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上海宝山路584号是上海市市北职业高级中学的所在地,90多年前,商务印书馆及其创办的东方图书馆曾坐落于此。
东方图书馆曾被誉为“亚洲第一图书馆”,它是商务印书馆收藏珍贵古籍和外国新书的场所,中外藏书多达四十六万余册,珍本善本更是数不胜数。然而就在1932 年,这座汇集了中外文化精华的恢弘建筑却在日军侵略的战火中化为废墟。
商务印书馆东方图书馆阅览室
1932年1月28日深夜,日军侵略的魔爪伸向上海闸北区,发动一·二八事变,上海顿时间卷入烽烟。
1月29日上午,数架飞机从停靠在长江上的航空母舰起飞,疯狂轰炸了不设防的上海闹市区。其中,有六枚炸弹准确命中了位于宝山路的商务印书馆总厂。总管理处及四个印刷厂、栈房瞬间中弹起火,最终全部焚毁。
一·二八事变中被炸毁的商务印书馆
三天之后,日本浪人又潜入商务印书馆创办的东方图书馆纵火。熊熊烈火吞噬了图书馆,大量古籍善本书及各种珍贵中外杂志报章全部化为灰烬。一手创办东方图书馆的张元济,在得知图书馆被毁后,呜咽得几乎说不出话来。
日本人早就知道,商务印书馆是当时中国文化的大本营。他们说,炸毁闸北几条街要不了多久就可以恢复,而只有炸毁商务印书馆这样的机构,斩断中华文化根脉,中国才会没有复兴之日。
这场日军精心策划的轰炸,给商务印书馆留下的是大片废墟,是生活无着落的三千六百多名总厂职工,更是濒临绝境的出版事业。
然而,这场劫难并没有把商务人彻底击垮。当时已66岁高龄、退居二线的张元济立即重返商务印书馆主持工作。张元济在回复胡适的信中说: “商务印书馆诚如来书,未必不可恢复。平地尚可为山,况所覆者犹不止一篑。设竟从此澌灭,未免太为日本人所轻……”
当时的总经理王云五亲手写下一副标语,张贴在商务印书馆河南中路发行所门口—— “为国难而牺牲,为文化而奋斗”!
仅仅半年后,1932年8月1日,商务印书馆就恢复了印刷生产,实行日出新书一种,并在同年恢复了教科书的出版。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国难第一版”教科书
这些当年出版的“新时代教科书”, 封面上都赫然呈现着一片硝烟未尽的残垣断壁,一截颓墙上还隐约有“商务印书馆”的店招字样。这些被标注 “国难第一版”特别版次的教科书,真实记录下了中国近代史上这段沉痛的过往,希望通过教科书,让孩子们铭记国难、勿忘国耻!
然而,简单激发起仇恨,并不是商务人的最终目的。第二年,商务印书馆又推出 “复兴教科书”。这套教科书小学阶段的封面是一群学生搭积木、构建宏伟大厦,以此寓意复兴! “牢记国耻,民族振兴”的信念也时时投射在教科书的字里行间。
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复兴教科书”小学阶段
1937年,日军开始全面围攻上海。为保存民族文化的火种,商务印书馆辗转于上海、香港、长沙、重庆等地,在极其困苦的战争年代始终屹立不倒,用出版事业守护着中华民族的文化根脉,直至迈入新中国。
想了解更多
商务印书馆的故事吗?
这些书推荐给您
1.《橄榄集:商务印书馆研究及其他》
商务印书馆的人和事
近现代上海的书与刊
旧文献开拓新议题
新史料填补旧空白
2.《上海商务印书馆被毁记》
中国现代最大出版机构之劫难史
显百廿年商务印书馆之不屈灵魂
1932年上海商务印书馆遭日军炸毁。商务印书馆被炸毁后五个多月后,由商务印书馆善后办事处编订的《上海商务印书馆被毁记》出版。随后该书主要内容由何炳松以“商务印书馆被毁纪略”为题发表于本馆《东方杂志》复刊号上。
商务印书馆被炸毁五个多月后,即一九三二年七月五日,由商务印书馆善后办事处编订的《上海商务印书馆被毁记》出版,从中可以了解日本炸毁商务印书馆的来龙去脉,其以非正式出版物的形式刊行。
3.《起步的十年——茅盾在商务印书馆》
研究介绍了茅盾在商务印书馆的十年中(1916--1926)
所从事的编辑工作和革命活动
书中主要讲述了茅盾的编辑贡献、翻译贡献,组织和领导五卅运动、商务印书馆工运的经历,以及与创造社进行文艺论战的往事。第二辑、第三辑通过介绍商务印书馆的领导、同事,年轻时的朋友、偶像与茅盾的往来,全面立体地展示茅盾在商务印书馆时的风采,并以茅盾这个视角讲述了张元济、孙毓修、王云五、高梦旦、周作人和胡适之等民国精英知识分子的故事。
4.《挑战和机遇——新文化运动中的商务印书馆》
新文化运动中的商务印书馆变革史
5.《商务印书馆与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1902-1932)》
一部研究商务印书馆的新著
讨论商务1902年至1932年间
在西学译介、古籍整理、文学期刊运作、
国文教科书编制等方面所呈现出来的多种面向
6.《昌明教育:商务印书馆与中国教育学发展》
第一部系统研究商务印书馆
与中国教育学发展的著作
围绕商务印书馆与中国教育学发展的关系这一主题,讲述了商务印书馆在引进和传播西方教育学、会聚中国教育学人群、推动中国教育学发展这一过程中所做的努力,为当前商务印书馆乃至其他出版机构更好地促进学科发展提供历史借鉴。
7.《商务印书馆120年大事记(1897—2017)》
讲述了商务印书馆自1897年成立至今
120年来创业、发展、复兴、维持
新生、再创辉煌……的发展历程
8.《怀念陈翰伯》
本书为陈翰伯同志逝世至今文化界
全书共五十余篇,分为五类:第一类为出版行业领导和老出版家等人对陈翰伯参与擘画共和国新闻出版事业及其历史贡献所作的追述和评价;第二类为故旧、同事、部下、家人等对其人处世立身与品格风范的怀念与评述;第三类为后继者和出版史研究者对陈翰伯具体的出版实践的追忆与研究;第四类为早年同事、友朋对他“青春办报”史迹的钩沉与回忆;第五类为书序与读后感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