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薪4000,每天工作16小时:老板给你工资越少,你越应该拼命工作

2019-11-07     粥左罗频道


作者 l 粥左罗

来源 l 粥左罗的好奇心(ID:fangdushe007)


大家好,我是粥左罗,最近我在追一个好看的“剧”,是BOSS直聘拍的《老板不知道的我》,这是专门讲职场里老板和员工关系的系列片,我之前写过很多这样的文章,所以一推出我就很关注,看了第一集、第二集特别喜欢,今天第三集放出,我第一时间看了,觉得很有探讨意义,写篇文章分享给大家。


01

我每天工作16小时月薪4000

老板还嫌我做得不够好

洋洋,在北京的一家网红理发店做发型助理,嫌老板管得太多,但又有点怕老板,他的对抗方式是——经常故意不回老板微信

每天6点上班,晚上10点下班,一天工作16个小时,一个月领4000元工资。


老板却还是不满意:

你这个不行啊,头发都没清理干净就放进去了,你看这么多头发...

你这么擦剪刀不行啊...

你这么收拾不行啊...

剪刀不能碰在一起...

我每次拿你放的梳子我都会扎到手...

放东西瞎放,也没有顺序...

被老板连扎数刀后,洋洋嘟囔了一句:怎么放也不对啊?


工作上没有自由度,学习上,他希望能自己安排练习时间。

老板不同意,给他定死任务,练不完的话晚上要加班练习。

学习染头发,刷发片,卷杠子,烫头,每个型号都要练满100头,有一次他把一个型号的杠子练了100头,花了2个月。这让他很不开心,觉得这样练习没劲。


想穿自己喜欢的衣服去上班也不行,老板说他的穿衣风格可能跟理发店的品牌风格不匹配,“黑白灰你怎么搭配都不会太糟糕”。

工作上管得多就算了,更让洋洋受不了的是,老板连他的生活都管。

他最初两个月做学徒时,每个月只能赚1300元,现在每个月赚4000,上个月发的工资,他给家里打回去2000,剩下的又存起来1000。但老板要求他至少花掉3000,一次性花掉,洋洋说“老板他可能一双鞋就要3000元,这对他很正常了已经,他怎么想的我猜不透”。

好不容易周末休息一天,他出去狂街,看到一双阿迪的鞋,拿在手里很喜欢,一看标价1300,还是等赚得更多再来买吧。

鞋没舍得买,但出去转眼就进了一家理发店去理发,120元/180元/280元三个价位,他毫不犹豫的选择了280元的,他说想体验学习一下,看看跟自己工作的店有什么区别。

洋洋已经非常努力了,但老板还是不满意。

老板不允许他超过12点睡觉,不允许他谈恋爱,不允许他去蹦迪,不允许他在宿舍内饮酒...


一切要求,都是为了让他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里。


02

我从业16年年薪百万

想教你做到更好

你却嫌我管得多

这家理发店的老板叫王楠,年薪100万。

他知道洋洋怕他,但不知道洋洋平时会故意不回他微信:“这太过分了,他有什么理由不回我微信呢?这是为什么?”


得知洋洋嫌他管太多,他很不理解:“我每天有那么多事情要做,我还分精力去管你,你还不愿意??我很伤心,心碎了...我觉得他现在不需要有那么多自由,他这个阶段还没到可以有自我创新的时候...“


王楠是个要求严格的老板,你做得好,他会在心里暗自开心,但你做得不好的时候,他说你的概率会非常大,属于典型的批评大于表扬的管理风格。

他对学徒要求尤其严格,这是基于他过去的成长经历。

王楠做理发这一行已经16年了,最初也是从学徒做起来的:

“我从15岁开始,剪个头发7块钱,还得给人修脸,我们当时那家店在上海乃至全国都是很有名的,发工资的时候,我的老师大概能发到10万左右,我就能拿到一点点钱,我的老师影响我挺多的,带我去看建筑,带我去看比较有设计感的东西,衣服....我回想起来,如果我当时没有看这些东西,没有看好的东西之后,我不会发现东西之间差距有那么大...”

洋洋不喜欢每天定任务去练习学习,王楠说:“有些时候,不是你不喜欢你就不做的。”


为什么不建议员工存钱,王楠也有自己的理解:“30岁之前,最好不要有钱,首先你也存不了多少钱,第二你现在应该是让自己值钱的时候,所以你应该把你挣的钱全部花掉。”

有些学徒不理解,甚至受不了离开了,但他还是坚持这样做。

他说:“有时候我看我自己的员工,就像是一个长辈对一个晚辈的关爱,更多的是这种亲情关系,而非老板和员工的关系,所以就意味着,我不仅要管工作,我还要管生活,因为我希望他更好。


03

老板给你的工资越少

你越应该拼命工作


洋洋月薪只有4000,却要每天工作16个小时,休息时间有时候也要加班。

这不仅是洋洋的现状,而是很多职场人的现状,拿最少的钱,干最多的活儿。



网上有人提问:遇到这种情况该怎么办?

