国际社会风云变幻,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政治地缘关系,很多小国家会沦为各大国之间博弈的棋子,能够成为棋子,至少代表其本身还是具有被争夺利用的价值。
棋子的命运也会因为选择而各不相同,有的摆脱了棋子的身份回归正常,有的则成为弃子,更有甚者,直接沦为炮灰。
那么作为美俄两大国之间的棋子,克里米亚投靠俄罗斯是正确选择吗?
克里米亚
克里米亚是俄罗斯无论如何都不能放弃的军事重地
克里米亚半岛占地2.6万平方公里,人口约二百万,濒临黑海和亚速海,拥有塞瓦斯托波尔港这一深水不冻港,克里米亚半岛与欧洲大陆只通过一条仅数公里宽的地峡相连。
一直以来,克里米亚都处在动荡不安的局势之中,曾先后被十多个国家占领过,一直到1783年沙皇时期开始并入俄罗斯的版图。然而到了苏联时期,又被当时的苏联领袖赫鲁晓夫作为永恒友谊的象征送给了乌克兰。
只是当时的乌克兰与俄罗斯同属于苏联大家庭,后来苏联解体,乌克兰独立。克里米亚被送给乌克兰后,俄罗斯开始每年支付几千万美金的租金来租借塞瓦斯托波尔港。
1997年,俄罗斯与乌克兰签署双边友好条约,俄罗斯分走了黑海舰队,克里米亚归乌克兰。克里米亚半岛作为黑海的定海海针位于黑海的北部中央,战略意义非同小可。
黑海
可以说,克里米亚就是俄罗斯的战略咽喉。只有控制了克里米亚,才可以确保俄罗斯的国家安全,并通过克里米亚的黑海舰队,控制大半个黑海,获得通往大西洋发挥全球影响力的钥匙。反之,如果失去了克里米亚,美国的导弹、舰队将会被布置在俄罗斯的家门口,俄罗斯就彻底被堵死在欧亚内陆。
俄罗斯的石油主要是高加索石油,最便捷的出路就是从黑海出地中海再输送到世界各地。克里米亚的得失更关系着经济命脉。克里米亚作为美国安在俄罗斯门户的一枚棋子,目的就是为了压缩俄罗斯的生存空间,以达到孤立俄罗斯的目的。
乌克兰颜色革命后,局势一出现变化,俄罗斯立即派出特种作战旅和黑海舰队第810海军陆战团以闪电之势迅速拿下了克里米亚,毕竟没有任何事比国家安全来得更重要。况且黑海舰队就是建立在克里米亚,一旦放任乌克兰加入北约和欧盟并引来欧美驻军,黑海舰队必定不保,凭着黑海舰队对俄罗斯无与伦比的战略价值,俄罗斯是绝对不会允许此事发生的。
黑海舰队
克里米亚投靠俄罗斯对国际社会造成的影响
1994年,美、英、俄三大国和乌克兰签署《布达佩斯备忘录》,以保证乌克兰领土完整为诱饵,成功忽悠乌克兰弃核。曾是世界第三核大国的乌克兰失去的不仅是核武器、洲际导弹,还有与西方国家谈条件的资格。
虽然俄罗斯违反了《布达佩斯备忘录》,侵犯了乌克兰的主权,但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除了在道义上谴责俄罗斯加上经济上的制裁,并没有一个国家伸出援手。
乌克兰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克里米亚分离出去,失去了克里米兰,乌克兰就近乎失去了对西方的重要性,战略地位迅速下滑,弃核又弃俄的乌克兰已经由原来的核大国直接沦为不入流的国家,走上了分崩离析的不归路。
乌克兰
克里米亚的回归,对俄罗斯意义重大,一方面敲山震虎,警告白俄罗斯等国家胆敢走亲美路线,作美国对付俄罗斯的棋子、代理人,就会落得和乌克兰一样被分裂的下场。一方面也断绝了美国和北约在克里米亚驻军的念想,打乱了北约东扩的节奏。
俄罗斯的确因为出兵克里米亚而受到了美国和欧盟的制裁,但是制裁一直都在,作为美国的头号敌人,经济和军事制裁从来就没有少过。
虽然吞并克里米亚,俄罗斯也是付出相应代价的,克里米亚入俄使乌克兰彻底倒向西方,周边的几个前苏联国家为了抵抗来自俄罗斯的威胁,不得不向欧盟国家寻求帮忙,以求在大国平衡中艰难生存。原苏联国家的团结联盟的构想是彻底不可能实现了。
克里米亚入俄,俄国的确违反了友好条约,但却切切实实得到了自己梦寐以求的克里米亚,西方国家得到了道义上的胜利,美国和英国没有履行保证乌克兰领土完整的承诺,损失了信用。
俄罗斯
克里米亚投靠俄罗斯是正确选择吗?
