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六月,瓦剌太师也先率部犯境,明英宗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不顾群臣的反对执意亲征,后在土木堡兵败被俘。
明军大败以及明英宗被俘的消息传到京师,天下震动,而此时也先则裹挟明英宗继续南下,大军包围北京。就在这存亡之际,于谦等主战派大臣坚决拥立朱祁钰为帝,稳定民心,最终打赢了北京保卫战,使得明朝江山得以延续。
也先见明朝已经另立新军君,再加上北京久攻不下,便下令撤军,而明英宗也开启了长达近一年的战俘生涯。
虽然身为战俘,但明英宗所享受到的待遇可不是一般的高,上到也先下至普通的瓦剌人,他们从没有将明英宗当作俘虏看待,更多的是将他当作一个非常尊贵的客人来对待。
其实这也能理解,在也先之前,瓦剌一直臣服于明朝。朱棣在位时期,瓦剌曾短暂崛起过一次。当时瓦剌的首领是也先的爷爷马哈木,马哈木见朱棣一直在攻打鞑靼,认为自己有机可乘,便挥师南下。结果朱棣调转枪头直接亲征瓦剌,打得马哈木接连败退,最后不得已只能遣使到北京谢罪,此后瓦剌便不敢再侵犯大明边境并连年朝贡,直到土木堡之变。
所以,在瓦剌人的心中,虽然他们曾取得过土木堡的胜利,但双方的实力差距依然很大。而且几十年的朝贡也造成瓦剌人一种普遍存在的心理,这种心理就是“不可轻易触犯大明皇帝,更不能随意杀戮大明皇帝”。
基于这两点,明英宗在瓦剌的日子就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凄惨悲凉了。
史书记载:
“上在行营,或坐暖车,或乘马。途中达子达夫遇见,皆于马上叩头,随路进野味并奶子。”
要知道,草原的生活条件本就艰苦苛刻,暖床、马匹、野味、奶子这些东西恐怕是瓦剌人能拿出来的最好的东西了吧,游牧民族天生好骑射,可以想象一下,“暖车”或许还是瓦剌人专门为明英宗制作的也未可知。
虽然失去了自由,但除此之外,也先对明英宗着实不错。每逢重大节日,他都会邀请明英宗参加,他还曾想将自己的一个妹妹嫁给明英宗,可是也先的这个妹妹估计长相有点粗犷,着实吓了明英宗一跳,此事也就作罢了。
虽然妹妹没看上,但是也先还有个弟弟,大家不要误会,他俩是纯粹的友情。
也先的这个弟弟叫伯颜帖木儿,伯颜帖木儿非常敬重明英宗。当初也先刚俘获明英宗的时候,伯颜帖木儿第一时间劝阻也先不要杀他,然后将自己的帐篷让给明英宗住,一个俘虏竟然能住进瓦剌二把手的帐篷,这待遇真的是前所未闻。
然而让明英宗住进自己的帐篷只是一个小小的开始,此后伯颜帖木儿没事就来找明英宗聊天,极力的宽慰他,还送来各种食物等必需品,就是希望明英宗能在这里住得舒服一点。
在这期间,伯颜帖木儿的真情打动了明英宗,两人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成为无话不谈的朋友。
后来景泰帝碍于朝臣的压力,派杨善等人出使瓦剌,虽然景泰帝没有明说,但杨善等人都清楚,此行的目的就是来迎朱祁镇回京的。
杨善来到瓦剌后,也先和伯颜帖木儿就第一时间招待了他,双方就朱祁镇回国进行了一番长谈,最终双方达成一致意见,朱祁镇终于可以回国了。
临行之前,也先和伯颜帖木儿再次给杨善等人践行,而伯颜帖木儿则对朱祁镇说了这么一番真诚的话:
“我太师顺天意,不敢少慢,令我侍奉一年。皇天悔祸,皇帝复回,皇弟已立为帝。然位是你所有,此还要坐此位,他时即我主也。此中有事,便投托。”
当朱祁镇一行启程的时候,也先“率众拜辞,进良马貂鼠银鼠皮,其妻妾亦来拜辞,也先复与众酋送,车驾行约半日程,也先下马叩头,跪解所带弓箭撒袋战裙,以进与众酋罗拜伏地,恸哭而去”。
而伯颜帖木儿更是送了一程又一程,流着泪不断地说着:“皇帝去矣,何时得复相见。”当伯颜帖木儿走后不久,朱祁镇一行突然发现后方有人来追,朱祁镇大惊以为瓦剌人反悔了要来来抓他的。结果没成想,却是伯颜帖木儿返回途中射的一野兽,他怕朱祁镇路上吃不好,便立刻派人快马送来,朱祁镇闻之深受感动。
这也足可见伯颜帖木儿对朱祁镇是发自内心的尊敬与爱戴。
朱祁镇在塞外的生活虽然比不上北京的奢华,但也是衣食无忧,不仅生命没有受到威胁,反而还得到全体瓦剌人的尊重,相比于回京后那几年的软禁生涯,或许在瓦剌的那段日子才更自由吧。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06bbb15eebaa9687332f15b4f1605fe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