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六君子行刑前,为何围观百姓欢呼雀跃?专家:你看他们做了啥

2022-08-23     适应生活

原标题:戊戌六君子行刑前,为何围观百姓欢呼雀跃?专家:你看他们做了啥

19世纪末,日本开始主张积极对外侵略扩张策略,并最先确定了以中国为中心的政策,当时的清朝正处于内忧外患,太后当权的时期,总的来说,已经不堪一击,从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起,清朝就已经掀起一阵洋务运动,1888年,慈禧下令成立北洋水师,本意是想要清朝成为一个亚洲最强大国家,但最后还是因为朝廷的腐败而告终。

在此期间,日本一直关注着清廷的动向,见我国北洋水师成立,日本也将大部分财力用来发展海军和陆军,根据记载,1890年时,我国北洋海军2000吨位的战舰就已有7艘,而日本海军仅有5艘,但是自1892年期,日本开始大力扩张海军计划,包括63000名常备兵和23万预备兵陆军,直到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海军已经扩充到32艘军舰,24艘鱼雷艇,远远超过了我国的北洋海军。

1894年7月25,在丰岛海战中,日军击沉了一搜清军用来运兵的“高升号”海舰,8月1日,中日甲午战争正式爆发,此时清朝内部以光绪帝为首的主战派占了上风,慈禧虽然有意主和,但迫于当时朝廷的威压,只得任由光绪帝开战,而此时关于她大寿的庆典在即,所以慈禧感到万分急迫,生怕因为战事而延误了自己的大典。

8月下旬,一万五千清兵,共三十五营与日军一万六千人正面作战,但因为当时的清军主帅叶志超临阵脱逃,导致清军大败,局势逆转,9月,日军将主攻方向转至玄武门外,很快,玄武门被日军攻陷,9月中旬,清军逃至鸭绿江便,17日,黄海战争爆发,这一战,中日两军都损失惨重,10月,日军从鸭绿江攻向安东县,凤凰城,旅顺等方向,虽然清军奋力抵抗,但最终还是不敌日军,节节败退。

就在此时,清廷以慈禧为首的主和派逐渐占了上风,最初在平壤战役也黄海战役后,慈禧就启用恭亲王奕䜣,开始为主和做准备,11月,旅顺失守后,慈禧一派彻底掌控了主权,1895年3月,清廷派出李鸿章作为代表,前往日本议和,随后经过一系列交涉,于4月17日,李鸿章代表清政府签下《马关条约》后,这场战争才算是画上句号,但李鸿章也因此受到了后人的唾骂。

而在此之后,清朝的主导权又落回了慈禧太后的手中,光绪帝因战败,自知理亏,不敢公然反抗,只得暗中召集心腹实行变法,当时以谭嗣同,康广仁为首的一干人注重废弃八股科考,和一些封建传统陋习,比如不裹脚,开办女子学堂,并建议开设西医学堂,引进西方技术,这一提议在当时引起不小的轰动,很多人都认为,他们这一提议太过荒唐,尤其是以慈禧为首的守旧派,持极力反对意见。

可是光绪帝却大为认同,他认为,要想改变清朝现状,就必须要做出一些大胆的措施,于是极力支持谭嗣同等人的变法,可是慈禧一派总是从中干扰,为了能够让变法顺利实行,谭嗣同等人上奏囚禁慈禧,以及杀掉她的心腹荣禄,光绪帝允了,1898年9月18日,谭嗣同奉命前往法华寺争取袁世凯的支援,不料袁世凯得知后,反像慈禧等人告密,于是谭嗣同等人还未行动便被先行抓获。

而这次参与变法的一共有谭嗣同、康广仁、林旭、杨深秀、杨锐、刘光等六人,又称为戊戌六君子,28日,慈禧下令在菜市口将六人处死,以示警戒,本来这次变法是为了百姓和国家好,但是当六人被带到菜市口处死时,百姓们却大喊叫好,甚至还拿烂菜叶子丢他们,根本不领情,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谭嗣同等人希望通过变法来改变清朝的局势,固然是好,但是他们却忘了,在清朝多年的闭关锁国下,百姓的思想与生活已经被固话,他们主张废八股,但是当时的很多学子寒窗苦读多年,都是学的四书五经,这样一来,大大的失去了考取功名的机会,而在当时,科举考试是不少学子们唯一的希望,你说,他们能不恨这些提出变法的人吗?

另外一点,谭嗣同等人还曾建议将边疆地带以租赁的形式出租给英美等国家,以换取用来变法的钱财,虽然最终没有被实行,但在不少国人的认知里,国土是不可侵犯的,更何况还是以租赁租给别人,这不就是主动将自己的国土送给别人吗,那肯定是不行的,所以在种种情况下,谭嗣同等人的变法不仅没有获得百姓的支持,反而遭到了他们的抵触和唾弃,以至于当他们被处斩时,换来了一大片叫好声,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052e715cef06855bf589022ba7a08c1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