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读书人讲究一个“学而优则仕”,追求的是“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从小熟读四书五经,努力让自己对诗词歌赋样样精通。最主要的原因还是为了能够获得一番功名,以此去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以及博得一番世俗上的富贵声名,而要实现这一切的目标,途径就是通过科举。
对于读书人来说,人世间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科举之路被中断,但对唐伯虎来说,他却遇到了比这还要痛苦的事,他是在通过科举成为状元得到功名以后,又被剥夺了功名并且从此不能再参加科举。人世间大多数痛苦都源于求而不得,而比求而不得更加痛苦的,是在得到后又失去,唐伯虎在经历了这样的事情以后性情大变。 在没有被断绝科考之路前,唐伯虎的人生是欣欣向荣的,他从小就天赋过人,一路考试都能够算得上是顺风顺水,在遭受了父母等家人去世的痛苦之后,他也就更加地勤奋读书,在二十多岁的时候就因为每天熬夜读书,而生出了丝丝白发。在这样的天赋与勤奋之下,他几乎是理所当然地中了状元,但因为在考试之前就因为太过自信,夸下海口“今科状元必定是我”。 导致了他被落榜考生举报,在调查之后虽然没有查出什么作弊的证据,但还是被取消了功名,从此对仕途绝望的唐伯虎开始放荡不羁,由“大明朝第一才子”转而成为了“大明朝第一浪子”,寄情于风月之地,山水之间,这才有了后世“唐伯虎点秋香”的种种美好传说。“且看来客多情,甘解衣带终不悔
莫道此物无用,化作春泥更护花”
在其中分别化用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以及“春泥护花”的典故,将一件看上去有一些不雅的地方,成为了极风雅的地方,令富家公子大喜,也让唐伯虎在五十两之外,更赚到了不少的赏金。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094d1100a93fceb893e5b1acb3b4ae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