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ad astra首款作品Skyline,我想表达的

原标题:关于ad astra首款作品Skyline,我想表达的

我一直在纠结如何下笔去写ad astra的作品,一来我和主理人是多年好友,写这种东西我如果说我一点儿不夹带私货大家也不信,完全避嫌嘛又没必要,毕竟好产品还是值得去分享的;二来大家目前对于高端贵价耳塞本身已经产生了一种“割韭菜排斥”,在行业积累十几年的达音科推出首款万元塞时都遭受了这么多口水,两个年轻发烧友弄出的第一款型号卖到接近两万,那更是会引来不小争议;三来因为疫情原因,Skyline没能够得到线下展会的大面积曝光、仅靠那几个经销商和小型试听会所带来的辐射能力真的太有限了,仓促出评测很容易打不出任何的水花儿来,毕竟我一直希望我的文章能够和用户有共鸣,而不是我一个人自言自语。

翻看了一眼详情页,对于技术方面的东西没有什么过多的解读,这种做法是对的,毕竟这年头做耳塞总是绕不开那几个核心供应商,不论是膜片还是方案,都有太多现成、且成熟的技术可以用,外行人做品牌不去卖弄技术是稳妥的做法。而依靠小代与Luk的审美,他们所需要的是和供应商的技术人员沟通、磨合,从宏观磨合到细节,把他们对音乐审美的理解从“玄学”、以及苍白的“口述”给落实到硬件的调整上去。

不得不说Skyline的官方图拍的真是平平无奇,面板的设计也很难在网页或者手机屏幕上凸显出质感来,但能很肯定地跟大家说一句,Skyline的实物是很漂亮的,光是这个树脂材料的光泽度和触感就和大部分国产品牌有所区别,但面板的话真的是要拿在手里才能体现到质感,我已经尽力用照片来还原了。只能说Luk作为一个很牛逼的人文摄影师,拍静物好像没能发挥出自己的全部实力来。

这根原线不论是外形、触感、柔软度、声音、还是接插件方面做的都很讲究,而且Luk无意中说漏嘴了是来自哪家供应商,正好这个供应商也是老朋友、而且还是经过ad astra订制的6N古河单晶铜镀铑材。声音方面,我就这么说,非中高端的升级线可能并不能给Skyline带来明显“升级”,原线就相当能打。但该批评的也还是得批评,我收到的时候插针上居然会有点残胶,如果用户买到手发现后可能还是会比较膈应。

其它配件方面给的同样是蛮下料的,比如标配的水月雨清泉套、Softears U.C液态硅胶套,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佩戴和口味需求去更换。疯马皮的收纳盒在触感和纹路上也算是业界比较少见的材料,工业痕迹少,表面有一层很自然的纹理。

佩戴方面,就是常规的类公模的那种佩戴感,舒适度和隔音能力还不错,而且作为一个9mm动圈+4动铁+4静电的塞子来说,Skyline的体积控制已经非常完美,而且它还做了独立的泄压通道,能够减少长时间佩戴的耳道内负压感。

此外,Skyline是一个好搭配、很难出恶声,但很吃潜力的塞子,它在充分驱动的前提下具备顶尖的低频澎湃感和大动态表现、而且信息量和密度表现可以说已经到顶,其信息量水平完全是可以去叫板私模Khaos、以及朱鹂、Viking这种顶级塞的、密度甚至直接叫板大魔王这种以高密度著称的型号——但Skyline的动态和低频潜力,基本上只有大功率的、或者在供电方面十分强悍的国砖才能驱动得开,比如N8/N82/LP6TI/金菊花/DTR1+等,又或者X菠萝、ZF9、C9等大功率解码耳放/纯耳放。我试了P6pro、金砖2、以及AK家的许多机器,动态都是温吞水的那种感觉,说软也不软、但气势上十分中庸。

Skyline的搭配特性在试听环节十分吃亏,常规的小尾巴和大部分播放器的驱动下,它其实只是一个平稳、细腻、高密度和信息量的泛流行塞,除非它本身的音色很吃你,不然你很难被Skyline一耳朵惊艳到。但这里可以提醒你的是,Skyline的调音,小代占主导,他的主力前端/参考前端都是乐图的金菊花,同时他作为一个AK粉,Skyline在适配绝大部分AK的机器时,听感上都是比较靠谱的。

而站在评测者的角度,即便我get到了Skyline有多高的素质潜力,但考虑到实际用户手中的前端保有情况来说,我还是不打算把Skyline渲染成一个素质怪物,并且我认为它正如官方所提到的那样,做到了“高级感&平衡性”。Skylline对于流行韵味的把控还是很戳我审美的,总体是一个温暖稍厚的底子,在绝大部分的搭配下能够呈现出【宽松绵密】的质感,蓬松的但又高密度的人声形体结合细密的颗粒感,仿佛能够听到歌手吐出的气息就在耳边流动、结合完美的透明度和适中的高频亮度,使得Skyline的人声杂食度很广、而且绝不是凑凑数的那种广。它不仅可以胜任抒情类的港台流行、听听二刺猿死宅歌也能够把那种甜腻和味精感给呈现出来,在目前市面上大部分需要再男女声之间做取舍的流行向耳塞里,Skyline的【平衡】反而是一种【辨识度】

而若是建立在推开的基础之上,Skyline的低频和空间感表现可以去媲美、甚至超越一些更贵 一截的【超旗舰】耳塞,它在演绎古典或者电影原声曲目时,对于极低频的呈现和空间混响的表达会更放得开。如果拿我手里的Khaos私模对比的话,这两个型号在极高频方面的控制力都非常好,但Khaos听古典的时候会显得更加严肃和板正、更有“权威感”,而Skyline的声音则显得更加蓬松、敢于去释放更多的Delay混响、以及把结像做的更加丰满,尤其是低频的声浪可以说是目前耳塞最能够接近【直击胸口】的型号之一。空间感的表达往往和结像的呈现风格是相辅相成的,Skyline的结像比较丰满、所以在听觉上它不容易显得“开阔”,尤其是在听口水歌的时候,但实际如果换上一个Live类曲目,它对声场边际的处理颇像一个大尺寸的纯动圈,有着混响向四周扩开的感觉,能够表达出极为充沛的临场感。

想起某年的成都展,小代神秘地掏出一个塞子给我听,说是他自己做的,问我能不能提出点建议,我听完后,出于真正的朋友之间的考量,没有给出细节的建议,而是在素质层面把整个塞子都给否了,建议他回炉重造。他的回应显得很淡然,好像已经提前知道了我的答复一般,中途不知道闷声弄了多久,东西终于是问世了。巧的是,今年行业内的第一个大展,也同样是成都国际耳机展,也许是ad astra和Skyline第一次大范围的曝光,感兴趣的烧友不妨关注展会期间媒体、发烧友们的评价,若能亲临现场当然是更好。

这个型号未来的销路和风评我并不能预测,但以上内容是我斟酌了许久以后,闷完咖啡、一口气表达出来的真实想法。出于宏观的角度来说,Skyline即便是有这T0级别的密度表现,但如果能够在低推力下释放更多的动态、低频方面的潜力,可能在试听环节会更吃香一些,但也许Skyline现在的状态才更能获取理性的知音吧。17888元的售价+国产新品牌的大前提,可能绝大部分用户会对Skyline注入远高于同价位产品的期望值,这无疑是一个地狱级别难度的挑战,ad astra这个品牌Skyline能否在这个内卷常态化的行业里走的更远,我也很期待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