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敦白:第一个加入中共的美国人,却两次蒙冤入狱,2019年才去世

2023-11-06     历来现实

原标题:李敦白:第一个加入中共的美国人,却两次蒙冤入狱,2019年才去世

李敦白:第一个加入中共的美国人,却两次蒙冤入狱,2019年才去世

四年前的2019年8月24日,98岁的李敦白在美国的家中去世。

也许是他的名声不够响,又也许是其他复杂的原因,国内的媒体普遍在两天后的8月26日才发布这个消息,而且这个消息发布之后,也并没有引发太大的反响。

李敦白,这个在中国曾经家喻户晓的“老朋友”,就这样“低调”地离开了这个世界……

“离经叛道”的美国人

李敦白的英文名叫Sidney·Rittenberg(西德尼.李腾博格),1921年出于美国南卡莱罗纳州查尔顿市。

他们家族在李敦白的家乡查尔顿市,算得上是“显贵之家”了。李敦白的祖父当过州议员,父亲当过市议会的议长、代理市长等职务,可谓是正宗的美国“官二代”。

然而在这样家庭环境下成长的李敦白,却从小就“一身反骨”。在歧视黑人仍然是主流观念的当时,李敦白公然支持黑人争取权益的斗争,还在19岁时不顾父母的反对,加入了美国共产党。

1941年日本偷袭美国的珍珠港,造成了约2400名美国人丧命之后向美国宣战,美国正式被卷进第二次世界大战。

当时21岁的李敦白在听到珍珠港被袭之后,放弃自己的学业报名参了军。

说来也是有意思,李敦白参军那会儿,美国国内的反日情绪高涨,连在美国的日本侨民都被收拾了。可与此同时,美国却掀起了一波研究日本的热潮。

李敦白因为是普林斯顿大学的高材生,入伍之后被几乎顺理成章的被长官分配去学日文。这时候李敦白的“一身反骨”再次发挥了作用,他认为日本的失败是必然的,学会了日文战后肯定会被派去日本常驻,所以坚决不肯学日文。

当时的中国已经和美国结盟,为了能够打败日本之后尽快回到美国,李敦白强烈要求要学中文。在和长官几次沟通之后,李敦白于1943年被调到斯坦福大学陆军语言学校,开始如愿以偿地学习中文。

正是在斯坦福大学学习中文的时候,李敦白遇到了两个对他的命运产生重要影响的人;张学良的女儿张闾瑛和著名的左派作家斯特朗。

张闾瑛让李敦白了解了中国文化的魅力,而斯特朗让他更加了解共产主义。

当时斯塔福大学里的学生,普遍比较同情延安,对国民党没有什么好感。李敦白在斯坦福学习期间,接触了很多革命思想浓郁的文艺作品。根据李敦白后来的回忆,他在斯坦福大学学中文的时候,就已经读过主席的《新民主主义论》,听过《黄河大合唱》了。

李敦白在斯坦福大学学习了一年多中文,最后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毕业。可李敦白和他的同学们毕业之后,并没有被派到中国战场,而是莫名其妙地分配到了密苏里州当了通讯兵,整天爬电线杆子架设维修通讯设备。

这让李敦白和他的同学郁闷的同时也很不理解,我们辛辛苦苦的学中文了解中国,好不容易毕业了,就让我们干这个?

李敦白的“一身反骨”再次发作,一怒之下跟同学们一起找到了美军最高检察长,直接投诉美军“浪费人才”。

最高检察长一听他们的投诉,乐了,让你们在安稳的美国本土呆着,你们还不乐意了?好!安排!就让你们去中国吧!

