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里谁的官职最大?这里告诉你答案

2019-07-29     覃小懒讲历史

​这八位其中有两位是唐朝人,他们是韩愈和柳宗元,其余六位全都是北宋的,分别是欧阳修、王安石、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请输入图片描述

是根据什么来评出这八位大家的呢?

其实评选标准是按照他们所写的散文水平来评定的,这八个人在文学造诣上都很高,但是我们最熟悉的一位一定是苏轼,因为他的词写得特别好,是这八个人里乃至千古以来写词写得最出色的一位词人。

但是他在文章方面,却必须要跟其他七位并驾齐驱了,因为这七位的文章也都是精妙绝伦。这八个人的文章一般出现在中学课本里,那都是必背课文,令人痛苦不已。比如说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赤壁赋》等等。

这八位不仅仅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还都是品性端正的官员,这就有些不简单了。他们在历史上的口碑都很好,所以在选入唐宋八大家的时候,应该也要看看作者的人品的。

请输入图片描述

八大家中,王安石的地位最高,权力最大。

这八位都是朝中官员,而且绝大多数官位都不小。不过他们跟王安石比起来,其实就稍微差了那么一点了。因为王安石是正儿八经的宰相,在北宋宰相的权力,就跟现在日本的首相一样,那是相当高的。

北宋的政权基本上都操控在宰相的手里,而王安石更是宰相中的首相,所以受到很多人的尊重。此外王安石并不安于现状,他看出了北宋的弊端,所以开始着手变法事业。

这可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前后十几年,王安石两起两落,成为了北宋政坛上的一颗新星。但是他的变法最终并没有成功,因为皇帝不敢变法了,所波及的面太广,所以王安石的变法事业安然谢幕。

欧阳修是苏轼等人的恩师,也是当年的主考官,更是被大家亲切地称呼为那个年代的文坛领袖,可见欧阳修多厉害了。他一直做到了参知政事,也就是副宰相的职位。但是他没什么权力,一生也没有出色的政绩,属于保守派元老级别的人物。

后来还有一位苏辙,也曾经做过宰相,那时候被称为尚书右丞、门下侍郎,不过相当于是首相的助手,比王安石稍微低一个等级。而且苏辙这个副宰相只做了很短一段时间,并没有实权和显著的业绩。

请输入图片描述

其余几位的地位也都不能跟王安石相比。

韩愈一直做到了吏部侍郎的职位,死后被追封为礼部尚书。吏部侍郎上面还有吏部尚书,吏部尚书还达不到宰相的级别,最多算个副宰相,上面还有副宰相和宰相。所以韩愈的官位一般般,而且韩愈一生失意,屡遭贬谪,压根就没什么政绩。他有个侄儿倒是挺出名,叫做韩湘子,是八仙过海中的一位哦。

柳宗元就是写《捕蛇者说》的这位老夫子,他之所以写这篇文章,是因为他被贬谪到了永州这个地方,后来更是被贬为柳州刺史,一辈子就在贬谪当中度过了。柳州刺史,可不是汉朝时期的刺史,其实相当于一个县的县长,而且当时的柳州已经属于不毛之地,可见柳宗元并不得重用。

大名鼎鼎的苏轼,那是千古文坛领袖。不过他这一生也是挺坎坷的,二十出头就考上了进士,被皇帝预言为后世宰相。可是苏轼自己不给力啊,非要跟王安石和司马光唱反调,结果各种被贬谪。他做了最大的官是翰林学士,在北宋可不是小官,那是预备宰相的职位。可惜苏轼命不好,一直都在预备期,后来甚至被踢出了预备期。

苏轼父亲苏洵更是悲惨,一辈子都没考上进士,只能在自己县里面找点事情做做,压根就没怎么担任过国家干部,最多属于基层公务员。所以他的身份地位自然也不能跟其他几位相提并论了。

曾巩是我们最喜欢的文学大家,为什么呢?因为他的文章没有出现在教材里面让我们朗读并背诵全文。他差点就做到了中书舍人的职位,可是因为老母亲去世,所以辞职回家守孝了。所以他的身份地位是没办法跟宰相相比的,他最出色的是史学功底,为此曾经被朝廷选来编纂史册。

请输入图片描述

总结:王安石是一位出色的政治家,文学家。

我最佩服王安石这个人,我们可以看看唐宋八大家中的其他几位,不是被贬谪,就是辞官回家,甚至有没做过官的。这些人基本上都没有掌握什么实权,就算是我最崇拜的苏轼,其实他本身也一直是一个愤世嫉俗的愤青形象,跟王安石是不好比的。

王安石能够成为一国首相,掌握天下最高权力,这本身已经非常不容易了。他还不惜得罪权贵和皇族,为了北宋的经济发展,实行变法,这就更加不容易了。

要不是后来皇帝不坚持的话,那么王安石的变法,一定会跟商鞅、雍正等人的变法齐名于世,可惜世事弄人,王安石又被自己的手下吕惠卿出卖,不幸的是王安石儿子这个时候也死了,最终只能归隐田园。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1uIdQmwB8g2yegNDPab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