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白脸”育儿方式是正确的吗?父母该怎样合作育儿

2020-06-22     幼教咖

原标题:“红白脸”育儿方式是正确的吗?父母该怎样合作育儿

圆圆是一位全职妈妈,由于丈夫白天工作比较忙,只有晚上才有空陪会儿孩子。如今他们的儿子已经三岁了,长得白净,小脑袋也很聪明,只是孩子有些小毛病总是不改。

当孩子不好好吃饭时,圆圆会说:“你要再不吃饭,我可告诉你爸了!”于是孩子嘟囔着扒拉了几口饭。当孩子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时,圆圆说:“你就扔吧,我也不收拾,等你爸回来看到了,让他揍你!”于是孩子不情愿地把玩具堆到了一边。

圆圆觉得,家里一定要有个人唱“白脸”,有个人唱“红脸”,这样就能震住孩子,让孩子感到害怕,方便管教,而丈夫经常不在家,长得又高大,孩子应该更怕他一些,于是就将“白脸”的角色丢给了丈夫。

可时间一长,他们发现,孩子越来越不喜欢爸爸了,甚至连和爸爸多待会儿都不愿意,丈夫对此也很有意见,他问圆圆:“为什么一定要有个人唱‘白脸’,难道不这样做就真的管不了孩子吗?”

其实,像圆圆家这样,夫妻二人一人唱“白脸”,一人唱“红脸”的教育方式在我国应该说普遍存在,他们觉得这样既给了孩子关爱,又建立了威信,岂不两全其美!可“红白脸”育儿方式是正确的吗?

“红白脸”教育方式会对孩子产生哪些危害?

1.不利于孩子价值观的建立

一个总在训,一个总在护,这就会让孩子产生自我怀疑,到底该听谁的?对孩子来说,价值观尚未形成,无论是生活习惯、学习习惯还是为人处事都需要学习、磨练,而此时父母长期意见相左,就会让不知所措,不能明辨是非。

2.不利于家庭和谐及亲子关系建立

正常情况下,孩子自然会喜欢那个唱“红脸”的总护着自己的人,而疏远那个总批评自己的唱“白脸”的人,这就不利于亲子关系的维系。如果父母在育儿问题上长期意见不一致,又总让孩子“站队”,那家庭怎么能和谐呢?

3.使孩子缺乏主见,性格充满两面性

当孩子做错一件事时,一个人告诉孩子这没什么大不了的,而另一个人告诉孩子这很严重,你必须改,那孩子该怎么做呢?孩子往往缺乏认知能力,也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夹缝中生存的孩子性格往往会呈现两面性,变得人前一套、人后一套,遇事缺乏主见、自信。

4.对父母失望,甚至出现抵触情绪

夫妻育儿观念不一致,甚至因为孩子的事经常吵架,会使孩子产生厌烦、失望情绪,对父母也不再那么信任、尊重。对孩子来说,他更渴望拥有一个和谐、恩爱的家庭,而不是父母的争执,长期下去父母在孩子面前失去了威信,孩子也对父母及家庭心生抵触。

其实,“红白脸”教育的本来目的是好的,是希望既能让孩子得到足够的关爱,又能更好地约束孩子的行为,帮其建立秩序感,懂得自律。事实上,这两者并不冲突,只要方法得当,根本不用刻意去做什么“红白脸”。

不做“红白脸”,夫妻该怎样合作育儿?

1.夫妻意见相左,不要当着孩子面争执

当夫妻二人在教育孩子的某个问题上意见不一致时,其中一方要尽量沉默,或是提前沟通,或是事后交换意见,但千万不要当着孩子面争执,否则就会出现以上我们说过的问题。

2.就事论事,适当进行角色互换

对孩子进行教育时,夫妻要尽量统一思想,如果做不到,那至少要做到就事论事,切勿进行人身攻击或是发泄情绪,让孩子缺乏安全感。“红白脸”不一定要固定的人来唱,当一方与孩子相处时,完全可以做到既温柔又严厉。

3.进行合理分工,彼此尊重不干涉

夫妻双方完全可以对孩子的事情进行分工,比如一方负责孩子的饮食起居,及时给孩子补充营养,调整作息;另一方则负责带孩子上学、上辅导班,并辅导孩子日常功课,双方各司其职,而彼此尊重,不去干涉对方的育儿方式,这样合作也不失为一个方法。

总之,夫妻在育儿的问题上发生争吵是很正常的事,遇事多想想对方也是为孩子好,互相多体谅一下,为孩子营造一个和谐有爱的成长环境,更有助于孩子成长!

我是幼教咖,幼儿园园长、早教师,传播更好育儿干货。欢迎关注,您的点赞、转发,是对我们最好的认可。

(图片全部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由于是自己码字,如果错别字请见谅。本账号已开通维权,欢迎个人转载,但不允许抄袭文章,如有必究!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V4r3XIBiuFnsJQV13j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