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到孩子有“手机难”的事件起因
前段时间,单位临时通知加班,同事何姐不得已将自己8岁的孩子带到了单位。何姐将孩子安置好后,让他自己做作业,就跟大家一起忙碌工作了。
可是不一会儿,孩子就坐不住了,哭闹到:“妈妈,我不想写作业了,我要玩手机!我要看电视!”“我现在正在忙,手机不能给你,乖,先把作业写完,好不好?”何姐忍不住发飙道。
惧于何姐的母亲权威,孩子不敢再闹腾,继续埋头写着作业,但是肉眼可见的在座位上开始了磨皮擦痒,不停扭动身体,显得十分不安分,很明显,对于不让玩手机,只能做作业这件事,他非常的不情不愿。
后来,我专门问了何姐,孩子明明才8岁,这么小的年纪,怎么“手机瘾”就这么大了呢?何姐无奈地摇摇头:“这都怪他爷爷,孩子小时候经常又哭又闹,很不听话,他每次看到孩子一闹就给他玩手机,还很得意的说孩子一玩手机就不闹了,听话多了。后来时间久了,孩子就上瘾了。”
“唉!”何姐显得十分无奈,她继续说:“现在玩手机的后遗症全跑出来了,孩子的专注力非常差,在学校还好一点,一回到家,根本静不下心来,做什么事情都三心二意,心心念念的想玩手机,不给就闹腾”
仔细思考给孩子玩手机真有这么大的“杀伤力”吗?
同为妈妈的我,也非常担心孩子今后也变成这样,这并不是现在某一个小家庭的个例,已经成为了现在很多人担心的一个社会问题。
国外有研究表明,幼儿玩手机时间过长,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存在极大的危害。我国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提到了,过量使用电子产品,可能对幼儿语言、智力、心理等方面产生不可逆的影响。
相关科研人员也指出,当前科技产品尤其是手机画面的频闪速度非常快,甚至远超过电视机,孩子发育不够完全,大脑根本没办法完全的对手机画面进行“理解”,整个大脑时刻处于被动接受信息的状态,这就导致了,玩手机的时间越长,孩子的大脑运行就会时刻处于疲惫状态。而大脑在运作中,会不断释放出脑电波,长时间玩手机,会导致释放脑电波的这个状态发生异常的变化——负责思考的β波会减弱,负责催眠的α脑波会增强。
因此,对孩子而言,玩手机仅仅只是眼睛对信息的一个过滤,孩子一直在被动接受手机传达的各种信息,这种被动的输入方式,孩子根本没有办法全部的消化各种信息内容,让孩子逐步丧失了主动思考的意识。久而久之,也就会出现上述情况,孩子会专注力下降,缺乏耐心,脾气暴躁。
通过以上了解,我弄清楚玩手机对孩子的危害之后,当即开始了对孩子的戒除手机瘾的行动。从何姐孩子的情况来看,直接暴力干预肯定是行不通了。况且这年头,电子类产品太多了,没了手机,还有平板,还有其他数码类产品,完全让孩子处于一个与手机“隔离”的环境也不现实。但是作为家长,为了孩子的健康,必须想尽各种办法来将手机的危害降到最低。
如何降低玩手机带来的不良影响,必须要谨记三个方面:
1、限制孩子玩手机的时间
我跟孩子进行了深入的谈话,与孩子进行了约法三章,不管多么感兴趣的手机游戏也好、动画片也好,每天玩手机的次数不能超过两次,每次不能超过15分钟。并且我对孩子玩手机姿势、与手机保持的距离,都做了要求。
我要求孩子玩手机不能一动不动,每次玩完手机后,必须要起来走动,再向远方瞭望,必须要让眼睛得到充分的休息。而且上午玩了手机,只能下午或者晚上才可以再玩。同时要求必须得坐着玩手机、与手机保持一定距离。惩罚措施就是,一旦违反就会取消当日玩手机的“份额”。
刚开始,孩子接受起来很困难,也很抵触,总喜欢用自己认为舒服的姿势玩手机,特别是看到自己感兴趣的动画片,简直是不看完不罢休。但是每当这个时候,我都严厉的禁止了他,并且不管怎么哭闹都坚决不妥协,告诉孩子要么遵守约定,要么接受惩罚。最终,孩子都乖乖的接受了。
2、要主动帮助孩子选择玩手机的内容
现在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手机软件会根据孩子一直观看的内容进行针对性的推荐,要想孩子在玩手机的过程中还能学习到知识,不仅仅只是玩手机,挑选一个有益且让孩子感兴趣的内容就很必要。
要尽量选择信息量不大的内容,挑选适合孩子年龄段观看的内容,杜绝孩子处于被动接受,损伤大脑发育。家长尽可能的挑选一些简单、具有教育意义的手机内容让孩子观看。包括手机游戏,也要尽可能选择一些互动性强,能够让孩子主动思考的游戏内容。
3、通过其他方式替换手机转移孩子兴趣
做到上述第1、第2点,仅仅只是“治标”,并非“治本”。
要摆脱孩子对手机的依赖,最主要的是要帮助孩子转移注意力,让孩子对更多的事物产生兴趣,不断扩大他们的生活圈、兴趣圈,挖掘更多孩子感兴趣的爱好。比如:陪孩子一起阅读书籍或者每天安排阅读时间;鼓励孩子参加足球、篮球、游泳等运动;尝试更多活动,类似阅读、写作、绘画、乐器等;到户外去结交更多的小朋友;制定野外郊游计划,带孩子去爬山、采摘等。
很多喜欢玩手机的孩子,都是因为家长陪伴的时间太少,孩子只能靠玩手机来打发时间,导致了越无聊、越依赖,最终成为了“手机难”的恶性循环。现实里可以发现,孩子的天性的活泼乱动的,一旦发现更有趣、更新鲜、更好玩的事物时,手机对于孩子而言就没那么大的吸引力了。
写在最后
手机不是洪水猛兽,家长们一定要有耐心,自己要静下心来陪伴孩子,不能因为孩子喜欢玩手机就对孩子凶神恶煞,认为孩子不可救药,从手机里让孩子学习一些新鲜事物对孩子而言也是好的。但凡是都逃不过“过犹不及”的道理,玩手机也一样,一定孩子沉迷其中,就必然会出现负面影响。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