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里海(公众号:fengkuanglihai)
今天和一个私募的买方行业研究员朋友一起喝茶聊了一个多小时,我突然有一种很凉的感觉,就是觉得我以前的很多研究,有可能是想当然,没有什么价值和意义。当然也引申出来一个可以讨论的问题,散户靠什么取胜?靠研究取胜呢还是靠策略?
以前我肯定是觉得靠研究取胜的,因为我觉得只要靠我的认真努力,我是可以把某些行业和某些企业研究得比较透的,靠确定性取胜,然而最近这一两年,特别是我在上市公司工作后,我越来越觉得散户是很难把一家公司或者一个行业看得很透的。
今天和这个行业研究员交流,正好他也是专门研究汽车行业的。话说我还是在汽车和新能源汽车行业企业里面工作了这么长时间撒,但今天和他聊起汽车行业,我突然有了一种陌生感,我有一种很无力的感觉。
话说我肯定比95%的散户懂汽车和新能源汽车行业,但我仍然不能确定未来新能源汽车哪个企业能够走出来,哪门技术会成为真正的主流。如果你让我出来演讲,讲这个新能源汽车行业的话,我肯定可以讲出一套一套的理论,可以忽悠住不少散户,但其实我知道,我只是看起来很懂而已(实际上我确实接待过很多来我司调研的二级市场投资人,哈哈)。
对自己本职工作所在的行业认知况且如此,更何况对其他不熟的行业了。所以我认为普通散户是很难把一个企业看得很明白的。
1.好的研究可能毁于坏的交易。
这里说的好的研究,只能说是大概率把这家公司的主线看对了,但看对了主线并不是说就一定能够赚钱。今天这位研究员朋友也说了,他有一次研究了一家公司,并且他所在的公司也买了这个股票,而且公司的发展逻辑也按他的预期在走,业绩也按照预期在稳健增长,可是股价却跌了20%,所以说明公司研究对了,但是操作却错了,所以说好的研究并不代表好的交易,更何况我们很多时候并没有好的研究。
2.寻找主线逻辑简单的个股。
那么基于我上面的反思和分析,我们散户是不是又要放弃基本面投资,回到追涨杀跌的技术炒股去呢?非也。其实后面我觉得我们研究公司的话,应该让自己跳出这家公司来看,把自己拔高一点,别陷入到那种纷繁复杂的研究当中去。
今天这个研究员朋友也给我说了他的困惑,就是很多时候连他也有种感觉就是把一家公司给解剖完毕之后,发现自己心里没底,这有两种可能,一是这家公司的确太复杂了,主线太多,研究不清楚,例如我的老东家,中国平安,虽然研究的资料汗牛充栋,但我相信应该没几个能把中国平安看得非常清楚,二是陷入了细节当中,把握不住主线。
所以我建议他寻找那种逻辑简单的标的,别去搞那些变量复杂的,这也是这一两年我选股的条件之一。例如涪陵电力,主要变量就一个,死盯这变量就行,不用非常深入的研究就能够抓住这家公司能否投资的核心点。
3.相比研究,策略更重要。
所以最后我觉得对于我们普通散户来说,投资的策略其实是更重要的,因为研究我们的确没有什么优势。我有一个朋友,他其实也没有个股的研究能力,他的策略就是在历史估值的最下面的20%区间,越跌越买50指数,或者就是越跌越买垮不了的券商龙头股,等到了牛市到来,或者是大环境转暖,赚1~2倍走人。
例如我,多少有一点个股研究能力,现在的这种策略,就是找那种跌不动逻辑简单的股,紧盯那个引起业绩变化的主要因子,一旦有向好的变化就杀进去,这种策略的好处就是即使看错了,也亏不了多少钱,而一旦对了,则可以赚不少,从现在来看,我以前曾经赚了不少钱的一个股,现在好像又在进入狙击区间啦!
上述就是我今天的思考,不知道是否正确,欢迎讨论评点。
本文为友情推荐,非商业推广
今天推荐一位朋友公众号:股魔群英汇。
“股魔群英汇”公众号是全网首个持续跟踪马克动态的公众号,以保持对中国股市长期发展的持续跟踪和研究为使命,以研究行业动向和企业质地为根本,以股票魔法师理论为依托,以乐于分享、协作共赢的理念为纽带,汇集了一大批各行业喜欢研究股票投资的志同道合爱好者,各种观念自由交流、相互启发,同时我们与时俱进、不断进化。
“股魔群英汇”善于择时,以中期信号敏锐捕捉进、出场点并动态调节仓位;“股魔群英汇”对全行业进行动态监控,能够第一时间参与板块轮动,2018年10月至今,“股魔群英汇”择股能力出众,至今挖掘并实盘操作了“沪电股份”、“牧原股份”、“新希望”、“生益科技”、“歌尔股份”等大牛股,获利颇丰,诸多深度关注者账户收益和操作技能都有了突破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