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總是活得不開心?

2020-04-26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點上方藍色字體

來到 #華大溫暖小屋#

『 痛苦是你熟悉的,而平靜是你所陌生的。』

精選

作者:周小寬

來源:周小寬(ID:xiaokuanjoy)

1

很多人總是在問,為什麼我這麼痛苦呢?

有一種答案,是很心理學的,卻不是那麼符合我們一貫的認知的,

就是因為痛苦是你熟悉的。而平靜是你所陌生的。

我遇見過很多來訪者,他們的故事各不相同。但其中有時也有著類似的部分。

我聽到這樣的一些描述,

「小時候,本來我很開心地在那玩著,一切都很好,

接著,媽媽(爸爸)突然就會因為一件事情對我發火,指責,」

有人跟我描述過那樣的場景,「我在聚精匯神地看著一本課外書,爸爸的鞋底就飛過來了,」

「媽媽對我很憤怒,好像我做了很罪惡很對不起她的事情」

「爸媽突然吵起來,開始砸東西,」

開始,是一個人的寧靜,自在,快樂,

但是在這個快樂後面,卻潛伏著一個我們作為個體根本控制不了的糟糕結果,

那些被罵、被指責、被投射憤怒、被歧視、目睹爭執的過往,日積月累,

在人的內心凝結成一個模式。

這個模式,如果用我們可以理解的語言表達出來就是:

快樂一定是短暫的,不真實的,不穩定的,快樂背後一定會跟著一個糟糕的結果和體驗的。

一定是這樣的。因為太多次都是這樣。

如果加入「自我感覺」去翻譯這個模式的話,

這個模式還可以被描述為:

當我自我感覺良好,對自己感到快樂滿足,正在進入當下的時候,這個時光一定是短暫的,不真實的,一定會被結束的。

我很快就會體驗到一種不認同,攻擊,憤怒,甚至毀滅感。

所以我的自我最終還是會跌入深淵的。

這是對痛苦的一種理解。不知你能否明白?

我們其實已經有了一個模式,

如果在這個模式里,再快樂的開頭一定會有一個糟糕的結尾,

那麼你的故事就會暗含一個這樣的動力,這樣的線索。

——因為,相比在快樂中毫不設防跌入黑暗的那種可怕失控的體驗,

還是一早就預知結局,甚至一直待在確定的結局之中,更有安全感、確定感和掌控感啊。

我知道,這不是你想要的。

但是,為了適應不舒適,我們發展出了防禦。

防禦有很多種,而這一種防禦就是,讓自己待在熟悉的感覺里,那樣當不可避免的糟糕感覺來臨時,你會覺得容易接受得多

這就是我們發展出的面對痛苦的方式。這種方式是為了幫助當年無力而幼小的自己,去適應外面這個不完美的,有衝突的,甚至殘酷的世界。

這是一種本能的方式。

比痛苦的體驗更可怕的是失控的體驗。

於是很多人無意識操控著自己的人生,去符合不舒服的伏線,這樣還能活在一定的掌控感里。

如果自顧自的瞎開心,那麼下一刻突然到來的打擊,則一瞬間會讓我們體驗到失控的感覺。

寧可痛苦,也不要失控。

在平靜里暗藏危機,這種感覺,比把生活弄得很糟糕,還要令人難受。

2

A對我說,

我總是覺得內疚,我媽媽一用她那種「付出感」「受害者」的方式來綁架要挾我,我就沒辦法拒絕要為她去做那些我根本不想做的事情。

現在我經過了自我成長,我決定不去做了,我再也不要做了,

可是,我極度內疚。

我討厭這樣的自己。為什麼我走不出來媽媽的影響?

我問她,你的媽媽是個快樂的人嗎?

她說,不快樂,沒見她怎麼快樂過。她總是苦大仇深的樣子,好像全世界最慘的人就是她,她是受害者,對別人總是很多怨恨。

她說,媽媽也見不得我快樂,反正小時候我只要一開心,後面一定會伴隨她的指責。

我沒有去問她的外婆,但我幾乎可以確信,她的外婆,在她的媽媽面前,應該也是一個付出者和受害者

這和中國傳統的文化背景相關。和過去的年代相關,

和男女身份相關。

女性相比男性活得更壓抑和艱難,不能為自己而活,不能追求自己的快樂。如果家庭需要犧牲者和祭品,她們就必須是排在第一個的。

這樣的女性做了媽媽,那麼她們的子女,又能有多快樂呢?

媽媽如此不幸,而我這麼幸福,

從弗洛伊德的觀點來看,我們的潛意識會覺得,

這是要被懲罰的,這是一種背叛啊。

沒辦法,這就是生命。生命的延續,就帶有這樣的編碼了。

媽媽不能讓女兒舒服,因為外婆也沒有用讓媽媽舒服的方式養育過她,

所以,媽媽沒有習得快樂舒服這件看似簡單的事情。

媽媽只有一個模式,就是如何在不快樂的狀態下,去獲得一些控制,一些想要的,一些價值感。

所以媽媽和外婆一樣,只有在付出者和受害者的位置上,才敢談,我想要什麼。

用這種方式去控制他人,包括自己的孩子。

她們其實沒有自己,也沒有邊界,

自然也談不上對自己負責,也不會為自己爭取。

所以A怎麼會不內疚呢?她的媽媽是這樣活過來的,

但是現在她要離開媽媽和外婆的模式了。

她要在潛意識裡,完成這種分離和背叛了。

「你們都活在那樣一個世界裡,而我卻要走了」。

於是,我會有內疚感,罪惡感,我覺得這是一種背叛。

作為生命的延續,我們無法避免在這樣做的時候,內在的情緒。

即使不被體察到,也是存在的。

A說,她很痛苦,在內疚中掙扎,也嫌棄自己,自我成長做了這麼久,還是渴望母親的認同,無法完全離開過去的陰影和模式,活成一個新的自我,

我說,「所以,你也不能真的讓自己舒服啊。」

在我看來,A的自我成長之路,走了很多步,也有了很多很多覺察,

她看見了內在模式,看見了那些過往意味著什麼,她劃出了邊界,也做出了拒絕,

但是,她還是一刻不能放鬆對自己的要求,苛責自己做不到的那些部分。

就好像看一杯水,去看未滿的那一半,你就是覺得空和不夠,

看裝了水的那一半,你會舒服滿足。

那麼你總是去看空著的那一半,不也是為了讓自己難受嗎?

