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么推原创写手:麦西哆哆
从1月23日武汉封城,到近日28省区市新增病例为0,全国抗疫持续近50天。
在这场严峻漫长的抗疫中,我们见过逆行无畏的医护人员,我们见过冲锋坚守的公安干警,还见过舍己慷慨的志愿者,见过真诚温暖的环卫工人……
还有一群人却很少被我们提及,他们就是再普通不过的老人们。
不舍·守望
王杏梅老人来自陕西,今年81岁。在2月2日这天,她给即将出征的儿子送行。她的儿子叫马现仓,是西安交大一附院的副院长、第二批陕西省医疗队的队长。
老人给马医生做了顿午饭,便从家里送到了出发地。 儿行千里母担忧,纵有不舍,她却说:“没有啥叮咛的,救人么,不去咋行!”
蔡蓉是山西万荣县疫情防控一线的一名辅警,已多日没有回家。母亲因为担心和挂念,带着饺子和水果,赶到城外的高速口执勤点看她。
临别时,转身离去的妈妈流了下不舍的眼泪,但她理解这是女儿的工作和责任。
阎京京是陕西援助湖北医疗队的一名护士,除夕过后便前往了武汉。因为怕88岁的爷爷担心,她没有告诉老人。
老人在看了新闻得知后,特意写了一封信,鼓励在一线的孙女:希望你是个优秀的战士,爷爷等你健康归来。
灾难面前,他们是医生,是警察;父母眼中,他们只是孩子。孩子们选择了出征,他们选择了理解。
所有的牵挂与不舍,都藏在为他们整理的行装中,藏在给他们送来的饭菜里,还藏在目送他们远去的泪光中。
平凡·抗疫
这是一段拍自甘肃陇西县的画面。
73岁的放羊老人,用铁锹在黄土高坡上铲下“众志成城,抗击疫情”“武汉加油”。他用特别的方式,为武汉祝福,为一线人员加油。
这位质朴西北农民的心愿,是希望疫情早日结束,老百姓过上好日子。
朴实的老人,朴实的心愿,他的心愿也是我们所有人的期盼。
71岁的游朝洪,是一位江西上饶市的退休老村组长。在疫情爆发后,他做了一名街道志愿者。
他每天值守防控点16个小时,对过往行人和车辆查证、测体温。他,守住一个路口,护得一村平安。
疫情以来,还有很多像游朝洪一样的老人成为了基层志愿者。
他们有的忙碌在街头巷口执勤检查,有的走访每栋每户消毒保洁,有的为封闭小区的居民代购,还有的带上家人到紧缺人手的消毒剂厂做义工……
普通的他们,无数次穿梭在空荡冷清的马路上、楼宇间,在他们帮助下:城市重获运转,防控得以闭环。前路尚不明朗,只是平凡的他们,一次次将希望点亮。
朴实·捐助
照片中的5万元存单,是黑龙江双鸭山的一位80岁独居老人郭大娘,拿给执勤民警的,希望他们代捐给疫情严重地区。
民警婉拒了她的捐款,但她依然坚持,她说“我的钱也是咱们党给的”“国家有难就是咱们的责任”。
这位淳朴的老人,她懂:国家的事就是自家的事。
重庆老人倪素英,今年87岁。她捐出了攒了30年的积蓄20万元。
平时生活节俭的她,不舍为自己多花一分钱。但她坚持要将这笔钱捐出,她说“国家有难,我不能做旁观者”。
对自己节省,疫情当前,倾囊相助却无半点犹豫。
这位老人叫张友诚,89岁,是一名抗美援朝的退役伤残军人。他向重庆沙坪坝街道捐赠2000元,助力社区疫情的防控工作。
他说:“钱不多,是我的一点心意”,“看到抗击疫情一线的医护人员、警察和社区工作人员,让我想到了当年那些战友”,简短几句话,是老人对基层防疫人员的关心。
他们,本身并不富裕,他们捐出的,是带了温度的钱,是系着情感的心意。
面对网友“应退还老人捐款”的好意,一位四川的老人说:
“我不知道武汉在哪,但我知道当年地震时,他们肯定帮过我们”。
可谓“淡看世事去如烟,铭记恩情存如血”,唯愿善待他们的良苦用心。
