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广电独家” 马良
《春风又绿江南岸》从基层入手,精准聚焦环保和经济效益协同发展的问题,既有题材稀缺性,也兼具价值性,让人眼前一亮。
5月25日,现实题材重点电视剧《春风又绿江南岸》在浙江卫视中国蓝剧场、江苏卫视幸福剧场首播,腾讯视频、爱奇艺同步播出。该剧讲述了走马上任的江南县委书记严东雷带领班子成员,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开展政府效能革命、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等一系列故事,展现近20年间的改革与变迁。
站在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有目共睹的今天,《春风又绿江南岸》不仅以强烈的时代记录感和生动的人物故事性引起广泛的情感共鸣,让大众喜闻乐见,也是对我国绿色发展实践道路的一种回顾、思考和总结,现实意义深刻。
该剧由浙江广播电视集团所属浙江影视(集团)有限公司历时3年倾心打磨,充分发挥其在现实题材和浙江标识题材等作品创作方面的鲜明特色和国有优势,是继《瞄准》《红船》之后,浙江影视集团出品的又一部主旋律年轻化精品力作。
生态环境建设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一题材的影视剧也并不好创作。而《春风又绿江南岸》视线聚焦、呈现深入,可看性和思想性兼具,同时收获了高口碑与高热度。
▍扎根现实土壤,基层视角回应时代主题
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的一项基本方针,但如何落实?这考验着各级领导干部的勇气和智慧。
所谓“郡县治,天下安”, 《春风又绿江南岸》从基层入手,精准聚焦环保和经济效益协同发展的问题,既有题材稀缺性,也兼具价值性,让人眼前一亮。
从故事内容上看,《春风又绿江南岸》从经济长期欠发达、污染问题严重的江南县的综合环境治理讲起,不回避冲突,敢于真呈现、真表达,正面揭示基层在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映射了国内这些年的生态建设征程。
剧中,江南县为迎接省政府环保考核组的考核,湖江乡党委书记陈忠“弄虚作假”,因电镀厂、砖窑厂经不起核查就把路堵起来,甚至通过巨幅广告牌将污染企业隐藏遮挡起来,折射了此前一些管理层干部缺乏深刻的环保意识的现象,也道出了基层治理中存在的形式主义等根源性问题。
不止于此,该剧在真实大胆地反映现实的基础上,层层深入、抽丝剥茧式交代背后的利益博弈,深入呈现出经济社会与环境保护的困境。
比如,在解决江南县的环境污染时,当地干部先是查清源头,但之后的任务却远非禁止农民散养牲畜、关闭高耗能产业那么简单,因为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之间的矛盾才是症结所在,让百姓生活得更好才是目标所在。
为此,严东雷带领着县级领导班子,作为推动绿色改革的关键力量,上要与青洲市委市政府沟通协调,下要对镇村基层的干部群众进行指导管理,同时要及时听取企业家、治污专家等不同社会人士的观点和需求,平衡多方的利益诉求,从而因地制宜地探寻环境治理与乡村振兴的统筹发展之道。
在这个过程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也全景式展现出了市、县、镇、村四级党组织不同的职责任务,让观众看到政策规定落地背后的考量和取舍。
当然,这其中会牵扯出各种利害双方关系的交织,比如病死禽畜处理场负责人潘凯利用身份违规操作,优能皮业污水处理不合规却是当地纳税大户……随着这些问题的一一化解,进一步反映了党员干部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付出的巨大努力。
乡村是生态涵养的主体区,《春风又绿江南岸》从基层视角出发,以高度写实的手法,讲述我国数年来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主题深刻、立意巧妙,可谓是时代发展的鲜活注脚。
事实上,该剧的制片团队打造作品向来注重既要高屋建瓴,也能接民生地气。
浙江影视集团擅长驾驭多种题材,出品及联合出品电视剧 《瞄准》《可爱的中国》《输赢》《问天》等,电影《红船》《云霄之上》《我的姐姐》《夺冠》等多部优质影视作品,在主旋律影视作品的创新表达上作出了可喜的探索。
制片人 叶进军多年来从事影视剧创作,尤其是对现实题材影视剧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主导制作的影视作品 《瞄准》《烈日灼心》《延安爱情》《高地》《红船》《离婚前规则》等有口皆碑。
▍深入人物内心,鲜活刻画基层干部群像
面对如何践行好绿色发展这一时代之问,基层党员干部无疑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充分表达这一点,《春风又绿江南岸》以每个人共通的情感作为切入点,形成剧情的悬念设置,摒弃口号和说教,既有看点,也引人共鸣。
