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伤害”却遭忽视?你真的欠孩子一个道歉

2020-11-02   父母世界Parents

原标题:被“伤害”却遭忽视?你真的欠孩子一个道歉

伤害一个中国小孩有多简单?我听到的最残忍的回答是”冤枉他一次就够了!”

前几天,热搜榜上出现了非常惹眼的一条——“10岁男孩被疑划车,在警察追查下真相反转,还小男孩清白”。这个网络热议事件却引发了很多家长的关注。

事件中最让人揪心的不是小男孩在众人追问下的妥协默认,而是爸爸没有第一时间站到孩子身边,反而同样怀疑儿子真的刮了车,在无形中也冤枉了孩子。好在民警的追查,还了男孩清白,这位爸爸也跟小男孩促膝长谈,把伤害降到最小。

而后, 很多父母开始反思“是不是我也曾无意中伤害到了孩子?是不是我也曾冤枉了孩子却被自己漠视了?”

某一天,家里的花瓶碎了,你想都没想,就骂了那个你认为的“熊孩子”。

某一天,孩子和同学打架了,你想都没想,就命令孩子跟同学道歉。

某一天,邻居家的花草被拔了,你想都没想,站在了邻居的那一边。

可能对你来说这是极其普通的一天,但是对于孩子而言,这可能就是失望糟糕甚至一生难忘的一天。

你真的欠孩子一句“对不起”

在知乎中看到过这样一个回答:“一个不被父母信任的孩子,会对父母关闭沟通之门,今后有什么事再也不会给父母说。甚至向着父母“预言”的方向发展。父母说他是个坏孩子,他就真的成了一个坏孩子。”

这让很多人想起了《家有儿女》那个被冤枉最深的小孩——刘星。

这个被妈妈定义为“熊孩子”的男孩,只要家里发生“闯祸”事件,一定第一个被批评。就算考试拿了好成绩,妈妈也会怀疑他是不是考试抄袭。

“刘星”总归是电视剧塑造的人物,即使被冤枉也会大大咧咧。但是,在现实生活中,这样的孩子真的存在吗?看看曾经被“伤害”的孩子怎么说:

@朵朵棉花糖

“10岁那年有一天放学回家后,我被父母狠狠骂了一顿,原因是家里丢了二百多块钱。无论我怎么辩解都被认定是我偷的。虽然事后真相大白,但是他们却无视、沉默、忘记,我永远无法忘记那一天父母丑陋的面孔。”

@蘑菇屋

“我日记的一段话:我害怕听到你们的声音,害怕听到你们的脚步,害怕与你们说话,害怕和你们一起吃饭,害怕与你们共处。我怕待在这个家。我畏惧这个家。”

@遇见你的幸福

‍‍‍‍‍‍‍‍‍‍‍‍‍“记忆中,从小到大最接受不了的事就是被冤枉,经历过的人都明白那是一种怎样的心情,而且是被最亲的人冤枉,我甚至想过用结束生命的方式,让他们相信我。”‍‍‍‍‍‍‍‍‍‍‍‍‍

现实远比电视剧“残酷”,不是每个孩子都是“刘星”。 当你发现自己冤枉了孩子,无视、沉默,甚至让孩子忘记,都是对他们深深的伤害,你也真的欠孩子一句“对不起”。

如果你冤枉了TA

请把伤害降到最低

很多时候父母会不自觉的给自己的孩子贴上“标签”。

“他怎么可能会取得这样的好成绩?”

“他才不会帮我做这些事呢!”

“她从小就这样,我知道的。”

但是,不要忘了!孩子是在不断变化的,当你还在忽视孩子悄无声息的成长时,或许他更懂事了,或许他有了自己的想法,或许他更懂得明辨是非了,或许他已经变成了“好孩子”而不再是“熊孩子”。

摘掉“标签”,转变你的固有思维,这是对孩子的尊重,也能更好的防止“伤害”发生。

像对待“成年人”一样道歉

如果你冤枉了自己的孩子,先不要把他当成小孩子,也不要把他当成自己的孩子,而是 像对待“成年人”一样郑重的道歉

很多父母因为不好意思或者碍于面子会说:"这次虽然你没错,但有则改之无则加冕!"这样其实并没有让孩子从心里有种被尊重和理解的感觉。

直接承认自己的错误并且说明冤枉他的原因,才能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尊重,最后请求孩子的原谅,孩子虽然不会“即刻忘记”这件事,但时间会慢慢抚平这一次“伤害”。

懂得倾听,化解心理阴霾

当你冤枉了孩子,即使孩子接受了你的道歉,在没有把事情淡忘之前,可能在心里还会留下“阴影”。

选择一个安静的夜晚,和孩子在房间聊一聊他对于这件事情的看法,以及现在的感受。不管他说什么, 你只需要耐心倾听,并且给他一个温暖的拥抱,或者用心准备一个小礼物送给他,让他度过一个爱意满满的夜晚,一扫心中阴霾。

作为父母的你,可以想一想自己是不是曾经也冤枉过孩子? 如果真的有,哪怕事情已经过去了很久,找一个安静的地方,跟孩子聊一聊吧~

撰文、编辑、视觉/红妍、胖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