于是1945年9月,李敦白和同学们在印度一起乘坐美军的运输机,经“驼峰航线”来到中国云南,正式开始了他的中国之旅。

找到组织,加入组织

由于是高材生的原因,李敦白来到中国之后,也没有编入一线作战部队,而是被分配到了美军驻昆明的军法处担任赔偿部的中文专员。

在这个职位上,李敦白遇到了一件影响了他一生的事件。当时日本已经投降,战争结束之后的美国大兵们普遍比较放纵,就爱换着花样寻找刺激。

有一次几名美国大兵喝的烂醉如泥之后,开着吉普车在大街上飞驰。一个名叫李木仙的中国小姑娘,因为躲避不及,被这几名大兵当场撞死。李敦白本以为这几名大兵会被严肃处理,但最后军法处只是象征性的审判了一下,并没有真正追究他们的责任。

当时美军撞死一匹马都要赔一百多美元,可给李木仙家的赔偿金,却只有区区26美元。更可悲的是就连这区区的26美元,经过保长、甲长等人的层层盘剥,到李木仙的黄包车夫父亲手里时,竟然只剩下8美元。

最让李敦白震惊的是,那个黄包车夫被撞死了女儿,被克扣了赔偿金,还要对他和保长等人说:“谢谢”!

这件事情对李敦白的思想冲击很大,让他一度因震惊而怀疑人生。1945年11月,驻扎在昆明的美军撤退回国。还没有从李木仙事件中走出来的李敦白,没有跟随美军回国,他联系了昆明的地下党,决心留在中国。

为了留在中国,李敦白主动申请调往美军驻上海总部,继续担任中文专员。

当时美军非常需要懂中文的军官,他的申请几乎毫无悬念的就被通过了。

到了上海之后,在地下党的帮助下,李敦白交了很多中国朋友,其中甚至包括像宋庆龄、何香凝、陶行知等当时很有影响力的人士。后来在宋庆龄的推荐下,李敦白在联合国善后救济总署驻华办事处当了一名救济观察员。

这份工作让李敦白脱离了美军序列,可以随时自由进入国统区和解放区,这让李敦白非常的高兴。但真正融入这份工作之后,也让李敦白看到了旧社会肮脏不堪的一面。

联合国救济总署的援助的粮食,通常都是给那些遭遇灾难、人民食不果腹地区的救命粮。可旧社会的官僚们,竟腐朽堕落到连这种救济粮都不放过,往往是他们刚把粮食运送到灾区,不久之后,粮食就以高价出现在黑市上。

这种情况让李敦白在痛心之余,也对腐朽无能的国民政府更加失望。

1946年,李敦白奉命押运救济粮到湖北省大悟县的宣化店一带,与以往不同的是,这里是被蒋军包围的解放区。当时李先念率领着6万多人,在这一带不到200公里的区域驻扎。李敦白在把粮食押运过来之后,看到了这里跟国统区完全不一样的情况。

这里虽然遭了灾,但却没有死尸,没有人卖儿卖女,救济的粮食运来之后,当地的农民通过公开会议的方式,讨论粮食的分配问题。

李敦白在这里认识了李先念、王震、王树声等我党的高级将领,并和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46年5月8日,李敦白在宣化店的粮食押运工作已经基本结束,本来是可以离开的。然而正是这个时候,由中共代表周恩来、国民党代表王天鸣、美方代表白鲁德组成的军事停战三人小组,来到宣化店进行“和平调解”。

李敦白本想见一见周恩来的,可是没想到他先无意间在厕所遇见了美方代表白鲁德。当时白鲁德以为李敦白是“自己人”,毫不隐瞒地催促他赶紧离开宣化店,并告诉他“和平调解”不会有任何意义,国民党已经集结好了部队,随时会对宣化店解放区发起进攻。

李敦白听了白鲁德的话十分震惊,做了一番思想斗争之后,他决定把这个消息告诉李先念。虽然当时李先念等人对蒋军的谋划早已有所洞察,但李敦白的这个情报还是起到了坚定大家信心的作用。

李先念本人对这件事印象也比较深刻,晚年还曾经跟身边的人提起过这件事。

李敦白在看清楚中国内战已经无可避免之后,对当时的形势一度感到很失望,回到上海就辞去了联合国救济总署观察员的工作,打算离开中国。

在离开之前,李敦白向为他介绍工作的宋庆龄辞别。宋庆龄听了李敦白的想法之后,建议他跟周恩来道个别再走。李敦白听从了宋庆龄的建议,从上海赶赴南京去见了周恩来,向他表达了自己想要回国的想法。