严东雷作为剧中核心人物,是基层干部“实干派”的典型代表。在江南县上任后,他立下了“一定要将当地的水域治理好”“在两个月内将无序养殖的专项整治搞好”等军令状,但没有采取“一刀切”方式,而是走街串巷实地了解乡民们的想法需求,真正将执政为民落在实处。
在严东雷遇到种种难题时,观众不时为他捏一把汗,也于其间切实感受到了基层工作的难度。
与此同时,《春风又绿江南岸》也注重全面挖掘人物特质,比如既呈现严东雷作为领导干部的一面,也将其还原到普通人的社会角色和内心活动中,让其更加立体可信。
比如,在江南县的污染问题暴露、环保工作遭一票否决后,他不后悔说真话,但也免不了焦虑、自责与失意;在家庭生活中,他也容易宠女儿、怕老婆,同时因工作忙碌而疏于对她们的陪伴,心存歉意。
不只是主角,该剧对群像的塑造同样丰满。比如县长张途,他认为“欠发达是江南县的最大实际”, 坚持要把工作重心适时地转到发展工业经济上来,宁可将解决污染问题放在次要位置,在专项整治工作中造成不小的阻力。虽然观念上有明显局限性,但他在矿难事件等大是大非面前,也能不忘初心、坚持原则,主动承担责任,让人印象深刻。
再看更年轻的基层建设者。返乡创业的潘建强先是对专项整治半信半疑,后通过与苏晓岚、钱教授的专业交流,深入领悟了绿色发展理念,从专注牲畜养殖的个体户成长为村干部,通过引入散养黑猪、借助企业化运作,帮助解决养殖户的生计困难问题,带领村民一起实现共同富裕,也让无序养殖环境污染难题迎刃而解,展现出理想和担当,人物弧光流畅动人。
可见, 《春风又绿江南岸》不打造“高大上”形象,而是遵从人性化原则,还原了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在绿色实践中作出的努力和思考。这些角色虽不完美,却不乏闪光点,而这份朴实也让人物有了更强的感染力,真正实现了对他们的写照传神。
此外,创作团队扎实的基本功和丰厚的经验也保证了作品的细腻表达。
该剧 导演黄克敏是国家一级导演,既有曾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的电视剧 《喂,菲亚特》,也执导过观众耳熟能详的 《康熙秘史》《非常24小时》等作品。
编剧纪风的代表作则有电视剧 《美丽鲜花在开放》《最后一枪》《烽火英雄》,是一位成长自基层、有着多年丰富基层工作经验的创作者,他的经历为该剧创作带来了扎实的生活基础。
▍生动映射现实,以小见大照见时代气象
剧中的江南县是虚构的,但其实也正是国内很多地方的发展缩影。通过江南县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以生态文明引领乡村振兴,观众也将获得一个了解全国各地高质量发展实践的窗口。
首先,严东雷等领导班子带来江南县探索转型之路,故事本身不仅真挚动人,而且耐人寻味,蕴含启示。
比如,当地如果拥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生态资源,便可以因势利导,“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生态农业及乡村生态旅游等绿色产业,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便可实现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
其次,剧中拍摄了大量外景,氤氲山雾、江水蜿蜒,镜头里呈现如诗如画、绿意盎然的自然风景,令人心旷神怡,充满着田园生活的美好气息。
这些环境画面让观众“眼见为实”,沉浸式感受人与自然的关系,也让人认识到无序开发、掠夺自然绝不是良计,强化对绿色发展的认同感。
情理交融,《春风又绿江南岸》紧扣“两山”理念的思想意蕴与实践路径,通过剖析绿色生态发展动能,一方面将潜移默化地在全社会形成保护环境的号召力,另一方面通过江南县“青江计划”“春风计划”等一系列的尝试,鼓励大家在面对发展难题时要始终保持希望,在追求幸福的途中不畏艰辛。
此外,通过聚焦基层干部的工作状态和心路历程,该剧也打开了大众认识基层治理的视野——公共政策的执行很难一帆风顺,往往会面对复杂的形势、严峻的考验,而领导干部方面唯有真正关怀人民群众的所需所求,才能高效发挥好政府职能,搭建起群众与政府沟通的桥梁。
“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要支持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十四五规划发布之后,美丽中国建设正持续迈出重大步伐,大地处处洋溢着绿色发展的生机,展现出勃勃的新时代生机。
在这样的背景下,《春风又绿江南岸》不仅是应时而生,而且通过水准一流的艺术呈现,将生态文明建设的宏大命题化于百姓生产生活的微处,深具启示价值—— 绿色发展不是一朝一夕之功,在党群干部积极的示范带动下,必将在全社会形成强大合力,建设出更加美好的家园。
“广电独家”是广电业界第一订阅号,“影视独家”透视影视热点,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长按二维码可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