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颖一:批判性思维的真谛——解禁、祛昧、创造

2023-08-08   守望新教育

原标题:钱颖一:批判性思维的真谛——解禁、祛昧、创造

【置顶标星】【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当前浏览器不支持播放音乐或语音,请在微信或其他浏览器中播放 教育是一首诗 音乐: 曹芙嘉 - 教育是一首诗

苏格拉底说,未经审验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

《礼记·中庸》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爱因斯坦说,应该把独立思考和综合判断能力放在首位,而不是获得特定知识的能力。

批判性思维的真谛 ——解禁、祛昧、创造

作者|钱颖一

作者,钱颖一,著名经济学家,原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院长。

批判性思维能力不是指学科知识,而是一种超越学科,或是说适用于所有学科的一种思维能力,也称为可迁徙能力(transferable skills)。这种能力与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以及统计推断有关。

人的伟大与尊严在于思想

人是一根有思想的芦苇——教师应该是一个思想者

批判性思维除了在能力层次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层次,它是一种思维心态或思维习惯,称之为心智模式。这个层次超越能力,是一个价值观或价值取向的层次。批判性思维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价值取向,引导人们有意识地打破思维“禁区”,走出思维“误区”,探索思维“盲区”。

如果说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能力更多地是关于 “如何思考”(how to think)),那么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心态或思维习惯更多地是 关于“思考什么”(what to think)和“问为什么”(ask the why question)。—— 钱颖一

不让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他们何以创造?——批判性思维是如何炼成的

尼尔·布朗:什么是批判性思考?如何批判性思考?——批判思考的敌人

“只有让凯撒死这一个办法。”

如何理解莎士比亚戏剧《尤里乌斯·凯撒》中弑君者布鲁图斯这句话?

情感与政治纠葛的爱恨故事?

创造性的思想和戏剧冲突的张力?

秩序、人性、天命的永恒命题?

三种答案代表着三种不同的阅读阶段,美国认知神经学家玛丽安娜·沃尔夫(Maryanne Wolf)称之为:

其中, 专家级阅读并不是指像某专业学者一样去阅读,而是“成熟、老练、成人的阅读”。这样的阅读层次,需要独立与精细的思考。

然而,网络时代,为了求新、求快,人们的阅读仅停留于表层的解码,甚至还会蜕化回儿童阶段。这样很容易反刍负面内容,或是简单粗暴,或是刻薄抬杠,或是恶意诋毁,最后陷入恶性循环。

因此, 如何在高速流动的信息社会更高级地阅读文本,这就需要培养“批判性思维”,尤其是对于青年一代。

李庆明:做根“会思想的芦苇”不容易——一个校长的哲学阅读档案

叔本华:如何成为独立思考的人?——比阅读更重要的是什么?

哈佛大学原校长博克(Derek Bok)在2006年出版了《回归大学之道:对美国大学本科教育的反思与展望》。这本书基于他对哈佛大学本科教育的观察和反思,对美国大学本科教育提出诸多批评和改革建议,这也同样适用于中国大学生。

博克在书中把大学本科生的思维模式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无知的确定性(Ignorant Certainty)

表现:盲目相信

表现人群:大学新生

第二阶段:有知的混乱性(Intelligent Confusion)

表现: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表现人群:大部分大学生

第三阶段: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

表现:理性分析,精确求证

博克观察到大多数本科生的思维水平都停留在第二阶段,只有少数学生的思维水平能够进入第三阶段。

批判性思维是人的思维发展的高级阶段,简单说来,它的主要特征就是:

如何质疑

即“会提问”, 这是批判性思维的起点。

如何判断

即“会解答”,用有说服力的论证和推理给出解释和判断,包括新的、与众不同的解释和判断。

把这两个特征结合在一起,批判性思维就是以提出疑问为起点,以获取证据、分析推理为过程,以提出有说服力的解答为结果。

在这个意义上,“批判性”(critical)不是“批判”(criticism),因为“批判”总是否定的,而“批判性”则是指审辩式、思辨式的评判,多是建设性的。

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批判性思维又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有能力(skillsets)

有心智(mindsets)

首先,如何做到有批判思维的能力?

