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3年,陈西滢拿着杂志大叫:你闯祸了!26岁徐志摩吓得满头大汗

2023-05-06     临溪柚子

原标题:1923年,陈西滢拿着杂志大叫:你闯祸了!26岁徐志摩吓得满头大汗

1923年,陈西滢冲进26岁徐志摩的房间,举着杂志,大叫:“你闯祸了!”徐志摩皱眉,但一看杂志,吓得满头大汗,半晌没说出话来:“这……这……”

杂志上,对着徐志摩劈头盖脸一顿骂,怒斥他是个表里不一的伪君子,还贴出了证据。成仿吾和徐志摩的关系不错,为何突然在杂志上公开斥责他呢?这事,和徐志摩的一篇诗评有关。之前,徐志摩谈论诗的真伪,借用郭沫若的一句“泪浪滔滔”举例。他认为这词写得太夸张,并且用词很激烈:“作诗的人,固然泪腺都发达,甚或比女人的眼泪还要不值钱。但事情总要有个极限,眼泪再富裕,总不至于像海浪一样地滔滔而来。”徐志摩的诗,写得很好,但他用这样的词评价郭沫若,确实有些不妥。因为此时,他还是文坛新人,而郭沫若却是创作社的老大哥,算得上文坛前辈。一个留学归来的年轻人,居然指责自己的鼻子骂,郭沫若当然生气。

但文人打架,他若亲自出马,就显得没气度了。于是,率先出场的,就是创造社的成仿吾。创造社最喜欢打群架,成仿吾又被称为“黑旋风”,这一出场,大家都知道徐志摩捅了马蜂窝,等着看好戏呢。成仿吾是有名的文学家,代表作是《长征回忆录》,他一出手,就贴出了他私下和徐志摩的信,里面有大量对郭沫若的恭维。在看客看来,这就是铁证如山。徐志摩很头大。

一来,他并没有诋毁郭沫若的意思,只是恰好举了他的诗,写文章的时候有点口不择言。二来,他和成仿吾算得上好友,对郭沫若也很佩服,并不想与他们交恶。

但事情发生了,总要想办法解决。陈西滢很擅长处理问题,在他的教导下,徐志摩很快想出了破解之法。

第一,诚恳认错。

真正的君子,不是不会犯错的人,而是犯了错,会勇敢承认。无论人家是否有上纲上线的嫌疑,但徐志摩在文章里,确实有明显的嘲讽意味,这显然是做错了。如果咬死了牙不承认,不认错,反而会引起读者更大的误解。因此,徐志摩最好的办法,就是说明事情的原委,该道歉就道歉,到时候如果对方还揪着不放,那就是对方的问题了。

第二,堵住成仿吾的嘴。目前,创造社的主要战力,在成仿吾的身上,也只有他对徐志摩进行激烈的攻击。想要避免矛盾进一步扩大,首先要堵住成仿吾的嘴,别人就好办了。第三,请求郭沫若的原谅。事情的正主,还在郭沫若的身上。成仿吾对徐志摩的主要攻击,也在于他认为徐志摩在对郭沫若进行人生攻击。只需要争取郭沫若的原谅,正主出来帮忙说话,那事情就可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徐志摩想来想去,觉得陈西滢说得有道理。他先给成仿吾写了一封信:

“仿吾兄,你是位评论家,不是当面恭维,我认为你算得上国内文艺界见过大世面的人,你总该理解我说的话吧。怎么我评了一首诗的字句不妥,你就说我‘侮辱郭沫若人格’……难道我们说雪莱一首诗幼稚,就等于说雪莱是幼稚的吗?同样,华兹华斯的诗,有些是无聊的,但这并不影响他在当时最伟大诗人的地位呀!”

然后,徐志摩又给郭沫若写了一封信——

“沫若兄……如果你真的相信我的话里怀有歹意,我只能深深地道歉。但我相信你不会那样的。真的,你就一斧子劈开我的脑子,也决不会发现我有一丝半点的不良用意……”

不得不说,徐志摩写信的功力还是有的,这两封信寄出去,创造社就再也没对他进行人身攻击了。毕竟,雪莱、华兹华斯可是著名诗人,用来类比郭沫若,郭沫若再大的气,也消了。

此后,徐志摩联系朋友,在《晨报》上刊登声明:“我不佩服‘泪浪滔滔’的句法,但这并不妨碍我承认沫若在新文学是最有建树的一个人。”自此,这场风波圆满画上句号。所谓冤家易结不易解,这个世界上很多的矛盾,起因只是一点小误会。徐志摩处理风波的这件事,倒是给了我们一个处理矛盾的范本:1.该道歉就道歉;2.解释原委,表达自己并无恶意;3.解铃还须系铃人,找正主解释清楚;4.有始有终,别忘了给看客一个交代。当然,处理完矛盾后,徐志摩可能心里也窝着气。很快,他就联系胡适等人,一起办了“新月社”。

一来,发表作品有了园地,不必求人;二来,打起文仗来,还能抱团取暖。

当时,郭沫若有创造社,林语堂有语丝社,瞿秋白有个文学研究会,。徐志摩便拉着胡适,聚拢了一批留学美英的人,创办了“新月社”。后来,新月社发展壮大,还发掘了不少优质作者,比如小学文化的沈从文等等。你怎么看?欢迎留言。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331f4bb4757a4ebf0a76e1b084ce45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