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交的学费对学校来说杯水车薪?看教育部直属的75所高校怎么花钱

2020-08-28     上海升学观察

原标题:上大学交的学费对学校来说杯水车薪?看教育部直属的75所高校怎么花钱

七月初,教育部直属的75所高校陆续在自己的官网上公布了2020年的部门预算,预算总数超过百亿的高校达到了10家。那么各学校收入有多少?都用在了什么地方呢?
本文通过剖析教育部直属的75所高校的部门预算,来看看这些中国教育界“大佬们”怎么花钱。

01 我们交的学费对学校来说杯水车薪

相比中小学,高校的学费已经贵了很多。

目前我国本科大多数专业的学费在5000元左右,但是相比学校的巨大支出,我们交的学费真的杯水车薪。

在学校的总收入中,教育收费的占比大多不到20%。教育收费占总收入比例最低的东南大学,教育收费占比只有6%左右,所以当我们抠抠缩缩把父母给的钱交给学校的时候,也许学校真的不是很在乎我们交的这点学费。

当然也有学校把学费作为重要的来源,财经类专业为主的学校尤其如此。上海财经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的教育收费占总收入的比例就超过了40%。

这可能和这些学校的MBA(工商管理硕士)专业有优势,吸引了很多在职的高净值人群有关。中国人民大学的非全日制MBA专业的一年学费在30万以上,按照一个普通本科生5000元的学费,一个非全日制MBA学生的学费抵得上60个普通本科生的学费。而中国人民大学每年招收400人以上的MBA学生,这个学费收入绝对会令其他学校羡慕了。

02 科研经费支出占比少,而且集中

除了承担教育教学任务,研究才是高等教育能够继续向前发展,对社会贡献最大的地方之一。但是总的来说,中国高校的科研支出占比很低。

在单列的科研技术支出这一项占总支出比例上,仅有武汉理工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和华中科技大学的科研支出比例超过了4%,甚至有11所院校未单列出科研技术支出,75所高校总的科研支出占总支出比例只有1.6%。一般理工类院校的科研支出占比会高一些,而人文、艺术类院校的科研经费占比则普遍偏低。

在超过54亿的科研技术支出中,重点实验室的科研经费又占了绝大多数比例。

之前就有报道称中国的科研经费分布极不平均,少数学校拿了大部分的科研经费,这样看来,不仅是少数学校拿了大部分经费,而是少数实验室拿了大部分科研经费。

对于大多数不是重点实验室的学生和研究人员,可能每天都在为了生计奔波。

03 什么样的学校可以称作研究型学校

很多学校自称研究型学校,但是如何定义研究型学校却没有标准答案 。

如果仅从研究生与本科生数量上来看,仅有少数学校的研究生人数高于本科生,我国的高等教育还是以本科为主。而这些研究生人数高于本科生人数的学校中,师范类学校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虽然并不是所有师范类院校的学生毕业后都会当老师,但是当这一大批研究生学历的学生进入各级学校的教师团队后,我国的整体教育水平应该还会有所提高。

但这和基础研究又是两回事了,我们还是缺少大量的基础研究的工作者。

不少本科生已经开始参与科研项目,但是考虑到一些学校的本科生数量过多,这里仅将学校总的科研支出除以研究生的数目。生均科研支出方面,清华大学独占鳌头,遥遥领先其他学校。

如果将研究生生均科研支出高于10000元作为研究型学校的标准,那么也只有9所学校达到了这条标准。

04 对外交流,这些学校走在前列

不管是“一带一路”的战略还是“双一流”的高等教育发展,都离不开与世界的更加紧密的交流。在吸引外国人来华留学政策上,中国提供了政府奖学金,也给每一所接受留学生的学校提供了单独的“来华留学教育”项目财政经费。

获得“来华留学教育”项目经费最多的学校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似乎学校名称上就暗示了这个学校是对外交流的主要窗口。

从对外交流的地区来看,两个地区最受到重视,一个是北京,一个是武汉。

虽然本身财政拨款的地区分布就很不均衡,但是相比于总体的财政拨款的占比,北京和湖北地区在来华留学经费的占比更高了,分别提升了4.2%和3.9%,而四川、陕西的留学经费占比相比总体则降低了不少。

所以北京、武汉也许是最容易遇见来华留学生的两个城市。

05 开设附属基础教育机构是个赚钱的生意吗

知名大学的附属中学小学一般也都有着不错的教学水平,在基础教育领域进行探索也可以成为一些学校教育专业的实验场。

另外,高校的附中附小也是对于本校教职工的福利。例如,北京大学附小的招生简章中就明确写着主要面向北大教工子弟、北大教工三代子弟(即爷爷奶奶是北大教工)。其他人就只能通过共建、交赞助费获得机会。

而赞助费就可能成为基础教育一项重要的收入来源。对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学校而言,各类收入可以缓解附属中小学的资金压力,即使不赚钱也基本可以收支平衡。北大和清华的附属中小学每年就能够有不小的盈余。但是对于经济不够发达的地区,附属中小学就很可能成为一项不小的负担。

06 各地吸引人才,学校也不例外

一所高校想要提高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除了资金,更需要人才。大多数高校拿出了相当一部分资金作为教职工的租房或者住房津贴。

在所有75所高校的支出中,住房保障支出占比为3.16%,是科研支出的两倍。住房保障成为吸引人才的重要手段。

现有的教育资源极度集中于北京和上海,这也导致了这两个地区虽然房价高企,却不担心吸引不了人才,在住房保障上的支出相对较少。

反而是山东、湖北、广东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教育水平严重不均衡,不仅城市推出了各种吸引人才的政策,住房福利也成为了各地高校纷纷采取的吸引人才的手段。

在住房保障支出前十名的高校中,除了清华北大,全是北京上海之外的地方名校,当各地高校纷纷加入争夺人才的队伍中后,全国的教育格局可能也会迎来更大的变动。

数有范儿工作室

数据编辑 | 三只猴

可视化设计 | 按住拉

数据 | 三享 版面 | 苍耳

校对 | 三享 责编 | 知了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0ftPM3QBd8y1i3sJuMr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