批判性思维能力不是指学科知识,而是一种超越学科,或是说适用于所有学科的一种思维能力,也称为可迁徙能力(transferable skills)。这种能力与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以及统计推断有关。

批判性思维的能力层次是可训练的。在国内,讲授批判性思维课程教师的学科背景不少是逻辑学。批判性思维的教科书也大多围绕形式逻辑和非形式逻辑展开,也包括统计学内容。

与此相伴,批判性思维能力还可以测试。比如,美国教育考试服务中心(ETS)开发的“HEIghten批判性思维测试题目”。这套考题与GRE考题中的部分内容有类似之处,它们并不是考学科知识本身,而是测试学生的推理、判断能力。

再比如,2018年中国高考全国II卷中的作文题,就是一个测试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题目。

题目:根据以下材料写一篇作文。“二次大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的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受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返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

这个题目中的统计学家沃德(Abraham Wald)是哥伦比亚大学统计学教授,他基于统计推断,提出了“幸存者偏差”(survival bias)的概念。那就是我们只看到了那些能够飞回来的飞机,而看不到那些被击落而没能飞回来的飞机。所以,只是根据“幸存者”的数据做出的判断是不正确的。

沃德的判断是典型的批判性思维,而且这种测试题超越传统的知识范围,上升到了思维阶段,应该说是有意义的。

马斯克最新访谈:ChatGPT后,教育最核心的是培养批判性思维

我们是如何落入信息茧房陷阱的?如何构建批判性思维?

批判性思维就仅止于此吗?

批判性思维除了在能力层次之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层次,它是一种思维心态或思维习惯,称之为心智模式。这个层次超越能力,是一个价值观或价值取向的层次。批判性思维不仅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价值取向,引导人们有意识地打破思维“禁区”,走出思维“误区”,探索思维“盲区”。

如果说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能力更多地是关于“如何思考”(how to think)),那么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思维心态或思维习惯更多地是关于“思考什么”(what to think)和“问为什么”(ask the why question)。

有关 “how”方面的问题,多是技术层面,包括形式逻辑、非形式逻辑和统计推断的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取。而有关“what”和“why”方面的问题,则很难通过类似的方法学习。但是它也是可学习的,可以通过被感悟、被启发等方式学习。

心理学家德韦克(Carol Dweck)的畅销书《看见成长的自己》(Mindset: The New Psychology of Success)中描述了两种心智模式:

“不变型心智模式”(fixed mindsets):固定思维

“成长型心智模式”(growth mindsets):开放思维

“成长型心智模式”要求的思维方式就是:想以前没有想过的问题,问之前没有怀疑过的命题。

这就不是 “how”的范畴了,而是进入到“what”和“why”的范畴。

应该说,中国的文化传统和教育传统在训练学生“how”方面见长。中国学生提出的问题,几乎所有都是关于“how”的,但很少是关于“why”的。我们往往满足于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批判性思维除了要求在逻辑上、统计上不犯错误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想别人没有想过的问题,问别人没有问过的问题,并且要刨根问底,探究深层次、根本性的原因。在批判性思维教育上,从能力层次入手是自然的,也是需要的。不过,这不是全部。批判性思维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也要塑造学生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

来源|网络选摘。编辑|守望新教育,

谢小庆:什么是审辩式思维?——让学习成为一个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而不仅仅是一个记忆和拷贝的过程

最缺失的不是技能技巧,而是思想与批判性思维

不让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他们何以创造?——批判性思维是如何炼成的

批判性思维和我们到底有什么关系?我们应该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

经典共读|受过良好教育的人必须具备的七个特征——《批判性思维工具》:你的思维方式决定着你正在做的事情

尼尔·布朗:什么是批判性思考?如何批判性思考?——批判思考的敌人

徐贲:没有深度阅读,就没有批判性思考——阅读有五个层次,多数人停留在前三层

教育不是强制灌输,而是培养批判精神和逻辑思考

阅读的歧路——最稀缺的是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

别让手机肤浅浏览毁了本该深度的阅读

对整本书阅读的深度思考——整本书阅读的策略

.....

了解和加入新教育最新指南|中国陶行知研究会新教育分会:关于发展团体会员、个人会员的通知

分享美好,致敬原创!【守望新教育】,守望真善美!相约真善美,【守望新教育】!

《麦田里的守望者》有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陈东强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日新之谓盛德。惟进取也故日新。道在日新。德贵日新。常新,自新,全新。 日新无已,望如朝曙。——日新集

相信种子,相信岁月。埋下种子,以日以年;守望岁月,静待花开。——陈东强

【守望新教育】, 守望真善美! 帮助师生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守望新教育】:聆听大师的教育智慧,分享智者的教育心得,汇聚田野的教育创造,助力同道的教育梦想。【守望新教育】:呈人之美,成人之美。
新教育实验, 是一个以教师专业发展为起点,以通过“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培养卓越口才、构建理想课堂、建设数码社区、推进每月一事、缔造完美教室、研发卓越课程、家校合作共建”十大行动为途径,以帮助新教育共同体成员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为目的的教育实验。
新教育新在何处? 对于我来说,当一些理念渐被遗忘,复又提起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只被人说,今被人做的时候,它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模糊走向清晰,由贫乏走向丰富的时候,它就是新的;当一些理念由旧时的背景运用到现在的背景去继承,去发扬,去创新的时候,它就是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