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太大一夜白頭?原來是交感神經太亢奮啦

2020-04-06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點上方藍色字體

來到 #華大溫暖小屋#

『 一夜白頭 』

精選

作者:nerdy

來源:心靈成長家園

相傳,在法國大革命時,法國皇后瑪麗.安托瓦內特(Marie Antoinette)在被送上斷頭台行刑的前一晚,瞬間變得白髮蒼蒼。

姑且不論這是否為民間軼事,我們在現實生活中,似乎也能發現「壓力」與「頭髮變白的速度」間,存在某種因果關係(比如說政治人物上任前後的發色差異),如今,或許可以用科學的方法解釋這個現象了。

據說法國的瑪麗皇后在上斷頭台前一夜白頭。

是什麼讓人「一夜白髮」?來點壓力試試看

哈佛大學幹細胞研究所( HSCI) 的團隊嘗試了解「一夜白髮」背後的生理機制,而由於毛髮顏色的深淺與黑色素幹細胞( melanocyte stem cells, MeSCs) 的多寡直接相關,團隊推斷,一夜白頭的原因應該與黑色素幹細胞脫離不了關係。

但首先,他們需確認:實驗鼠的毛色淡化跟它們所受的壓力是否有關?

為了確認兩者間的關聯,實驗人員將實驗鼠暴露於各種壓力源之下,像是:將籠子傾斜、開整晚的燈等等。最後發現,實驗鼠的毛色隨著生長周期明顯變淺了,證明實驗鼠也跟人類一樣,在承受一定強度及長度的壓力後,會有毛色淡化的現象。

實驗鼠在接受慢性且不可預測的壓力後,毛色變淡了。

而後,研究團隊在實驗鼠身上,施打了一種辣度超高的樹脂毒素(Resiniferatoxin, RTX)做為測試壓力源。數日後,他們藉由免疫螢光染色法(immunofluorescent staining)發現:實驗鼠毛囊中的黑色素幹細胞數量大幅減少,表示黑色素幹細胞減少會使毛色淡化。

註:免疫螢光染色法(immunofluorescent staining) 可以藉由抗原和抗體間專一的結合反應,觀察蛋白質與胞器在細胞中的位置。

實驗鼠毛囊之免疫螢光染色圖。左為控制組,右為被注射RTX 的實驗組。黃色方框處為黑色素幹細胞所在區域,白色箭頭指示處為黑色素幹細胞。由圖可見,實驗鼠被注射RTX 數日後,在其毛囊內並無發現黑色素幹細胞。

猜猜幫凶是誰?謹慎的實驗推理之旅

另一方面,過去曾有研究推測:承受壓力後毛色淡化的原因,可能是受到免疫系統的攻擊2,3。於是,研究人員依循這個推測,將樹脂毒素注入缺乏B細胞及T細胞的實驗鼠中,卻發現實驗鼠的毛色一樣會淡化,顯示出淡化的機制與免疫系統無關。

那麼,問題來了:壓力到底是透過什麼機制去影響毛色的呢?

壓力到底是透過什麼機制去影響毛色的呢?

為了找到答案,研究人員首先對實驗鼠進行了一連串的刺( ㄋ ㄩ ㄝ ˋ)激( ㄉ ㄞ ˋ)後,發現到:實驗鼠血液中皮質酮(corticosterone)及去甲基腎上腺素(noradrenaline)等激素的濃度明顯增加了。

那麼,這兩者跟白髮機制都有關係嗎?研究人員接著嘗試移除皮質酮受器,並注入樹脂毒素。結果毛色還是淡化了,即使研究人員提升皮質醇濃度,也並未影改變實驗鼠的毛色。換句話說,這種由腎上腺皮質分泌的壓力賀爾蒙(皮質酮),並不是造成毛色淡化的主要原因。

接下來,研究人員改成移除黑色素幹細胞上的去甲基腎上腺素受器,再注入樹脂毒素,沒想到,實驗鼠的毛色淡化現象就消失了!此外,當研究人員在實驗鼠身上施打去甲基腎上腺素,施打處的毛色便開始明顯淡化,種種證據都指出:一夜白頭正是去甲基腎上腺素搞的鬼。

一夜白頭的原因找到!原來是交感神經太活躍

既然知道幫凶是去甲基腎上腺素,揪出真正幕後黑手便不是件難事,研究團隊把問題轉向腎上腺與交感神經,因為他們會在遇到壓力時,分泌去甲基腎上腺素。

嫌疑犯1 號:腎上腺

研究人員將實驗鼠的腎上腺移除、注入樹脂毒素、觀察實驗鼠的毛色變化,結果發現實驗鼠仍有毛色淡化的現象。叭叭!真正的兇手不是它。

嫌疑犯2號:交感神經

當實驗鼠暴露在壓力源(樹脂毒素)中時,交感神經會被強烈活化,並分泌去甲基腎上腺素,這種機制會觸發「戰或逃反應」(fight-or-flight responses) 4。而在一連串的實驗中,研究人員更發現此機制會促使黑色素幹細胞不正常地迅速增生,接著分化、遷移,最後永久地流失,導致毛色淡化。

黑色素幹細胞會因為去甲基腎上腺素而不正常增生、分化、遷移而後流失。

什麼?你覺得這篇文章好像有看沒懂,讓人感覺壓力很大嗎?快去看看你的交感神經有沒有被強烈活化,讓你多出幾根白頭髮?

來源:心靈成長家園

學習心理諮詢

加入我們,一起前行

初級心理諮詢師開班啦!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hRqPV3EBfwtFQPkdyLq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