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快走出疫情冲击,恢复经济增长动力和潜力,如期实现全面小康和脱贫目标,需要进一步激发微观经济主体的活力,提振以城镇化为主线释放内需潜力,以及科技创新。然而,我们经济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矛盾和问题,短板不少,换言之,补足短板就是经济潜力和发展能量。
诚然,只有通过改革理顺结构,才能使经济恢复活力。靠改革来启动内需,靠改革来推动经济复苏和发展。经济活动逐渐重启,改革进入核心领域。
焦点1:创业板注册制改革破冰
新闻事件:
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总体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为贯彻落实《总体方案》,证监会就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主要制度规则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深圳证券交易所围绕“一条主线、三个统筹”改革思路,按照“开门搞改革、透明搞改革、合力搞改革”原则,发布实施1项规则,并就8项主要规则公开征求意见。
专家观点:
中信建投证券资本市场部行政负责人、董事总经理陈友新:
此次创业板注册制改革是一次“增量+存量”的改革。以坚持市场化、法治化为导向,通过增量的新股发行上市制度改革为创业板提供源源不断的“活水”,存量的再融资和并购重组制度改革、退市制度改革,不断优化创业板的供给。
相较于之前的上市审核标准,改革后的上市条件更具包容性,有助于风险与潜力并存企业获得在资本市场的融资机会,并提高上市效率,新股发行节奏和价格也将更加市场化,改革实施后将有助于引入更多优质的企业进入资本市场,从而给券商行业带来更多的业务机会。
改革前的板块定位“服务于创新型国家战略的实施,以成长型创业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重点支持自主创新型企业”。
随着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创业板需要承担更重要的使命责任。改革后的创业板定位升级为:深入贯彻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发展更多依靠创新、创造、创意的大趋势,主要服务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支持传统产业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深度融合。
焦点2:迟到的“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终于来了
新闻事件:
4月30日,中国证监会与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基础设施领域不动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试点相关工作的通知》,标志着境内基础设施领域公募REITs试点正式起步。
专家观点:
中泰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
动辄数十亿或百亿级基础设施投资将是首批试点领域,这被视为助力基建、拉动投资的又一重要制度性举措。
基础设施REITs推出为基建行业带来的想象空间:从宏观层面而言,庞大的基建存量资产有望为增量投资提供较强支持,从而基建投资有望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内生循环,这是重大改善;从行业层面而言,基础设施REITs为龙头企业提供了新的权益性融资工具,从而腾挪出更大的空间提升集中度,抵抗存量阶段行业规模收缩的压力;从微观层面而言,基础设施REITs有望重构基建企业的资产负债表和现金流流量表,基建国企央企目前处在大量投入资金换取运营资产的阶段,基础设施REITs作为一种权益性工具,通过盘活存量资产,改善基建企业的现金流和资产负债率,提高资产周转率,从而优化基建的商业模式。
焦点3:深圳政府出手整治楼市乱象
新闻事件:
4月28日,深圳市住建局局长张学凡在参加本地“民心桥”节目直播时,回应深圳楼市热点问题,首次公布了对“捂盘惜售”现象的最新处罚结果。
据深圳市房地产信息平台最新消息,招商蛇口的湾玺项目除了33套备案房源,其他192套房源全显示“分局锁定”。按照官方解释,“分局锁定”是指房屋处于限制状态或开发商存在违规行为,导致售房系统被管理局锁定。
专家观点: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住房大数据项目组组长邹琳华:
深圳、东莞等部分城市当前房价较快上涨属于结构性上涨,并未出现区域性房地产热。同时,多数城市房价与交易在受疫情冲击后都基本恢复,房价总体稳中略升,也未出现市场衰退。
未来影响短期房价格局的重要因素主要包括:疫情对住房消费需求的负向影响;相对宽松货币环境对住房需求及房价预期的正向影响。由于影响因素的区域不平衡性,在疫情不突然消失的条件下,部分城市疫情对楼市的负向影响总体将超过宽松货币环境对楼市的正向影响。而另一些城市,形势则可能相反。表现在房价格局上,则是市场冷热不匀,涨跌互现。
在疫情冲击及宽松货币环境的背景下,短期局部上涨或下跌的风险将并存。如果没有严厉的管控措施,深圳的房价结构性上涨很可能扩展成全面上涨,并传导至其他一二线城市。但是,如果未来宏观经济环境没有及时复苏或进一步变差,一二城市即使房价进一步上涨也难以持续,最终“高开低走”的风险变大。三四线城市房价很难出现全局性上涨。少部分经济基本面受疫情冲击较严重三四线城市,房价也可能出现较快下跌。
综合自新华社、财经杂志等
【出品】南方经济智库
【整理】龙金光
【作者】 龙金光
【来源】 经济粤评南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