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用悍马”并非那么香,从列装到逐步退役,仅用了短短30年

2021-04-19     军事编辑部

原标题:“军用悍马”并非那么香,从列装到逐步退役,仅用了短短30年

《黑鹰坠落》想必是每位军迷必看的一部电影,电影中美军士兵利用悍马车在街道中穿梭,执行架设火力点、运输伤员、部署阵地等任务。可以说,这部电影的两大关键之处,一个是美军黑鹰直升机的空中机动,另外一个就是利用悍马车进行灵活的机动作战。但在后来,美军就对悍马车变得又爱又恨,最终将其全部更换,本文就来谈谈有关于军用“悍马”的那些事。

美军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就开始广泛使用威利斯吉普“JEEP”,作为前线的机动力量,甚至是核心运输能力,有美军的地方就必定存在威利斯吉普。战后美军觉得这玩意,“香”得不行,便决定延续将吉普车这类轻型机动车辆,下放到一线使用的做法。后来又进行过几次换代更新,一直换到“悍马时代”之前,美军经历了:威利斯吉普、道奇、M113装甲输送车等阶段。

后来美军总结经验,觉得单纯使用小、中型运输车辆,极易遭受敌方自动武器的打击,毫无装甲防护可言,一没没一车。而M113装甲输送车又太笨重,遇见土路、轻型桥梁什么的完全无法通过,美军决定将这两种结合到一起,开发一种新型装甲车,兼顾多功能、人员输送、携带武器作为火力点等,于是便诞生了HMMWV计划,该计划中文名全称为高机动多用途轮式运输车辆(还挺绕),但很明确的将计划要求标明了。

该项目在1979年提出并开始招标,最终胜出的便是大家所熟知的“悍马”,在1983年悍马公司正式竞标成功,得到了美军官方的2334辆军用“悍马”的订单。在此之前,“悍马”也经历了一系列的可靠性测试,每辆车都经过了60万英里以上的试验,并且测试了在沙漠和严寒条件下车辆的可靠性测试。再后来,美军订购的军用“悍马”的数量就开始以万为单位,并在90年代初开始全面装备美军。

“悍马”的首战是80年代末,美国入侵巴拿马,只不过这时候美军并没有像《黑鹰坠落》里一样,那么高强度使用悍马,仅仅让其承担了前线人员和轻量货物的运输工作,并且当时的“悍马”还没有考虑到需要上前线,抵御中小口径的武器,因此装甲厚度并不高。但到了海湾战争,及其后来的摩加迪沙战役时,没有装甲保护的“悍马”损失十分惨重。(电影中很明显是加装了装甲的,悍马也是后期版本,存在一些BUG)因此决定开始推出带装甲防护的版本,“悍马”的第一种带装甲的版本是1996年推出的M1114版本,该版本装配了防弹玻璃和必要的装甲板,可以抵挡中、小口径步枪武器的射击。

后来便是长久以来的阿富汗治安战,在2001年美军开始入侵阿富汗,并且直到现在一直在打治安战。阿富汗游击队很明显比伊拉克军队更有创意(毕竟打过苏联),没过几年,IED战法便在阿富汗“推广”开来,“悍马”车队时不时会遇到阿富汗游击队的IED袭击(如电影《拆弹部队》),尽管这时的悍马已经可以抵御中小口径的武器射击了,但是对于IED是防不胜防,经常被炸个人仰车翻。批评“悍马”的声音接踵而来,一线美军的投诉都快塞满了国防部的信箱。

2006年头四个月,67名美军在“悍马”车上死亡,IED、枪击等是其主要原因。2007年,在一次会议中,军方直接说,这车不可能服役到2012年。美军也并非没有做出对策,在2007年左右开始下发装甲升级包,但使得悍马进一步加重,跑路、爬坡都很困难(曾有民间车评,以军用“悍马”和家用轿车对比,如0到100加速、爬坡能力、最大公路速度等,结果是军用“悍马”排名最低),对于“悍马”的批评声音一直没有停下来,因为“悍马”而阵亡的美军家属要求更换的声音也挺大。

最终在多方压力下,2015年后美军开始将“悍马”逐步退役,现在美军主要使用的车辆为MRAP防地雷多用途车,该车为六轮重型车辆,成本不菲,取代前线“悍马”的是四轮MATV,为MRAP中的一个分支,总算解决了悍马装甲不足的问题。但美国的国民警卫队,及世界上一些小国家,仍在大量使用“悍马”。本来美军以为找到了像二战威利斯吉普那样的“万金油”,可没想到只用了短短30年,便被迫退役。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23166XgB9EJ7ZLmJXv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