周恩来听了李敦白的话之后,耐心地向他分析了时代的发展趋势,并建议他去一趟延安,见一见伟人,免去他个人的遗憾,顺便到革命老区看一看,好对中国革命有更深刻全面的了解。

在周恩来的介绍下,李敦白先到北平,再转进河北张家口,并在这里见到了当时担任晋察冀军区司令员的聂荣臻。

当时张家口是中共在华北地区控制的最大城市,这里比之宣化店的情况要好很多,工厂、学校、医院等一应俱全。

聂荣臻告诉李敦白我党早晚会战胜反动派,到那个时候肯定需要和美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交流,所以毛主席希望能够成立一个英语电台。但当时精通英语又熟悉外国的人才不多,所以聂荣臻希望李敦白能够留下来,指导这个英文电台的英文语法和文法。

李敦白答应了聂荣臻,从此留在张家口负责英文电台的英语文稿校正工作。

1946年9月,北平的傅作义调集军队围攻张家口。聂荣臻出于安全考虑,派人护送李敦白离开了张家口,送他前往早已心心念念许久的革命圣地延安。

到了延安之后,李敦白被委以新华总社英语专家的重任,负责翻译和改编英文稿件。在这里,李敦白也终于见到了他仰慕已久的毛主席。

在看到了解放区欣欣向荣的新气象之后,李敦白放弃了回国的想法,再次提出想要加入中国共产党,并邀请李先念和王震做自己的入党介绍人。

最终在中央书记处五大书记的直接批准下,李敦白成为了第一位,也是当时唯一的一位外籍中共党员。

两次入狱

1948年年底,身在中国的李敦白还不知道,一场即将造成他陷入困境的事件正在苏联发生。

这一年北平和平解放,李敦白的老师美国左派作家斯特朗,在听说这个消息之后,兴奋地在东欧发表了一篇文章,称颂中共的胜利是自主的胜利,并非照搬的苏联模式。斯特朗没有想到的是,当时的斯氏异常敏感,看到这篇报道之后非常不满。以至于斯特朗从东欧刚到莫斯科,就克格勃的特工抓了起来。

在斯氏的授意下,苏联方面声称斯特朗是“间谍”,并且建立了一个国际“间谍网”,而李敦白也是她的同伙,要求中国方面把他也抓起来。

当时中国方面对苏联的反应很不理解。但为了大局,还是用了一些方法把李敦白哄到了北平,在一间民房里单独看管了起来。

1950年李敦白被转入北平第二监狱,并在那里被关了5年多。1953年斯氏驾崩,苏联方面开始出现松动,很多斯氏在世时的冤案被平反,李敦白也在1955年4月被正式释放。

当时的领导人,还特意为李敦白的冤案向他道歉。

李敦白出狱之后,自己选择到缺少外语专家的广播事业局工作,主要负责英语广播稿件的审核和润色,期间还曾经参与过《毛选》的翻译工作。

对于李敦白来说,这段日子无疑是最轻松,最快乐的。也正是在这段时间里,他与终身伴侣王玉琳结合。这段时间的李敦白极为活跃,各种运动,他都积极地参与其中。

1966年的国庆节,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李敦白和斯特朗等国际友人,并亲切地和他们握手,李敦白和主席握手的照片还上了报纸头版。

这让李敦白“国际主义战士”的名头,很快就传遍了大江南北。

面对汹涌而来的荣誉,李敦白后来回忆称是“头脑发昏”了,在别人的鼓励怂恿下,做了不少出格的事情。

1968年2月,李敦白再次被捕入狱,罪名是还是“美国间谍”。

在他妻子王玉琳的奔走下,李敦白于1977年11月被放了出来,他又在中国生活了三年,1980年,李敦白用补发的工资买机票回到了美国。

回美国之后的李敦白,利用自己对中国的了解,在美国开了一家商业咨询公司。借着中国改革开放的风潮,李敦白的商业咨询公司生意一度很火爆,在帮助中美两国商业往来的同时,他也赚得盆满钵满。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17f994665fed8e034c01f267959d747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