被赞比较多的答案是:

辞职吧,老板吃定你了。

持这种想法的人,大多一看到下面几句话就疯狂点赞:你要狼性,就要给员工吃肉,你喂人家吃草,这狼性从何而来?你想让马儿跑,又不给马吃草?

上面这个论点对不对?

我认为很对,只不过很多人放在自己身上时,用错了。

我现在创业做老板,和很多老板交流,大家面对员工基本都是两种心态:

第一,你是个人才,我一定要多给钱,让你吃肉,甚至让你吃到的比你本来应该得到还多。为什么呢?越是创业的人越明白,人才太难找了,很多时候花钱能请到已经很不错了,大多时候你花钱都找不到人,我有一个很不错的同行朋友,他的公众号高薪招主编,招了一年了都还没招到。

所以,如果你是这样的人才,老板得多傻才会亏待你?

第二,你工作技能一般,我不可能多给你钱,因为我本来就觉得你性价比差。同时,我确实希望你多干点活儿,为什么呢?让你更快更多的成长。比如我之前亲自带编辑时,我经常催催催,让编辑多写,有的员工可能觉得“我太难了”,就你难么?实际上你每写一篇稿子我还得帮你改,我有那么愿意帮你改么?有的稿子一改一两个小时。

所以,如果你是这样的“人才”,觉得“辞职吧,老板吃定你了。”,那你可以赶紧去辞职,老板会毫不犹豫的说:好的好的。

然后呢?大部分这样的“人才”,换个地方,一样。

大部分老板都不傻,傻子做不了老板,他们对一个员工的估值,基本是符合其实际市场价值的。



所以本质上,你的工资不是老板定的,是你自己定的。

有的人也会想,好,我认,那“给多少钱,做多少活”总可以吧。

这样当然可以,但你的升职加薪会很慢。

为什么这么说呢?

最科学的升职加薪是,你在做到90分的那一刻,我给你90分的职位和薪水。

但实际操作上,不可能那么时间一致,实际的职场中,要么是老板提前给你升职加薪,希望你做到,要么是你先做到,之后再给你升职加薪,考虑到现实情况,还可能滞后几个月甚至半年。

大家都希望是前者,但职场上基本都是后者。

老板一旦给一个员工升职加薪了,就意味着这不是一个月,而是每个月,将来他做不好还不能轻易降薪,劝退要付出更多代价,提前给你升职加薪还要考虑其他员工的感受。

所以,大部分老板在用人上,是合理谨慎的策略,即在你还没有证明自己的能力,免除老板的后顾之忧时,老板一般是不会给你升职加薪的。

所以,职场上的升职加薪,

大部分都是被追认的。

拿我自己的公司来说,之前我的助理月薪只有7000,后来她成了我的社群合伙人,拿业务分成,收入翻了好几倍。但给她的升职加薪,实际上也是一种事后追认。

第一,训练营这个产品本身是没有的,是我的助理在做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前提下,付出额外精力去开发出来的。也就是说,训练营合伙人这个职位,不是我给的,其实她自己创造出来的。如果她也是“拿多少钱,干多少活”的心态,她根本不会这样付出,也只能一直是月薪7000的助理。

第二,我并没有在她做了第一期,就升职加薪,第二期也没有,第三期的时候我还在考虑。连续做几期,经历过各种困难,她都能扛下来,我确认把这个业务交给她没有太大风险也确认她会一直认真负责时,我才给她升职,并承诺这个业务永远有她的分成。如果她做完两期,发现自己没有升职,后面就不好好做了,那也不会有后来。

所以,如果你现在的级别是5,你想升到6,那么你应该怎么做呢?

你要做的,肯定不是向老板请求,说相信我,给我一个机会去做6,我一定能做好。你也不能只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以为埋头苦干就能升职加薪。你要做的,是在做好级别5工作的基础上,提前去做级别6的事情,让老板意识到把你放在级别6的位置上是没有风险的。

所以,本质上,一个人的工资都是自己给自己定的,不是老板定的,老板没有资格瞎定,否则你可以随时炒了他。同时你也要知道,你努力工作,是为了升职加薪,但会有合理的滞后,你要能接受。

如果现在老板给你的工资太少,如果你不能随时找到一个工资更高的,大概率上是你现在就值那个钱,所以你更应该拼命工作,让自己升值,成长终究是为了自己,而非老板。

这一点我刚工作时有幸看到雷军的一段话,过去几年受益匪浅。

雷军刚工作时,把工作任务按半小时来分,当时他有一个笔记本记着每半小时干了什么。

雷军说:“如果浪费了半小时,我就觉得很惭愧。后来我看到很多人不珍惜时间的时候, 我就觉得这样的人真没出息。时间是自己的,你到一个公司打工的时候,偷懒,老板没有看见,就觉得自己又蒙了一下,玩猫和老鼠的游戏,真是没有必要。公司所付的那么一点钱, 就买下了你一个月的青春?学会的东西首先是自己的,其次才是公司的。”



