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深夜为何要打更?如果没有打更人会怎样?老祖宗的智慧让人折服

2022-02-23     生活幸福

原标题:古代深夜为何要打更?如果没有打更人会怎样?老祖宗的智慧让人折服

古代当时科技不发达的时期,没有钟表。是怎么看时间呢?通过太阳的位置,来判断大概的时间。太阳升起,就是一天的清晨,太阳到了人们的正头顶,就是中午,晚上就是太阳落山的时候。后来发明了日晷来计算比较精准的时间。除了通过上面的计算时间的方式,古代晚上还有专门报时的打更人。

打更最初的发起是在汉朝时期,到了宋朝的时期,智能是官厅的等级才会享有的。一直到元明期间,民间百姓才开始流行打更的传统。最初的起源是因为一种巫术,主要是为了驱邪驱鬼的。1744年,清代小说家曹雪芹完成了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在这本书中一百零二回就描述这种现象。

吴贵的妻子白日里因为生病感冒,误吃了药。导致在炕上起不来,最终死在炕上。在当时封建的老人心里,这是不祥的的兆头。再加上其他人的胡乱揣测,大肆宣传说是妖怪穿墙而来,把女人的精气吸走了。所以着就加重了老太太的担心,立马很多人,在贾宝玉门口,巡回打更,巡逻。一来是保护宝玉的安全,二来也是实现了驱鬼的效果。

打更通常是以什么形式,具体是什么时间开始呢?再我们看来,打更真的很容易,就是报时。没有技术含量。但是其实在古代更夫的工作还是很辛苦的,在晚上大家都已经休息的时候,就是更夫的工作的时间,夜间要打更5次,所以能做更夫一定是能够熬的起夜的人。第一次打更的时间是戊时,在戊时的时候,打更人要一边敲,一边喊,“天干物燥,小心火烛”百姓听到这个,就知道是戊时了。

第二次打更时间是亥时,这时打更人就会喊“关门关窗,防偷防盗”。子时是第三次打更的时间,这时打工人主要喊的是“平安无事”第四次分呗是丑时和寅时,两个时辰分别喊是“天寒地冻”和“早睡早起,保重身体”。这些也看出来,作为打更人,需要嘹亮的嗓门才可以胜任。

并且勇敢这一特性也是必不可少的,在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只有自己一个出门,必然需要一个胆子大的担当。作为打更人经常需要熬夜,但是毕竟作为人因为在晚上都会困,所以打更人不得不采取一定的手段,在自己的油灯的蜡烛上搞一些小技术,到一定的时间,让蜡油滴落到自己的身上,避免因为自己真的睡着,让烫的蜡油唤醒自己。

打更处理主要的报时的作用,还有防止火灾的隐患的作用,古代的房子材料主要都是木质,而且没有很好的消防措施,所以打更人在戊时喊的就是让人们时刻注意,打更人也可以及时发现灾情,及时处理。其次,打更还可以防盗,这毋庸置疑就相当于现在的保安。

虽然现在打更已经远远的退出这个社会的舞蹈,很多作用已经可以被现在钟表,保安,消防灭火器取代。但是,在很多古代的电视剧我么还是可以看到很多打更的片段,这是古代人民智慧的结晶。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1d5e8f979b5e3908902828f2e89017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