老将·请战
李庆禄今年80岁,是广西梧州人民医院退休大外科主任。
2月10日,他向组织请战到武汉支援疫情防治一线工作。他说:“我是湖北武汉人,我想回去为父老乡亲做点事”,“我虽然老了,但身体还可以”,“我不怕病也不怕死”。
古语云:垂头自惜千金香,伏枥仍存万里心。岁至耄耋,心里想的仍是再战沙场,治病救人。虽距千里,魂牵梦绕的地方依然是家乡。
张景道今年86岁,是黑龙江大庆市第二医院的一名退休老医生。疫情发生后,他请战随时待命。
他说:
“我还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同志们都很累了,哪怕我替你们值值班也好”。
他希望尽自己绵薄之力,一同战“疫”。张老的言行感动了很多年轻人,一位网友评论道:老前辈的精神鼓舞人心。
路生梅今年76岁,是陕西榆林市佳县人民医院原副院长、儿科主任。她请战驰援抗击疫情一线,写道“别嫌我老,愿把生命留给患者,留给年轻的同行们”。
还有很多和他们一样,从医几十年的退休老医生,在疫情刚爆发时,都坐不住了,他们希望贡献自己的力量,去抢救更多的患者。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只因为那句话:若有战,召必回!
开明·本分
陈光运老人100岁,家住河南新乡。春节期间,她取消了百岁宴,把省下1.6万元拿来买防疫物资支援一线。
这位老人走过了一个世纪,看到了国家由衰到兴,她懂得这一路的艰辛。她不让儿孙来看望,一句“不给国家找麻烦”,用默默的方式支持这场战役,是一个国民的本分。
这位宿州的大爷,在接受采访时硬气喊话:
“你出门去干啥,你没事你出去,你感染了,祸害一大片。”
“尽量少出门,在家最安全,国家困难时不给国家添乱,我认为作为居民这样就够了。”
大爷说的没错,全是在理的大实话。
这位河南老人,大年初一一早就挨个儿给外甥、侄子打电话,让他们别来家里拜年了,还劝年轻人尽量别出门,出门戴口罩。
张文宏医生说:“每个人都是战士,呆在家里你也是战士”,这些老人听话照做,生日可以再办,亲人可以再聚,守住一时,只为来日方长。
敬畏·创作
这位老人叫翟煜平,他是一名美术老师。退休后,经常会画些自己喜爱的名家传奇故事,聊以打发时光。
而这个春节,他的创作主题,变成了在一线抗击新冠肺炎的医护人员和在身边抗击疫情的社区工作者们。
虽然只有黑白两色,但他把医护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等形象刻画得栩栩如生,也将平凡人们在“战疫”中迸发出的力量,展现在大家的眼前。
因为感动,所以记录;因为坚信,所以创作;形式不同,但都是众志成城,全力以赴的最好见证!
写在最后
疫情的肆虐,注定让2020的开年充满了艰难,但或许,它是灾难,更是考验。
老人们虽然年事已高,面貌不扬,但他们都在用自己的方式,面对疫情的造访。
虽然来自天南海北、各行各业、素不相识,但在这特殊的时刻,他们心中想的却都是同一件事:早日解决疫情问题。
年长者们的智慧和行动力同样值得被看见和学习。我们们也仍需在敬畏中等待。
等待,一点点的光将暗夜撕开。
等待,熙熙攘攘的繁华再度归来。
推么推原创写手|麦西哆哆
编辑|琪鹅
审稿|薛笨笨 阿图如是说
声明:本文所述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推么推文化传媒(ID:atu0003)立场。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