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着,不该于和伟火?

2023-10-31     邑人电影院

原标题:合着,不该于和伟火?

本文作者:李啸天

于和伟,老早就是电视剧领域里的顶流了。

但是,在电影圈,他一直不入流。直到2021年五一档的《悬崖之上》上映。

原本,大家都以为张译是《悬崖之上》里当仁不让的男主角。可是,看完电影,才发现张译只是前菜,于和伟才是真正的主角。而且,他演的极好,压制了张译。

张译在《悬崖之上》的角色形象由于剧本的设定,过于单向,稍显脸谱化,但张译用身体状态用微表情用细节将角色补足了很多,表现已经相当不错了。但于和伟饰演的角色,前面是汉奸,后面是卧底,前后形象变化巨大,饰演的方式自然也不一样,这就给于和伟留下了巨大的表演空间,而且他充分抓住了机会,并成功盖住了张译,成为全片最大的收获。

就这样,在国师张艺谋的发掘下,于和伟火了,被发现是一名宝藏演员。

演员的火,不能只靠一部,需要有持续输出才行。就像张小斐,只有一部《你好,李焕英》,一度火得一塌糊涂,但后来没有过硬的作品跟上,不得不再次冷寂下来,非常遗憾。

于和伟第二次表现机会,就是国庆档大热的《坚若磐石》,依旧是张艺谋,依旧不是演员表上的男一号,但是于和伟生生用自己的实力,将自己演成了男一号,成为片中最靓的仔。

有了《悬崖之上》《坚若磐石》两部影片打底,于和伟已经彻底在电影圈里站稳了脚跟,晋升为了一线。

而要想彻底奠定自己的江山,于和伟还需要在张艺谋之外,再演火一部自己真正男一号的作品来。眼下,《二手杰作》就是绝佳机会。

《坚若磐石》尚未下线,如果《二手杰作》紧跟着火了。那么,于和伟将一举盘踞叔圈里的头把交椅。

自黄海波、吴秀波倒了之后,影视界里叔圈的头把交椅一直空缺着。雷佳音原本有这个潜质,但是他主克邻家大哥的人设,并不在意痞帅大叔的地位。

想当初,吴秀波凭借《北京遇上西雅图》一炮而红,尽管电影领域没有更进一步,但是他进军综艺节目,当起了主持人,结果受众面更广,更大范围地火了。不过,综艺节目是一种透支,不及时抽离的话,会反噬演技的,典型如黄渤,原本已经成为电影一哥,为了钱加入综艺节目,玩下来的结果是反噬了自己,再回头时已被吴京、沈腾等人反超,再也不见一哥的踪影。而吴秀波却再次拿出了《军师联盟》这样的品质大戏,就不仅没有被反噬,而是借用了综艺节目的观众缘,进一步把自己推火了。吴秀波稳坐叔圈头把交椅,还是会玩。电影里,吴秀波主演的《情圣2》质量相当不错,原本可以将他再一次往高处推一把的。可是,拉不上的裤链一下败光了吴秀波所有的人品,人设瞬间崩塌,一输到底,狼狈退出了演艺圈。

而自从吴秀波留下的大叔市场空白,就此空了出来。按说,于和伟很符合痞帅大叔的人设。

于和伟要形象有形象,要身材有身材,要演技有演技,完全可以冲击一下,垫补下吴秀波倒掉后留下的叔圈空缺的。

又不是去抢,只是去补位,按说要容易很多。黄渤就是属于想要的太多了,已经霸占电影一哥了,然后就想着成为大佬,于是去搞了一个“HB+U新导演计划”,想当电影教父了,结果推出了几部作品,没有一个火的,像什么《风平浪静》《被光抓走的人》《学爸》等几部作品,这个计划基本上已经烂尾了。然后,黄渤还想挣更多的钱,于是出入于综艺节目,短期是挣钱了,但是长期把自己的名声也给透支的差不多了。再回头,电影圈里的地位已岌岌可危。吴京凭借一部又一部品质过硬的作品,将黄渤赶下了一哥的地位。甚至,沈腾、王宝强都对黄渤实现了弯道超车,连张译都不输于黄渤了。

对于于和伟来说,出生于1971年的他,已经52岁了,晋级一线的地位实在太晚了,要想在电影界的混出名头,最好的办法就是避开吴京、沈腾、张译,去下沉到分众市场里,比如说叔圈市场。只要搞好自己的人设,去补上吴秀波留下的空档出来,是完全有机会的。

而且,机会就在眼前,就看会不会去抓,能不能抓得住。原本剧版《大决战》就是一个机会,只要于和伟饰演的林彪够精彩,就足以征服中老年龄段的资深观众,加上他之前在电视剧领域的沉淀,基本上就可以做到通杀了。但是他饰演的林彪浮于表面,距离马绍信版遥不可及,等于放在眼前的机会兵没有抓住。

