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在朋友的安利下开始看老韩剧《风之画员》,说实话对于韩国古装剧没有兴趣,但是禁不住靠谱朋友的一再安利。
第一集就是王大妃和情人和尚私会,两人说好是最后一次见面。事后,王大妃拿着和尚的斗笠,背着手回味,又带着惆怅、哀婉。这种复杂的情态吸引了懵懂的青年画工,将其画入纸上。由此,画工一直被王大妃所针对。
王大妃是国王的奶奶,于是我很疑惑,都是奶奶了,还是那么美貌还能私会。就去查了一下,原来这位奶奶是《思悼》中宋康昊饰演的英祖的王妃,入宫时才十几岁,没多久英祖就死了。由于英祖害死了儿子思悼世子(刘亚仁饰演),所以即位的是思悼世子的儿子正祖(苏志燮饰演)。王大妃只是正祖名以上的奶奶,实际年龄很小的。
不过王大妃并非《风之画员》的主角。主角是两女一男。有趣的是,女主演文根英曾在《思悼》里饰演思悼世子嫔惠庆宫。
在《风之画员》中,文根英饰演被卷入权力斗争中的画员之女蕙园申润福,父母惨死,她被另一个画员扮作男子抚养长大,进入画署,有着惊人的绘画才能。她同时爱着琴伎丁香和师傅檀园金弘道。一个是心灵相通的缪斯,给予她创作灵感,一个是能欣赏她才华、不顾性命维护她创作的师友。
他们即使名动京城、名满天下,但在等级森严的社会中,他们之间的情感,也面临着高强度的压力。首富想要将丁香据为己有,想要利用蕙园的才华为自己谋取暴利、结交官员。画署的官员们忌惮润福的才华,不遗余力打压她,又因为当年害死思悼世子和大画员的旧案,三番五次陷害她。
《风之画员》的好看之处,不在于复仇和悬疑,而是人的情感。于琴伎,于师傅,都是心灵相通之交,文根英、文彩元、朴信阳三人的演技相当有说服力,怪不得给了那么多镜头怼脸拍表情特写。
在这个险象环生的故事中,正祖由始至终支持主角,这不是因为主角光环,而在于正祖这个人,童年的遭遇让他的继位之路如履薄冰,父亲的遭遇让他内心对真情充满渴望。所以当他第一眼看到蕙园画的风俗画秋千图时大受触动,这是活生生的人,作画之人能窥见画中人的内心。
在《权力与人:思悼世子与朝鲜王室》一书中提到,“思”与“悼”在谥法中都具有强烈贬义色彩,英祖除了让儿子物理性死亡,还想要他社会性死亡,王家的亲情淡漠如此,而正祖还能存有对人间真情的善念,体悟到风俗画中打动人心的地方,是《风之画员》罕见的正面角色。
正祖念念不忘为父亲平冤昭雪,于申润福为父报仇这条线索相呼应,这大概也是他能看懂蕙园画作的原因之一吧。
《风之画员》的故事无处不围绕着绘画,展现画作时的镜头语言也极为精妙,能让观众一下子就懂得这幅画好在哪里,不失为古画鉴赏科普剧。
还有一些画面,通过暗喻,对人物的情感推波助澜。
第四集端午节荡秋千,两位女主在同一架秋千上高高荡起,明显既有挑逗,又有高潮。女子荡秋千露出脚,本来在绘画上就有性暗示。古代女子没有内裤,欧洲洛可可风格名画《秋千》也是通过荡秋千高高翘起的脚来暗示情欲。
《风之画员》将这一幕处理得艺术,兼具风俗画的通俗情趣和东方文化的含蓄。
饰演琴伎的文彩元演得真好,表情有故事有神秘感有层次,能透出人物的风骨。
历史上真实的蕙园是男是女,是个谜。对她的记载超级少,只有画作传世,而且他的画相当于咱们的小说《金瓶梅》之类,可能他像兰陵笑笑生一样,不愿意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
才华+神秘,这就为后世提供了巨大的创作空间。作者敢写,编剧敢改,演员敢爱,便促成了《风之画员》的唯美风貌。口有余香,后劲十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