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这九件事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未来,家长们必须知道!

2022-05-19   未来春藤

原标题:人民日报:这九件事直接关系到孩子的未来,家长们必须知道!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是家庭教育的开端。

朱永新曾说:

“在所有的问题儿童身上,都可以找到他们家庭的原因。”
“家庭教育才是我们整个教育链基础的基础,关键的关键。”

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了,这也意味着,中国父母们进入了“依法育娃”的时代。

孩子“不打不成才”,棍棒之下出孝子;

本着“一切都是为你好”,一味命令孩子、控制孩子;

有钱给孩子买名牌请私教,却难有时间陪孩子读一本书……

这些教育理念也都成为了“过去式”。

而且,就在上周我们也经历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施行后的全国首个家庭教育宣传周。人民日报还向大家推荐了九个非常重要的家庭教育观,你知道有哪些教育观点会关系到孩子未来的成长吗?

如果你还没来得及关注,别担心,今天就带着你一起回顾家庭教育周都讲了哪些重要的事情吧!

01

父母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责任人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

父母自身的行为对孩子有重大影响。
在你们生活的每一瞬间,都是在教育孩子。
你们怎样穿衣,怎样跟别人说话,怎样表示欢欣和不快,怎样对待朋友和仇敌,怎样笑,怎样读报……
所有这一切,对孩子都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孩子在刚到这个世界之初,对外界只有好奇,无法迅速分辨什么是好,是坏,更无法分辨善恶等更复杂东西,如同一张崭新的白纸;但孩子是具有模仿能力的,在成长过程中,他的行为习惯,心理状态,兴趣爱好以及为未来的言谈举止,待人待物的方式,都源自父母的影响。

在孩子小的时候,家庭基本就是他的世界;

父母,就是他的启蒙老师,学习对象。

而最初的习性,却往往深深植入孩子的心身,一直伴随和影响孩子的一生。

02

拒绝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英国哲学家斯宾塞说过:

“野蛮产生野蛮,仁爱产生仁爱”,这就是真理。

公益短片《看见淤青》里,讲了这么一个故事。

爸爸经常家暴,妈妈被打的场景,小男孩看过无数次。

为了逃避爸爸随时可能挥舞过来的拳头,他很小知道如果爸爸生气时自己必须躲起来。

有一天,男孩长大了。

他和心爱的女孩结婚了,婚后他一遍一遍告诉自己不要成爸爸那样的人。

可不知道为什么,他无法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他的身体里长出了恶魔。

像自己的父亲一样,他动手打了妻子,由于有了第1次,就有了第2次,第100次,第1000次……

暴力就像一颗种子埋在孩子的心里,它一天天发芽,一天天茁壮成长,终有一天会冲破他的身体一跃而出。

让他成长为自己曾最讨厌,最不想成为的样子。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的儿童习得暴力行为实验也证实了这一观点:实验发现,那些观察过暴力行为的孩子,其攻击性,远高于别的孩子。当成人在儿童面前施暴时,就等于在给儿童传达这样的信息:暴力是被允许的。

由于这些孩子习惯于用暴力解决问题,虐待伴侣和孩子就形成家庭暴力的代际传递。

目睹过父亲家暴的男孩,极有可能把暴力延续下去,成为另一个施暴者。

即使他排斥暴力本身的冲击感,但这样会让他在潜意识认为,暴力是一种可接受的现象,这对他的价值观塑造也起到很大影响。

03

尊重和保护孩子的人格尊严

苏霍姆林斯基说:

“儿童的尊严是人类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的潜在力量。”

再小的孩子,他们也是一个独立个体,有自己的尊严,这也是父母需要给予、维护的。

倘若父母一次次摧毁孩子小小的自尊,那他们的内心会破败不堪。

有一位古人曾说:

“卑幼有过,慎其所以责让之者。”

