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生無養,斷指可報;有生有養,斷頭可報;無生有養,無以為報,不生爾養,百世難報。
生一個孩子不容易,要經歷十月懷胎的艱苦,十二級疼痛的分娩,無疑是在鬼門關走了一圈。
可是養育一個孩子更加艱難,從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到長大成人後的自立自強,是一個更為漫長的過程。
養孩子和養寵物不一樣,不是只要吃喝到位就能健康長大。無論是身理健康,還是心理健康,都有父母操不完的心,養一個孩子不易,養一個優秀的孩子更難。
如今很多年輕人都不願意生孩子,而最核心的根本就是養不起。可自己生活都極為艱難的肖崇陽夫婦,卻把一個沒有任何血緣關係的女孩,撫養成為一名優秀的名校博士,其中的艱辛和不易,更是不言而喻!
生身之情大於人,養育之恩大於天!
01貧寒夫婦拾起棄嬰
在寒風的呼嘯里,1987年又進入了尾聲,農曆臘月二十四,緊張忙碌的一年,終於放緩腳步,掃塵土、吃灶糖,期待著新春的到來。
這本是一個喜慶的日子,可一個剛剛誕生的女嬰,卻被遺棄在孝感190醫院。
2周後,一個名叫祁春蘭的婦女前往醫院去看病,意外看到了這個女嬰,可憐的孩子剛出生就被遺棄,令人心疼不已,於是便和院方商量領養這個孩子。
她的丈夫叫肖崇陽,當時38歲,是一名從部隊退伍的軍人,如今為了生活在一家棉紡廠的食堂打雜,兩人雖然已結婚多年,但因為祁春蘭的身體原因,一直沒有孩子。
這個孩子的到來,無疑彌補了他們多年的缺憾,看著妻子滿足的笑顏,看著嬰兒純真的笑靨,他也不由露出了開心的微笑,忙碌一天的疲憊一掃而空。
他們給孩子取名晶晶,從此視若己出,貧窮的生活並不能阻擋他們對孩子的愛。
肖崇陽夫婦將晶晶視作珍寶,可謂是含在嘴裡怕化掉,捧在手裡怕摔掉。
沒有錢買奶粉,他們便用精心熬制的玉米糊糊,一口口地喂給她吃,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著,養父母極力將最好的呈現在晶晶面前,雖然能力有限,但他們的愛無價。
祁春蘭沒有工作,一家人只能靠肖崇陽微薄的工資,在吃茶淡飯中度日,可是隨著晶晶的長大,家裡的負擔越來越重。
0216年送煤氣供養女讀書
晶晶上學後,為了供養女兒讀書,肖崇陽辭去原本的工作,開始另謀出路,為了能夠多賺點錢,他在拉了幾年板車後,從1995年起開始給人送煤氣,而這一送便是16年。
肖崇陽每天早上8點,蹬著一連三輪車騎行六七公里來到城西的加油站,然後再帶著沉甸甸的煤氣罐,送往指定的地點,與外賣員一樣,他要扛著沉重的煤氣罐,爬上一層層樓梯,送進住戶的家中。
我們空人走,都時常累得氣喘吁吁,而他為了能多賺點錢,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從不敢留給自己半點喘息的時間。
歲月不饒人,隨著孩子一天天的長大,他卻一天天老去,年紀大了,各種疾病紛紛找上門,而最為嚴重的便是關節炎,對於苦力勞動者來說,更是一場言喻的折磨。
可是他就這樣忍著,勉強吃點最便宜的藥熬過一天又一天,送煤氣的活,仍一天又一天的持續著。
為了女兒,他便是一輛上加滿油的老轎車,只懂得拚命的跑,雖然工作辛苦,但他與妻子卻過得極為節儉,一分錢都得掰開兩半花。
晶晶也非常懂事、爭氣,對於父親的血汗錢,她十分珍惜,能省則省,從不浪費一分錢,而且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
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外界總少不了一些風言風語,大家都說她是撿來的,這讓她覺得非常委屈,甚至還多次追問母親。
年幼的孩子哪能承受起這些,祁春蘭只能一遍又一遍的安撫她,說她就是他們的親生骨肉。
03養育之恩大於天
幸福的時光總是短暫的,2001年祁春蘭一病不起,在離世前,她將晶晶的身世告訴了她,父母對她的好,她心知肚明,因而在得知自己是養女時十分詫異,養育之恩大於天,她仍舊堅定的告訴母親:不管我是不是您親生的,我永遠都是你的女兒!
養母的離世讓她萬分悲痛,但她知道報答父母最好的方式便是刻苦讀書,2005年,她以優異的成績考取華中農業大學應用生物技術專業。
就讀名校的她,沒有絲毫懈怠,更沒有因為環境的改變,生出莫須有的虛榮心,她一邊努力讀書,一邊勤工儉學,每天卻只花四五元的伙食費,以減輕父親肩上的重擔。
越努力越優秀,越優秀越好運,隨後她被保送碩博連讀,還拿到了獎學金,此時她已基本不用再向養父伸手要錢了,同時加拿大的一所名校也向她伸來了橄欖枝。
不過,不忍留下養父一個人在國內,她終究沒選擇離開,她為之努力的目標就是畢業後找一份好工作讓養父過上好日子。
2011年,儘管此時女兒還是學生,但已經能夠自給自足了,可62歲的肖崇陽還是不放心,仍舊會給賣力的扛煤氣罐,只為在去看女兒時,能給她塞幾百元做零花錢。
其實早在晶晶剛考上大學時,她的親生父母就找過她,想讓她認祖歸宗,並承諾供她出國留學。
可他們的話並沒有讓她心動,仍堅持自己只有一個父親——肖崇陽,對於親生父母的示好,她拒絕接受。
養父母的恩情,她牢牢記在心中,她是他們唯一的孩子,他們用全部的愛養育了她,烏鴉反哺,羔羊跪乳,如今她有能力了,便要好好照顧贍養父親。
04結語
當年,她交外省男友時,還曾跟父親說,畢業後,男友會和她一起留在湖北照顧父親。
在她讀完博士後,前往上海任職,她也始終沒有忘記父親,始終讓父親和她生活在一起。
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孝而親不待。養母的恩情,她無以為報,便用全部的愛來感恩養父多年的付出,只願他一切安好!
有一個詞語最親切,有一聲呼喚最動聽,有一個人最要感謝,有一種人最應感恩,她就是——母親,他就是——父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