「你讓自己難受,盯著做不到的事情,盯著不夠滿的那杯水,從不放鬆和肯定自己,從不能快樂滿足的待在當下裡面,這不也是對不快樂的母親的忠誠嗎?」

無論是為了防禦突如其來從快樂跌入痛苦,而發展出的持續痛苦的模式,

還是為了忠誠於母親,或者家族,而在內在保持的那份「不讓自己活得舒服放鬆」的模式,

這些都是本能深處的,潛意識掌管的東西。

但是,這些也都是在我們身上活靈活現地東西。

我從不說,我們要去改變它。

當我被問到,那我何時能改變?

我的回答是,過去你看不見它,但你看見了,認識了它,

那一刻覺知了的你,和蒙昧的你,就已經不同了。

只不過這種不同,不是你想像中的,幸福的彼岸罷了。

也許你讀到這裡會覺得憤怒,悲哀,不公平,無奈。

但是,這就是生命。

我們追求美好,摒棄黑暗。

可是那些負面的黑暗的東西,既圍繞在我們的過去,也同樣,埋葬在深處,

成為一種看不見的模式,

參與著我們的未來。

也許你會問,那麼,追求美好還有什麼意義?

既然我總是無法擺脫過去,過去都變成了模式。

甚至我如此想擺脫的痛苦,都是模式的一部分。

我想,是的,模式很難被徹底改變,但是我絕不承認,「沒有徹底改變」意味著什麼改變都沒有。

人生苦樂參半,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做不做自我成長,要不要探究真相,這一點都是不變的。

不同的只是,來這世界一次,痛苦過,喪失過,沉淪過,

然而你又舉步向著未知走去時,你想不想弄清楚,

究竟你是什麼?

究竟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

如何塑造著你的人生?

你想不想在可以改變的範圍內,施加一些帶覺察的選擇?

加入一些思考後的行為,而不是盲目地活在看不見的模式里。

理解的人,都是先知。

這種收穫,我個人認為,其實足以撐起人生的意義。

所以能夠看到痛苦的模式的A是她們家族的先知,

走進諮詢室去探究真相的,看著心理學文章和課程去思考探索的,

也都是先知。

先知就是,在她(他)去理解之前,所有人(家族)都活在蒙昧里,活在自動化思維里,活在既定卻看不見的模式里,

而她(他)終於有一天搞清楚了,原來如此。

這個人,就是先知了。

這怎麼會沒有意義呢?

寫在最後。

我上周收到了一個讀者的留言,她一直看我的文章,我想鄭重地將她這條留言放在這裡

「受害者的圈圈一直都在我身上,剛剛發現自己又掉進去了,看到文章中說的滿足我就是好媽媽,不滿足我就是壞媽媽,我就是這樣,很偏執。

以攻擊他人方式保護我自己,我以為那是在愛自己,而事實上並不是,我仿佛看著很小很小的我拿著巨大的棍子企圖抗擊他人,實際上呢?

沒有誰要害我,沒有誰要逼迫我,我仿佛還是那個小小的我以防禦方式保護自己。這種感覺就是強迫性重複。

傷害自己也傷害了他人。

我周圍所有人都有各自原生家庭烙印,沒有任何人是完美的

我老是希望他人來滿足我,那我就是把自己的幸福交在別人手上,這樣的我好可憐,好心疼。

就像拿著碗在乞討一樣,我不知道能為自己做什麼,因為我真的對自己一點都不了解,我不知道怎麼愛自己,不知道怎麼和自己相處。我能做的真的沒有什麼,只有看到。

我好想為那個自己做點什麼,可是受傷的自己已經是事實,事實大過天,可我又接受不了。

周而復始,反反覆復。」

我很想對她說,

你做了那麼多,你看見了嗎?

你分析了那麼多的自己,你看到了那麼多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故事,你直面了人生的真實,你看到了自己的攻擊,你沒有責怪別人,你說沒有人完美,

你是你們家族的先知者。你比家族裡的人都要勇敢。

你這麼勇敢地去面對了,這麼難做的事情,你都做到了。

給自己一個肯定和擁抱吧。

我覺得,這就是改變。這就是意義。

我翻到不久前,這位讀者的另一條留言,將它放在這裡作為結尾:

「現在有時候聽到自己的笑聲都覺得還有力量,我感受到內在那股神奇的力量,一直都在陪著我,這條路不孤單,雖然有時真的很想只罵髒話,但是是我選的,我就要走下去。

我想看看這個我最熟悉的陌生人朋友到底是啥樣,我想去看。」

快樂有時,悲傷有時,

低落有時,驕傲有時。

這就是人生。

暗夜和白晝共存,痛苦有時大於快樂,

但是,我也想去看。

編輯:virlin


學習心理諮詢

加入我們,一起前行

初級心理諮詢師開班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mRVvu3EBiuFnsJQV_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