第一条就是“对众不责”,即不要在众人面前责备孩子。

这就是对孩子尊严的维护。

如果孩子犯了错,需要你教育引导,那可以当时当地温和提醒,然后回家再教育。在家里,或者在无人的地方,可以跟孩子好好谈谈他的行为,让他自己去反省自己的行为。

这样做,对孩子的成长更有利。

04

给予孩子选择的权利

演员黄磊谈到对女儿多多的教育时说:

“我从未把她当作孩子,她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秘密,她的想法,她的人生。她不属于我,我们之间是彼此独立的个体,我不想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她,我们像朋友一样相处。”

作为家长我们更应该像黄磊说的那样,尊重孩子的想法与意愿。不要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孩子身上,更要把属于孩子的选择权,交还到孩子手中。

心理学家毕淑敏所说:

“我觉得一些家长为孩子设计人生之路,本身并没有错,但是孩子有权利选择其他道路。”

如果强迫孩子在自己设计的轨道下按部就班地前进,最终在自己不喜欢的领域做不喜欢的事情,孩子是无法感受到一丝幸福和快乐的。

唯有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选择,才能过上他自己想要的人生。

05

心理抚养比物质抚养更重要

演员赵文卓,有三个孩子,其中最大的女儿已经14岁。

众所周知,明星的工作非常繁忙,但每逢假期,他都会专门推掉工作陪孩子,包括录节目,他也特意把孩子们接到了工作的地方,还给他们报名了夏令营。

录制节目的间隙,他还会特意抽空去陪伴孩子,平日里,孩子们成长的每个重要时刻,他也尽量不落下。

他了解每个孩子的喜好、个性,深度参与到了他们成长的每个角落。

他认为:只有高质量的陪伴,才能让孩子不缺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有效的陪伴,一定是用心的。

用真诚建立起与孩子沟通的桥梁,仔细倾听孩子内心的快乐、悲伤;

替他解决生活中、学习上遇到的困惑;

时刻做好他的后盾,为他建立满满的安全感与幸福感。

父母送给孩子童年最珍贵的礼物,从来就不是物质上的,而是用心的陪伴。

06

性格才决定孩子的命运

江苏省锡山高级中学校长唐江澎说过:

“学生没有分数就过不了今天的高考,但只有分数,恐怕也赢不了未来的大考。”

这句话告诉我们,分数并不是可以衡量或定义一个孩子的标准。

分数很重要,但孩子的人生中不应该只有分数,要从一生的成长目标来看,如果最后没有形成健康成熟的人格,那是不合格的。

好的教育应该培养终生运动者、责任担当者、问题解决者和优雅生活者。以孩子们健全而优秀的人格,赢得未来的幸福。

07

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

在《长大不容易》一书中讲到:

在赞许的目光中长大的孩子,一定会乐观活泼;在信任的目光中长大的孩子,一定会充满自信。
反之,在挑剔的目光中长大的孩子,特别容易嫉妒;在怀疑的目光中长大的孩子,心理就比较阴暗。

作为父母,我们总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但是,话到嘴边时,却总告诉孩子:“你看看隔壁家谁谁谁的儿子多么优秀,再看看你……”然后表现出恨铁不成钢的模样。

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和短处,虽然孩子天资有别,学习事物有的快,有的慢,成绩有高也有低,但判断一个孩子的好坏,不能只取决于一个方面。

而是,多去发现孩子的优点,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不要对孩子吝啬赞美和表扬,鼓励他做更好的自己!

08

言传又身教,教子亦教己

最好的教育,是生命影响生命的教育。

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是极为深刻的。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教育孩子的实质是教育自己,而自我教育则是父母影响孩子最有力的方法。”

曾子杀猪的故事告诉我们,教育孩子一定要以身作则,言而有信,用自己的行动影响孩子,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作用。

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也是家长们自我成长的旅程。

09

不要让孩子替你实现梦想

父母要给孩子足够的成长空间,让他们有自己的理想和愿望,有自己的思想和独立思考的权利,不要让做不去思考的盲从者,更不要让孩子成为代替父母实现未尽理想的工具。

让孩子做自己想做的事,学自己想学的东西,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获得真正的幸福。

那些真正有幸福感的人,人生并不是千篇一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