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大在線 | 2019「我和心理學的故事」——生活偶感二則

2019-12-15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2019「我和心理學的故事」 徵文啟事

-----

-----

我們在華大和心理學約會。

我們在華大和心理學談情說愛。

我們和心理學發生了許多故事。

2019,我們的年終評比,就從講故事開始。

兩年來,在華大院內,在各個小組,

讀書、學習、分享,蔚然成風。

為了總結、鼓勵大家更好地學習,成長,

今年院內的年終評比,我們試圖用一種新的形式,展開。

讓我們都找一找、想一想,挖一挖,發生在你身邊的

你和心理學的有趣故事

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我和心理學的故事」徵文大賽, 以個人為單位,或通過小組上報,優秀徵文除本院公眾號選用外,另評選出優秀獎若干名。

第二,年終徵文演講比賽。今年的迎新年終表彰會,將是一場徵文演講比賽,除各小組組長為當然評委外,另邀請若干評委,評出優勝獎若干名。

第三、凡發動面廣,徵文多,有質量的小組,屆時經評審後評為優秀小組。

第四、所有獲獎作品均有獎金。

徵文截稿要求在12月20日前,以電子文檔形式發到以下郵箱:thd@hdpsy.com

同時在12月20日前,各小組上報演講比賽人名單。(名額不限)

註:關於這裡的2019,並非是一個限定故事發生時間的概念,它只是一個標識、符號。

上海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2019年11月11日

「我和心理學的故事」徵文

生活偶感二則

周五下午時海燕小組 方向明

小區門口菜店買蝦,路上就在想,不讓她多稱,吃不掉。果然,要半斤,稱了八兩。我邊要求減去一些,邊忖量著萬一她不合作怎麼辦。

不料旁邊殺出個看不出是來買菜的客人,還是過來閒聊的男人,說沒關係,多買多吃點。心想這下好了,賣蝦的阿姨得到了輿論援助。腹中暗暗罵道,關你屁事。

還好阿姨算合作,拿掉了幾個,六兩。我見好就收,開始付錢。這時阿姨答了那男人的腔:上海人確實吃得少。那廝來了勁,說這麼一點點蝦,我們老家人三口兩口就吃完了。我有點惱,嘴上卻解釋道:是配菜用的,所以不能太多。主要是孩子吃,大人吃得少。另外還有其它葷菜,怕剩太多。

這倒是的,阿姨附和道,現在的孩子,你做少了,他要抱怨不夠吃。做多了,他卻吃不了幾口。剩下都得你吃。我有點小激動:對啊,就是這樣的,你真是說到我心裡去了!我邊把錢付完,邊又瞟了那男人一眼。

回家路上,回味阿姨的話,猛然領悟,她好像不經意間用了共情技術。到家後迫不及待打開教科書翻到共情技術,發現她用的可是一種高層次的共情,即,對隱含信息的回應。阿姨真是高手,大隱隱於市啊。

//////////

民間多高手,我輩科班,還要臨時查書,情何以堪。須加倍努力。慶幸自己前不久剛報了共情技術課。

父母家巧遇表妹和表妹夫。表妹快人快語,表妹夫則溫良謙和。表妹夫問,聽說你在學心理學,我家兒子最近某某事,讓我很困惑,請教你的看法。我心中暗自狂喜,口中卻矜持著:不敢不敢,共同探討。

他們問的是孩子的什麼事?好問題!因為任憑我此刻怎麼使勁,一丁點都想不起來了。我所能記起的,只有當時與表妹夫對話的大概情景。一開始我還能做到問的比較多,聽的比較多。漸漸地轉變為旗鼓相當的對話,場地也從沙發轉移到飯桌上。

在飯桌上,我已徹底掌握了談話的主動權,指點江山,滔滔不絕。特意下樓買的幾百塊一瓶的干紅,滋味全然記不得,暴殄了天物,更錯失了把酒言歡的好時光。

一同出小區的路上,我似有察覺地對表妹夫客氣了一番:很抱歉,都是我在說,沒有認真聽你的看法。表妹這時插了一言:是啊,聽說心理諮詢師都說得比較少,留下時間給來訪者充分宣洩。很慶幸夜色中,他們看不到我尷尬的表情。表妹把心理諮詢等同於宣洩固然外行,但正式學習心理諮詢的我,已經聽得羞愧萬分。想起課堂上老師說諮詢師以傾聽、啟發為主,助人自助,講話時間不宜超過三分之一,我當時還把這條原則認真地記在筆記本上了。知易行難啊。

//////////

所以,雖然一方面我們在生活中應該從諮詢師職業中下班,作為一個普通人進行人際互動。然而另一方面,日常人際互動中,如果我們能注重對內斂、含蓄的修養,將有助於我們在諮詢室里的專業表現。

生活中處處有心理學,只要我們留意。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ypjPC28BMH2_cNUgch9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