04

这才是老板和员工的最佳关系


职场中最重要的关系就是老板和员工的关系,表面上这个关系是矛盾的、对立的,但实际上,两者的利益从来不是对立的,而是绑在一起的。

很多不理解甚至对立,源于立场不同,以及沟通出了问题。

洋洋和王楠的故事叫《老板不知道的我》,这只是A面,B面是《我不知道的老板》。

洋洋花了280元在另一家理发店体验了一次后,知道了老板的高要求是有道理的,他说:这家店跟我们店有很大差别,音乐的话他们乱乱的;这个店洗头的话,只洗了一遍,没有按摩,很随便的那种洗头手法;这边280元的发型师,就询问了我一下平常会打理东西么,像我们老板的话就会比较深刻的了解这个客人,比如平常的穿衣风格等....

王楠现在年薪百万,但他很明白自己是怎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所以他所有要求都是希望也带出像自己这样的发型师来。



最初王楠在一个地方学理发,学了一年就觉得太浪费时间了,感觉自己洗头、烫发、染发、剪发都学过了,觉得自己都会,可以直接找一家店做发型师了。

结果去了之后发现,学校老师都是表扬你,实际上自己连洗头都没学会,落差很大,还得从洗头开始做,洗了半年头,然后再学下一步,做护理,做护理大概做了三个月,他觉得自己可以烫头发了,结果发现并没有这么简单,那时候他才明白,学一样东西要扎扎实实的才行,烫发又学了大概两年,之后又学染发,从最基本的三颜色,到色度色调,对冲色,颜色搭配,然后再学剪发。

这一学,就是四年学徒生涯。

有人可能会问:理发,需要学这么久么?

如果你想做一个剪个发30元,月收入几千的,不需要。大街上遍地都是这样的理发店和发型师,也就是那些不愿扎扎实实学的。

王楠愿意这么学,也是源于学徒生涯期间遇到的一个老师,在那家店上班发工资时,他只能拿到2000,他的师傅能拿到近10万。

这件事给他的震撼很大:“大家同样都是一个月上班20多天,但发工资的时候可能相差十倍几十倍!我当时不理解为什么,后来慢慢才了解,师傅不仅在上海有名,在全国也很有名,很多人从外地慕名赶来就为剪个头发。”



王楠的师傅后来带他去看建筑,看奢侈品,有设计感的衣服,去吃特别贵的餐厅,去住高端酒店,推荐他看一些书,带他看艺术展。

如今他自己做老板,也想认真带一些人,洋洋就是其中一个。洋洋今年16岁,王楠希望他也能踏踏实实做几年学徒。

王楠给自己的员工包吃、包住,教给他们知识,布置训练任务,让他们去研究贵的东西,琢磨一个东西为什么贵,他会把自己的经验写成话术,打印出来给员工们看,给他们推荐书,一些好的设计网站。

王楠希望他的员工必须提高综合实力:“你学理发不能只会剪头发,服装品牌,建筑,音乐,美术,你必须要去了解,一个东西你一眼看过去,你要知道他好不好,好在哪里”。

看完这个故事,我觉得洋洋很幸运,能遇到一个如此负责又有成人之心的老板,职场上遇到一个好领导、好老板,还愿意带你玩,很难得。

老板和员工的最佳关系是怎样的?

从相处状态上,既不是相互对立,一言不和就撕逼,当然也不是和和睦睦,客客气气。

阿里有句话:如果一个团队很和谐,一定不是一种太好的事情。正常的家庭里,夫妻天天吵架肯定不行,从来不吵架的,肯定也有问题,隔三差五吵一吵的,日子才能过得好。这是因为相互间亲密和欣然,让直接、简单的沟通成为可能,所以有话就说。如果一个团队和谐到一定程度,也就意味着团队如一潭死水,很难掀起波澜了。

从结果达成上,既不是老板压榨员工占了员工便宜,当然也不是员工浑水摸鱼领工资,因为最终坑的是自己。

最好的关系就是,互换立场视角,简单直接沟通,打通认知壁垒,最终能做到相互理解、相互成就。

老板自己要成长,这样才能吸纳更多的人才。给员工最好的福利,就是给他招最优秀的同事。要努力研究战略,发展业务,带团队打胜仗,一起分享利益,让跟着你混的人都有肉吃。

员工呢?加班是应该的,不加班也是应该的,只有完不成工作是不应该的,为过程奋斗,为结果买单,与其抱怨老板关注细节,不如比老板更细节,遇到合理的要求,那是对自己的锻炼,遇到不合理的要求,那是对自己的磨练,最终你要用业绩成就老板,同时也成就了自己。



本文来源:公众号 @粥左罗的好奇心,作者粥左罗。

TO BE, TO UP,这里是50万年轻人的成长充电站。运营者粥左罗,90后,毕业四年从服装店员做到成功创业,从月薪2300到月入20万,坚信成长即财富,只写最接地气的成长干货。

头条专栏:《粥左罗新媒体高效写作课26节》,详情点击“了解更多”。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YctWW4BMH2_cNUgXif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