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的很多多多,有用的太少少少

2019-11-05   风车读书

图自互联网


有个女演员,从中戏毕业后,短期内接了很多角色。她一心想要出人头地,什么都想尝试。

那几年,她整日奔忙。尤其是,她接的很多角色,性格迥异。

“我整天对着镜头,上午把自己弄哭,下午就要强作欢笑,这让我处于分裂状态。我感到我的内心,很快就被掏空了。”

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在日本看到一本书,书中推荐了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这让她深有感触。

此后,她开始不断给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做减法”

陈数


她推掉了很多戏,谢绝了很多不必要的公开活动,只专注于自己真心喜欢的角色。

她有了很多空余时间,用来读书、看话剧、旅行,生活一下子变得丰富和充实起来。

而她的演艺事业,也并没有耽误,她接的角色虽然不多,但有更多精力来反复打磨,反而感觉更加出彩。

《倾城之恋》的白流苏,《正者无敌》的沈虹,《择天记》的圣后,《和平饭店》的陈佳影……这些广为人知的荧幕形象,都是她的得意之作。

这位女演员叫陈数。



图自互联网

当初令她受益颇多的那本书,就是山下英子的《断舍离》,2013年在大陆出版了中文译本,陈数为之做序,上面的故事,就出自她的序言。

断:“剁手”的正确姿势

马上就到“双十一”了。很多人早就开始准备购物车。每年的这半个月,对于众多网民而言,是买买买的狂欢节。

但很多人在购物后没多久,就后悔不迭,声称要“剁手”,其实都是:买完要剁手,剁完接着买。

图自互联网

“去年双11,我买了好些化妆品,到现在还没用完,有的都快过期了。”

“我为了凑单,买了VR眼镜,但很多VR游戏还要另付费。后来游戏玩腻了,VR装备一直放在箱子里,半新半旧的东西,也没法送人……”

“后悔是难免的,真想把手剁了。但每年一到这时候,我还是忍不住刷淘宝、京东,几百块钱不知不觉就花出去了。”

“上个月的花呗欠款还没还完,看到别人都在买买买,我也忍不住买了个挺贵的电饼铛。但烙饼、馅饼之类,我其实一年也做不了几次。”

山下英子在《断舍离》中说,对购物的狂热,是因为我们心中,有个根深蒂固的“物质轴”。



图自互联网

所谓“物质轴”,就是把各种身外之物,作为生活的轴心,对物质产生心理依赖。只有物质丰富,才能让我们更有安全感。

在生活必需品匮乏的年代,“物质轴”是人类的生存本能。但在物质泛滥的当今,我们的认知也需要进化,要勇于对内心深处的“物质轴”说不。

这才是“剁手”的真意:斩断内心深处那只什么都想要的手,和无用之物一刀两断。

舍:放下执念,向前看

对于曾经拥有的物质或者人,哪怕是物质已经没有用处了、人已经离开了,但我们往往还是无法放下。

“物质轴”的心理根源,是执念。

《断舍离》中,谈到了这样一个案例。

有一位婚后多年的中年女士,柜子里堆满了多年积累的各种物品。对一些款式的服装和日用品,她经常忍不住购买。

图自互联网


特别是那些少女款的服装,其实平时她根本穿不出去,顶多在特定的节庆场合穿一两次,然后长久地放在衣柜里,还会不断再买新的。

她遇到了山下英子,经过一番深入交谈,她意识到,这来源于她对自己的少女时代,尤其是对丈夫的执念。

少女时代的她,结识了如今的丈夫。当时,她并不想嫁给他。但是,他再三向自己求婚,甚至说:“如果你不肯嫁给我,我就去死。”

在这种压力下,她和现在的丈夫结了婚。但婚后多年,丈夫对她的感情越发淡漠,甚至提出和她离婚。

她不愿接受这个事实,大量购买自己在少女时期喜欢的各种物品,是因为她对丈夫在那个时候的真爱,一直难以放手。

但这种执念,虽然让她能够暂时获得一些心理安慰,但无法改变感情破裂的事实。



图自互联网


后来,她下定决心,放下对过去的执念,多考虑“以后怎样重新开始”、“未来的日子,我究竟想要怎么过”。

她把那些根本不会穿的少女衣服,和平时用不着的物品,统统扔掉。

随后,她坦然和丈夫离婚。

从此,她拥有了新的生活,追寻新的爱情。

离:专注自我,而非身外之物

“断”“舍”,即兴而为并不难,似乎只要扔掉那些一直用不着的东西,腾出更多的生活空间就可以。但很多人扔掉之后,又继续买了一堆新的“废物”

还有些人,虽然没有“买买买”,但对很多无形的“废物”孜孜以求。

比如为了面子,不肯拒绝牌桌、酒桌;或者,总想爬得更高,把自己搞得很压抑、很痛苦。

对此,山下英子给出“终极大招”:离。



想要的很多多多,有用的太少少少

也就是,离开各种身外之物,专注于当下的自我。

《断舍离》中给出了这样一个实用方法:判断一个东西是否有用,一定要以“我”为主语来进行提问。

比如,抽屉里有很多一次性筷子,这些东西到底有没有用?

当你这样问时,就很容易陷入“以身外之物作为主语”的陷阱。你会下意识地给这些筷子找各种用途,舍不得扔掉。

但是,如果把主语换成“我”,问题变成“我需要这么多一次性筷子吗?”,那么,相信每个人都会意识到:绝大多数的一次性筷子都根本用不着,没必要一直攒着。

提问主语的转变,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转变,这意味着,你能从身外之物中抽离,开始专注于自我。

图自互联网

对身外的一切,无论是有形的(如桌椅),还是无形的(比如各种人际关系、情感),我们都需要经常这样问问自己。

这样一来,就能不断发现“我究竟需要什么,不需要什么”。从家里的空间,到我们的时间、精力,都能腾出更多,好钢用在刀刃上。

好了,以上是《断舍离》一书的部分内容。书中还有不少精彩观点和实用方法,都可以运用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打开书,你将收获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