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黑龙江女子与陌生男子交易后,因临走一句话,惨遭男子杀害

2022-06-24   史家霸唱

原标题:2003年黑龙江女子与陌生男子交易后,因临走一句话,惨遭男子杀害

道德是自律,法律是他律,当一个人放松自律时,已经在慢慢靠近本不该触及的底线。

在一部分刑事案件中,凶手和被害人之间的矛盾可能极小,但因其对道德不以为意对法律无所敬畏,便采取极端方式发泄情绪,导致了惨案发生,从人堕落为魔鬼。

2003年11月28日上午,辽宁大连瓦房店市复州城镇警方接到一起报案,报案人似乎还惊魂未定,他称自己在村路上走时忽然瞧见旁边路沟里有些花白的肉块,起初还以为是谁家将坏了的肉随手丢了,可越瞧越不对劲,那不像动物反而像人。

警方立即赶赴现场,确认这是一起杀人抛尸案,报案人发现的肉块的确来自人,是名年轻女性,尸身不完整而是分为了11个部分,可见凶手的狠辣程度,让人不由得疑心他们之间是否有深仇大恨。尸块上并没有任何附着物,凶手处理尸体应该是在比较干净的室内进行的。

经尸检鉴定,女子的年轻在28岁到32岁之间,身高1米50到1米55,大约已经死亡2到3天,胸前两根肋骨骨折,应当是生前遭到了重击所致,女子似乎很讲究打扮得精致,脚趾甲上还涂着鲜艳的甲油,结合其他的情况,警方判断女子或是一名服务人员,或生前从事不法的交易。

要追查凶手首先就要确定女子的身份,警方随即对复州城镇近期失踪的女性展开了走访排查,终于在案发5天后找到线索,当地某小区一出租屋中的年轻女租客莫名失踪好几天了,房东反映,女子名叫冯某,黑龙江人,29岁,大案发生后发现冯某消失了,房东直觉不对。

冯某的各方面信息都和路沟中的那具女尸非常符合,而在冯某租住的房间里,警方还提取到她的头发,通过DNA对比,确认冯某就是遇害的女子,从尸身被残忍对待的方式看,凶手似乎与冯某有极大的仇怨一般,这人究竟是谁?

后续调查中,警方得知了冯某平时和人结仇不多,矛盾最大的就是她的前夫左某,左某是瓦房店市本地人,靠跑货车为生,他和冯某认识后谈起了恋爱,2002年结婚,不过夫妻俩感情并不好,结婚匆忙,没来得及了解太深,婚后矛盾不断爆发,不到1年,就以离婚结束。

即使离婚,两人还为家电该归谁的问题吵得不可开交,冯某占了上风,让左某怀恨在心,他嫌疑极大,可对左某案发日左右的行程详细确认后,他又没有作案时间,案件再次陷入了僵局,直到一个叫张绍吉的男子出现在警方视线中。

张绍吉的家和冯某的家离得并不远,两人平时有往来,却不是什么见得光的往来:原来张绍吉是个摩的司机,已经40岁,他早年曾结过婚后来还是离了,长期独居,因为内心太躁动,张绍吉有经常往家里领小姐的习惯。更蹊跷的地方在于,就在冯某遇害之后,张绍吉匆忙将家里房子粉刷了一遍。

邻居都觉得非常奇怪,大冬天你刷什么房子?张绍吉的作案嫌疑陡然上升,随后警方又在他家中发现了被害人冯某的耳环与疑似作案工具的铁锤、菜刀,血迹还未彻底消除掉。在证据面前,张绍吉终于低下头,承认了自己就是杀死冯某并抛尸路沟的凶手,他供述,自己是用铁锤将其杀死,用菜刀处理的尸体。

随后他拿塑料布将其全部包裹起来,趁着夜色骑摩托车运出门丢到了村路的路沟里,回家后又仔细清理了一番现场,为了掩盖血迹,才临时决定刷房子。

没想到正是这一举动令他暴露,警方了解到,此前冯某和张绍吉存在不法交易但并无什么大矛盾,张绍吉为何要以这么凶狠的方式杀人抛尸呢?张绍吉交代:因为她说话不算话,要的太多了!

原来2003年11月25日晚上7点多,倍感寂寞的张绍吉又想花钱找服务,于是找到冯某,两人讲明一晚100元,之后张绍吉便骑车去将冯某接来家,没想到结束后,两人却为该拿多少钱的事发生争执。24个小时过去,冯某要回家,她认为自己在这待了太久只拿100元太亏,要求张绍吉给200元。

可张绍吉嫌冯某要的太多了,他最多只肯出150元,两人深知自己的行为是违法的,也不敢声嚷找人来评理,于是关着门吵架,吵着吵着冯某骂了张绍吉一句:”穷鬼!50块都出不起!“张绍吉听在耳里怒从心上起,恼怒之下便操起铁锤朝她砸去......

如果张绍吉不杀人,他的行为还只是一般违法行为,违反的是《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依法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千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但他和冯某因为嫖资问题起争执、怒而杀人就已经触犯《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涉嫌故意杀人罪。

根据规定,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冯某虽然是失足女,法律依然会保护她的生命权,任何人不得非法剥夺,她与张绍吉的纠纷仅仅是一般纠纷,并非其严重过错导致张绍吉精神受刺激激愤杀人;

张绍吉为此采取锤杀的手段将其残忍杀害,其行为已构成故意杀人罪,且事后,张绍吉以极端方式处理尸体,抛尸匿迹,丧失人性,冷血残忍,人身危险性大;其所犯罪行情节特别恶劣,罪行极其严重,依法应严惩,他要迎接的是最为严厉的惩罚,为他的疯狂而付出代价。

卖Y嫖娼败坏社会风气之余也败坏个人道德,当道德逐渐沦丧,人心坚守的底线也会逐渐后退,纵观本案,起因不过是小小争执,然而张绍吉本身不以道德自我约束,最终将法律的他律也忘了,害人终害己,引人深思。

(本文部分图片为网图,配合叙事。温馨提醒:尊重原创,请勿抄袭、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