2014年3月,克里米亚发起全民公投,以近97%的支持率同意加入俄罗斯,如此高的支持率显示出克里米亚人迫切想要远离深陷危机的乌克兰,克里米亚人自己选择加入俄罗斯。
由于公投后入俄,美欧对克里米亚主导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制裁。自从克里米亚加入俄罗斯以后,乌克兰不惜掐断食品淡水电力供应等来围困克里米亚,国际金融机构停止了贷款业务,国际零售品牌相继退出,国际连锁餐饮商家纷纷撤离,信用卡公司退出业务,这些对产业结构以疗养旅游为主的克里米亚可谓打击颇大。
“只要我们同心协力,便能克服一切困难。”普京号召克里米亚人共度难关,得到了克里米亚人的积极响应。克里米亚曾经归属于奥斯曼帝国,原居民为鞑靼人,信奉伊斯兰教。二战后,斯大林以克里米亚鞑靼人与德国合作为由,流放了鞑靼人到中亚地区,从此,克里米亚的人口构成俄罗斯族占大多数,剩下的是乌克兰族和鞑靼族。
普京
当征服了一个新的领土后,最先要解决的是民族融合的问题。然后克里米亚俄罗斯人占绝大多数,就完美地避免了这个问题。早在克里米亚属于乌克兰时期,俄罗斯就已经向其投资了近3亿美元,大大超过乌克兰对克里米亚的投资。
如今克里米亚重回俄罗斯,在世界级战略大师普京的亲自布局督导下,数十亿美元的资金被投入到克里米亚。
辛菲罗波尔机场扩建了新的航站楼和跑道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新机场,取名克里米兰波浪。全长19公里的欧洲最长大桥刻赤海峡大桥横跨刻赤海峡,连接着俄罗斯本土和克里米亚半岛。大桥的建成,象征着克里米亚从此不再是一座无依无靠的海上孤岛。
在纪念碑的旁边,毁于1930年的亚历山大教堂被重新建立在克里米亚首府辛菲罗波尔并成为当地地标性建筑,像征着克里米亚重归俄罗斯的怀抱以及克里米亚这片土地上的爱国精神。
辛菲罗波尔、塞瓦斯托波尔、萨基附近,有着无数新建的发电站以及数百公里的新电路,海底有新接入的海底电缆,俄罗斯正不遗余力地改造着克里米亚。民生得到保障的克里米亚人即便面对面上涨的物价,也依旧对生活感觉满足。
辛菲罗波尔
大批俄罗斯人和其他东欧国家的人以每年5万人计涌入克里米亚,更多俄罗斯人的迁入,加快了俄罗斯人与本地克里米亚人的融合。大量的军队派驻克里米亚,大力提升了克里米亚的管制和安全。
也许是饱经战火,克里米亚人非常向往和平。对比乌克兰的民不聊生,克里米亚人对能够回归俄罗斯,重新成为俄罗斯公民感到自豪,强大的民族认同感使克里米亚人对伟大的祖国信心满满。克里米亚人坚信,无论如何俄罗斯都不会再放弃自己,对比周边国家,强大的俄罗斯必定能护自己周全。
而如果没有加入俄罗斯,克里米亚处在俄国乌克兰双方的边界上,如果发生军事冲突,必然会沦为炮灰。美国之所以会帮助乌克兰,不过就是把乌克兰作为代理人,让乌克兰成为一枚钉子给俄罗斯带去麻烦。失去了克尼米兰的乌克兰,则失去了制肘俄罗斯的能力,很快就会被当成弃子丢弃,再也不会得到西方国家的鼎力援助。
克里米亚人
本就贫穷的国家,只能在自生自灭中风雨飘摇。如果不幸成为大国之间博弈的棋子,最好还是将眼光放得长远一点,有战略性一点,秉持多元化外交政策,不站队不完成倒向任何一方,在大国之间左右逢缘、夹缝生存的同时将本国的国家利益最大化。
直到自身实力强到可以保持中立以摆脱棋子的命运。否则,一步错步步错,最后如乌克兰一样,落得国家领土被分割,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当今社会是利益至上的社会。只有大力发现经济,一切以实力说话,在国际社会上才有话语权。
试想如果当年乌克兰不销毁核武,无论是美国还是俄罗斯,都不敢轻易挑战乌克兰。俄罗斯黑海舰队的航母和潜艇静静停泊在塞瓦斯托波尔海湾,希望克里米亚的明天会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