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丨 交个朋友吧!中国国家地理·营地展区精彩亮相第四届运博会
9月23日至24日,第四届大运河城市文化旅游博览会·运河特色旅游产品展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李栓科应邀出席,并作为颁奖嘉宾,参与“大运河城市文旅消费论坛”,为荣获“2021-2022江苏文旅消费热力榜”的企业颁奖。
中国国家地理·营地“交个朋友吧”主题展正式亮相,丰富展品引发现场多次喝彩。营地总经理郭颖谦,以 “内容驱动的新文旅体验产品”为题,阐释了以地理科学为内容内核的文旅创新。
至美中国、水韵江苏,未来可期。
01 方寸之间
见中国地理
高约两米格外吸睛的长颈鹿、立于竿头栩栩如生的鹦鹉、复刻喜马拉雅山脉样貌的影像集、品类齐全的文创衍生品……红色门廊营造出的中国国家地理·营地主题展区,以 自然与人文的双重魅力,吸引着参观者驻足,引发着一次次赞叹。
“交个朋友吧”的主题,巧妙地贯穿于精致而丰富的展厅之内。据中国国家地理·营地总经理郭颖谦介绍,“交个朋友”的灵感来自于 自然界中动植物的共生关系,因此,宽尾凤蝶和鹅掌楸、弓背蚁与马蔺、麝凤蝶与马兜铃等一系列大自然“CP”的身影,都可在此得见。
相生相伴的关系,延伸到整个展陈当中。无论是博物影像的展示、营地勘探历程的还原,还是中国国家地理从实物到数字成果的呈现,都指向相伴、互助、融合。 这种“相伴”,是动植物之间的伴生,是人与大自然的依存,是文旅与科技、线上与线下的共生,也是营地项目与在地人文自然的连接和相伴。
作为中国国家地理倾力打造的重点项目,中国国家地理·营地致力于立足祖国大地、构建全新自然人文平台,以科学内容的导入与传播赋能在地文旅,而这,也与运博会立足于大运河全域、搭建沿线城市文旅融合发展平台的办会宗旨不谋而合。
文化和旅游部党组成员、副部长饶权
江苏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张爱军
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曹路宝
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徐宁
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杨志纯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魏小安等一行领导
来到展馆,对展厅予以高度评价
先进的策展理念、精彩的展陈内容,吸引着参观者目光,也获得诸位到场领导和嘉宾的高度赞许。
02 水韵江苏
读中国江南
中国国家地理·营地主题展区内,最具吸引力的展品之一,莫过于黄色前翅、虎斑状粗黑条纹的中华虎凤蝶模型。这一展品的选择,源自策展团队的精心选择:有着昆虫界“国宝”美誉的中华虎凤蝶不仅是中国独有的蝴蝶种类,更是江苏省特有的生物名片——其省会 南京,就是拥有中华虎凤蝶最多的地方。
此外,展现南京生物多样性的可发光萤火虫纸模,记录无锡阳山超级自然营地踏勘过程的视频,以及多本与在地相关的杂志特刊,均是中国国家地理·营地对在地自然的挖掘与致敬。
作为拥有73年历史的老牌科学杂志,《中国国家地理》对于大运河及江苏省的文字与影像记录不胜枚举。2006年,《中国国家地理》推出《大运河专辑》,邀请专家带领读者穿越历史烟尘、多角度对京杭大运河进行客观解读,今年7月,《中华遗产》杂志以大运河为主题发行特刊,从 政治、水利、经济、景观四个维度勾勒运河样貌、诠释人文内核。
《中国国家地理》还曾推出《江南专辑》、《苏州特辑》,更将上下两册的《江苏专辑》作为2022年的开年特刊,解读文化大省的地理地脉、风土人情。
对于不断创新发展的《中国国家地理》而言,与江苏、运河的联结,并不止于纸上。中国国家地理·营地初创时,就将目光瞄准地理与人文资源极为富足的江苏。 去年三月,中国国家地理·阳山超级自然营地正式启动,这一立足无锡阳山、辐射长三角的所在,是营地项目构建内容驱动型新文旅体验产品的持续实践,也是中国首个以地理科学为主题的文旅度假综合体。
阳山营地启动仪式上,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李栓科曾表示,这里有着地学上沧海桑田的变迁,也有着极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营地项目的初心,就是 在这片土地上建设一个可以触摸地球自然变化、认识多彩中国的窗口,真正实现“于方寸之间,见辽阔天地”。
而阳山营地,只是开始。未来,中国国家地理·营地还将根据江苏各城市独特的地理单元,进一步挖掘本土地域特色, 打造更多江苏IP、中国IP。
03 创新文旅
行中国天地
23日到访中国国家地理·营地主题展后,一位参观者在社交平台上以图片形式分享了自己此行收获:长颈鹿、丽叶䗛的逼真模型、蜻蜓主题的《博物》杂志、地理营地的营造纪实,最有趣的,则是可自行拼接、还可发出声响的蝉纸模。
其实,无论是 展现在地人文自然风貌的地理互动馆,还是 妙趣横生、品类繁多的文创衍生品;无论是 融入山野、沉浸体验的自然之路,还是 立足城市的好奇小站、自然中心,都是中国国家地理·营地对内容驱动型新文旅体验产品的重要探索成果。
展览现场,许多参观者及业内人士表达了对这一新型产品的关注。为此,24日举办的运博会大运河城市文旅消费论坛中,郭颖谦以 “内容驱动的新文旅体验产品”为题,对以地理科学为内容内核的文旅创新进行了详细阐述。
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社长兼总编辑李栓科应邀出席城市文旅消费论坛,为荣获“2021-2022江苏文旅消费热力榜”的企业颁奖
她回顾了中国国家地理·营地“打造国家级文旅IP”“呈现至美中国”的创办初心,并表示,营地开发、建设的内容驱动型新文旅体验产品,就是要 在大自然观和科学传媒的统领下,从地理差异性出发,以深厚之中国文化为根基,深入挖掘本土的自然、地理与历史文化,并结合艺术科技手段,提供顶级在地文化和自然体验。
不同的在地特色,决定了营地产品的不同形态。演讲中,郭颖谦以北京、阳山、西藏三地为例,分享了 城市中的自然营地、超级自然营地、无边界自然营地三种不同营地类型。
在她看来, “内容为王”的时代,“王道”始终是过硬的产品,对于营地项目而言,每一个产品都要对得起中国国家地理响当当的品牌,也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披荆斩棘、脱颖而出,因此必须兢兢业业用心打造,才能不负 “发现美、记录美、传播美、体验美”的荣誉和使命。
北京:城市中的自然营地
阳山:超级自然营地
西藏:无边界自然营地
经过艰难探索、创新研发,一个 轻量化、专业化的产品体系已初步形成。目前,中国国家地理·营地已完成北京、淄博、阳山、西藏等营地的踏勘、梳理与规划,研发打磨了包括 内容挖掘、空间营造、自然体验等在内的核心产品,而这些产品模块,无疑是激发文旅产业发展潜能、释放文旅消费潜力的有效方法路径。
在这场以“发展文旅新业态·驱动消费新浪潮”为主题的运博会文化消费论坛上,郭颖谦进一步分享了中国国家地理·营地的发展方向: 未来,营地将在聚焦深度体验的“自然之路”项目持续发力,带领更多受众共同体验地理之美、华夏之美。
---THE END---
总策划:郭颖谦
策划:格子
撰文:小薇
编辑:C F
视觉: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