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担任镇长,有人拿的是正科级的工资,有人领的却是副县级领导干部的薪水,这是为什么呢?
在中国,领导干部的收入待遇,直接与领导干部的级别挂钩。虽然说,在不同的省份,不同的区域,可能同级别的领导干部,工资收入不一样。但是,对于同一个地区、同一个系统的领导干部而言,级别不仅是身份的象征,更是经济收入的划分依据。级别高的干部,领的工资更高,级别低的干部,领的工资更低。
为什么在现实生活中,同样是作为镇长,有的人拿的是正科级干部的工资,有的人却拿的是副县级干部的工资呢?原因就在于,镇长的级别,也不一定是相同的。
镇长,是什么级别的领导干部呢?在大家的惯常印象中,作为镇长,通常都是正科级领导干部。在乡镇,一般而言,有三名正科级领导干部。第1个是乡镇的党委书记,第2个是乡镇的镇长,第3个是乡镇的人大主席团主席。这三名领导干部,虽然在体制内的排名不一样,虽然党委书记才是乡镇党委政府班子的班长,但是,如果他们的工龄相差不大,一般而言,他们的工资收入也是差不多的。
可是,并非所有的镇长,都是乡科级领导干部。在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镇长,他们的身份,是副县级领导干部。为什么会有副县级的乡镇长出现呢?如果镇长是副县级干部,岂不是意味着,镇长已经是县领导?
之所以会出现一部分镇长的行政级别是副县级,原因就在于,这部分乡镇,可能是在副省级城市管辖的乡镇。大家都知道,副省级城市的行政级别,整体都升了一级。普通的地级市市长,行政级别是正厅级干部,而副省级城市的市长,行政级别是副省级领导干部。因此,具体到乡镇,乡镇长的级别,也升了一级。这其实也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否则的话,就会出现基层的领导干部和高层的领导干部,级别差距拉的太开,没有办法及时补充。
还有一部分乡镇,虽然不是副省级城市管辖的乡镇,但是,所在地区设置了试点,将一部分乡镇,明确为副县级乡镇。这就使得作为乡镇的党委书记和镇长,行政级别都升格为了副县级领导干部。
刚才。我们已经说过了,领导干部的工资和行政级别挂钩。当一名乡镇长,已经是副县级领导干部的时候,领的就是副县级的工资。这就为什么同样是镇长,工资的收入会有差别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