眼下,《二手杰作》就成了一个新的绝佳的机会,于和伟在片中也是绝对的男一号。而且,这是一部绝佳的大叔电影。

可是,一手好牌,于和伟打得稀烂。

《二手杰作》是一部标准的烂片,于和伟各种违和,演得屁都不是。白瞎了机会。在电影院里观影的过程,就是一个观看各种尬的过程,尴尬的人能将电影院的地板抠出一个洞来。

《二手杰作》翻拍自好莱坞电影《世界上最好的父亲》,罗宾·威廉姆斯主演。

原作是一部典型的讽刺喜剧,而罗宾·威廉姆斯演这类角色得心应手,而且他的演技也有保障。

选择翻拍《世界上最好的父亲》,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然后又选择于和伟来演,等于是错上加错。

原本作为讽刺喜剧,充满了对于现实的嘲讽与批判,在中国的语境里,没有谁敢这么做,没有人。环境就不允许。

国产片里,靠冷幽默出彩的影片是《无名之辈》。这部片的精彩之处,在于它没有刻意去批评或者批判谁,就靠折腾自己来出差,章宇与任素汐各种折腾自己,将各种梗都往自己身上撒,然后整部影片非常出彩。其余靠冷幽默出彩的也有,像《驴得水》。但《驴得水》将故事背景放到了民国时期,避开与现实的冲突,尽管批评的很新锐,但架空的时代使得这种批评变得很无力。

《二手杰作》直接翻拍讽刺喜剧,就吃力不讨好,起码原作里对美国教育的强烈讽刺,压根就学不来,也不敢学,否认连剧本都审不过,拍也怕不出来。这样,在改编的过程中,已经将原作中精彩的部分给过滤到一半了。

不能说《二手杰作》里没有批判,但将鞭子不敢落在体制上,而是落在了个人身上,集中到了张子贤饰演的语文老师身上,以及吕行饰演的校长身上,非常的无力,非常的虚弱,也非常的滑稽,违和感极强,压根就不在点子上。张子贤与吕行的表演,也明显矫情,前后冲突,形象呆板虚弱,毫无力度,浪费了两位很有演技的演员。

至于于和伟,由他来主演,就更是错上加错。

首先,于和伟的身上压根就不存在喜剧性。他不是罗宾·威廉姆斯,这名好莱坞黄金配角,他的面容与形象,都是自带喜剧特性的,大家也都接受,反倒是他主演的纯正剧的角色接受度反而没那么高。

于和伟长相太正,适合那种高大上的角色,《悬崖之上》里的特工英雄,高大威猛,很符合他的人设;即便是《坚如磐石》里的反派,也是大佬范极足,在他的气场范围之内。

演员在崛起过程中,一定要吃人设,像张晋,就适合“西装暴徒”那样的人设,换了个样子,就会拉胯。于和伟也适合高大上的形象,大佬范十足的那种,硬拗小人物路线就很难。

《二手杰作》对于男主角要求的是要富有生活气息,要自带幽默,要有小人物的倔强感,这些个点,于和伟无一具备。即便他的服化道尽量往生活气上去带,但是只要他站在那里,就天然而然地气度不凡,缺少平民百姓的屑小劲。

他这个角色,如果换成葛优来演,就会出效果。只要葛优往哪里一站,角色的感觉就自动出来了。再不济换成王千源,那种小人物的质朴感也能出来。或者范伟,也很能出效果。

可是,偏偏于和伟不行。可是,他偏偏又来主演。

所以,这个选角一出来,几乎就注定了影片的悲剧性。

剧本改编的不合格,演员选择的不合适,那《二手杰作》还剩下什么?

答案是没有。剩下的全是鸡毛,一地鸡毛,全是垃圾。

按说,于和伟饰演的马寅波是一个充满了中年危机的人,这部影片也是一个中年人的故事。可是它在设定上,又偏偏往低幼化上去走,以至于电影院里来看这部影片的观众,很多是家长带着孩子来看的。最终的结果,自然是孩子看得一脸懵逼,家长也很不满意。

市场定位完全是错的。

郭麒麟的出演,也是错位的。明明郭麒麟已经出演过《赘婿》《庆余年》了,明明他在相声界已经获得了一定地位了,为啥偏偏拉过来饰演一名高中生?

想从郭麒麟身上获得什么呢?明明长了一张很成熟的脸,却偏偏去硬拗童稚感,郭麒麟也做不到,更何况他原本就不是演戏出身的人。只要一开口,就依旧离不开的相声腔,怎么看都很尬。拧巴的干毛巾都能拧出水来了。

几乎所有的点都是拧巴的,真不知道这片究竟是怎么立项的,主创人员难道就从来不认真想一想吗?

天知道。反正这样的烂片也就爱谁谁吧。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02610c277cc9b13812d692d688b5bea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