娃内向会变成社交恐惧症吗?有这4种表现可能是社恐,家长需重视

2022-10-14     陪宝宝写日记

原标题:娃内向会变成社交恐惧症吗?有这4种表现可能是社恐,家长需重视

周末带着孩子去工会玩,工会刚刚修建好的大型免费娱乐设施,可供孩子们玩耍,邻居家女儿最喜欢玩的就是滑梯上面的秋千,由于工会的孩子们多,小姑娘个头小,总是抢不到秋千,排队也要等好久,又不好意思跟别人开口说,总是爱哭,非要坐秋千。

我跟小姑娘说,你自己跟小朋友商量看她啥时候玩完你再上去玩,小姑娘哭着躲到妈妈身后让妈妈去跟小朋友说。

小姑娘的妈妈说,每每遇到这种需要开口交流的场合,孩子就会害怕哭泣,喜欢站在大人身后怯生生地看着别人。

这其实就是典型的社交恐惧症。

社交恐惧症的表现形式

社交恐惧顾名思义就是害怕社交场合,说白了就是害怕与陌生人交往。具体的表现有:

1、在与人说话时害怕与他人有眼神交流,比如孩子想要玩别人的玩具,在鼓足勇气去和别人沟通的时候不敢看别人的眼睛,在遭到拒绝的时候就会大声哭泣。

2、在电梯里害怕与人打招呼,会低头看手机,比如青少年时期的孩子,心思开始多了起来,自尊心过强,在密闭空间,尤其是与人距离小于1米的范围内,孩子就会自动设防,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别处,像看手机、盯着电梯内条例等观看。

3、看见熟人装不认识,比如走到路上看到熟人会躲得远远的,或者迎面走过去装作没看见或者不认识。

4、不喜欢成为公众场合的焦点,害怕主动跟别人交流,比如在公众场合下,需要发言或者表演,能够引起别人注意的场合下,孩子会害怕成为大家眼中的焦点而不敢发言和表演。

为何会有社交恐惧

很多人会把内向和社交恐惧混为一谈,内向的人不爱说话,但不会因此影响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但是社交恐惧症是属于焦虑症的一种,社交恐惧人员会害怕与人交往,这种焦虑会直接影响到自己的日常生活。

那为何会有社交恐惧症?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孩子们在公众场合中出过丑,给自己带来很大的负面心理感受,这种负面因素会持续影响孩子的其他社交活动;

另一方面是孩子大脑皮层和海马体发育不够完善,是神经紊乱的一种。

社交恐惧症有时会伴随着心慌、胆怯、不自信等表现,比如在和人交流的过程中,害怕直视对方的眼睛,对方说什么都不敢当面反驳,会遵从别人的观点而驳回自己的观点。

比如小明在孩童时期就害怕与人交往,每每遇到侵犯自己权益的事情都不敢发声,久而久之就习以为常成为别人“使唤”的对象,在他成年后也不懂得维护自己的利益,一旦遇到和别人发生冲突的事情就会害怕,为了避免冲突就会选择妥协,只能自己暗自伤心。

长此以往,小明就成了大家眼中的“老好人”,任何事情都不懂得拒绝,脏活累活都是他的,有好处的时候大家都把他忘记了。

当孩子有社交恐惧该怎么办

很多家长都会面临这个问题,自己的孩子不善言辞,害怕与人交流沟通,万一被确诊为社交恐惧症怎么办。那么如果孩子有社交恐惧症该怎么办?

1、心理治疗

父母要弄清楚孩子为何出现社交恐惧。

当孩子出现社交恐惧症时要弄清楚原因,然后及时给孩子做心理治疗和沟通。父母要及时关注孩子的心理活动,比如发现有自闭不愿意与人交流的情况要及时对孩子进行心理疏导,询问原因,并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进行沟通,必要时可求助于心理咨询师。

2、当众发言、表演训练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有不敢当众发言的情况,就尽可能地去锻炼孩子的能力,让孩子学会当众发言,可以给孩子报名特长班,平时可报名参加演讲、表演等竞赛。

比如朋友的孩子小小就特别胆怯在公众场合讲话,但是小小喜欢英语,朋友给他报名了英语演讲班,让孩子利用自己的兴趣去学习当众讲话。

没多久孩子的特长在班里表现特别突出,朋友给孩子报名了省级英语演讲比赛,小小害怕当众发言不敢参加,朋友就鼓励孩子说你就把下面的听众和评委当成你在家练习时坐在你下面的玩偶就行了,尽可能的发挥自己的特长和风采。

这样训练了几次后,小小就变得特别开朗活泼,并且对自己越来越有自信。

3、练习朗读说话

让孩子对着镜子练习朗读、说话和微笑,练习说话的语速、声调等等,把握住与人交流的节奏。

有社交恐惧的人往往是因为肚子里文墨较少,不知道如何应对他人的问话和在不同的场合下的表态。

尝试让孩子在镜子前朗读故事和散文、练习说话的语速和声调,这样可以事半功倍。

4、眼神交流

一个大大方方的人眼神不会是飘忽不定的,眼神的坚定也是对自己自信的一种表现。在和别人对话的时候一定要注视别人的眼睛,内心坦荡荡地跟别人交流。要坚定自己的立场,不能因为别人的一言半语就改变自己的立场。

我们往往会看到小偷等人员在面对警察等人的询问时,眼神飘忽不定,躲躲闪闪的,这是因为自己干了亏心事。

所以父母在训练孩子眼神的交流过程也就是让孩子锻炼自己自信的过程,多鼓励孩子的表现,肯定孩子的做法。让孩子们相信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也要正视自己的缺点,不能妄自菲薄。

综上而述,社交恐惧并不是天生的,尤其是孩子的阶段,是在受到一定的刺激后才会有胆怯心理,父母要分清楚内向和社恐的区别,有些孩子只是内向型性格但并不是代表孩子就有社交恐惧。

要多给孩子鼓励的语言,让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不能低估自己的实力,还要注意在与人交谈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摆脱社恐成为“社交界的天花板”不是空想,而是很快便能实现的。

作者:等风来
两个孩子的职场妈妈,左手执笔右手带娃,喜欢读书、写作、画画、坚信即便生活一地鸡毛,内心也要拥有自己向往的诗和远方,关注我,持续给您提供更多育儿干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4e40590fb8f7cb65b81a6595c1186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