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離婚率很高,是因為社會環境,還是家庭教育問題呢?

2019-11-07     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

有人說如今離婚率很高,確切地說,是因為社會環境,還是家庭教育問題呢?又或者是責任心不強?

暫且不說離婚率居高不下的數據真實性,就只從社會中反映出的離婚事件,就能讓人感受到離婚不像當年那樣慎重其事了。好像隨隨便便兩個人就可以從結婚直接跳入離婚,又好像隨隨便便就能出軌不負責任,再者多年的隱情可以公布於世還自己一個公道。

離婚好像變得簡單而隨意,似乎又像是解決問題的唯一方式。當我們去尋找離婚原因的時候,往往能得到如下結論:

1. 整個大環境變了,離婚也變得容易了。

2. 家庭結構的複製導致離婚率上升。

3. 人變心了,十頭牛也拽不回。

究竟是不是這三個原因,我們一一細述。

1.整個大環境變了,離婚也變得容易了。

將離婚的事件外歸因,不是我想要變化,而是周圍環境變化了,所以這不能怪我,我也得相應大環境啊~

2016年剛去世的世界著名女建築師哈迪德,當年在建築上海一棟地標建築師曾被人質疑,批判的聲音不斷湧入:"你的設計怎麼與周邊的建築顯得格格不入?你應該設計出和周邊建築相融合的建築來。"哈迪德回答:"假如周邊的建築很糟糕,你的建築難道也要一樣?"

不是環境導致的離婚率增高,而是想離婚的人自己想要離婚,與旁人無關。至於想離婚的人因為看到旁人離婚容易,而紛紛效仿之,這裡倒是有環境的影響因素存在。

2.家庭結構的複製可能導致離婚率上升。

兒童心理素質和社會性基本都是通過後天的體驗和觀察中習得而來,比如:人際關係的質量和互動的模式,親密關係的模式,婚姻模式,教養子女的方式等等,在成長期的孩子很容易潛移默化地從父母身上學得,這就是家庭模式的代際傳遞現象。

一個孩子在充滿矛盾的家庭里長大,長大後家庭充滿矛盾的可能性也是存在的。因為當時孩子的感受是動盪的家庭關係,一個沒有安全感的家庭結構。孩子長大後對伴侶的交往互動中也容易充滿不確定性,或許還會通過不斷地"考驗"對方來重新建構自己的安全感。這樣長大的孩子假如沒有正向積極的引導,也容易複製上一代關係的模式。這也許是離婚率上升的一方面原因。

3.人變心了,十頭牛也拽不回。

這句話也可以理解成:TA要離婚,是因為TA變心了,與我無關,是對方的責任,對方沒有承諾到底。

人沒變心前,是不是同樣也是十頭牛也拽不回地愛上了你呢?

那為什麼同一個人前後反差那麼大,面對的同樣是你這個人,可為什麼會稱不愛了?

接下來要說的話,也許沒有一個人樂意聽到,這其中也有你的"功勞"。

也許會有人反駁:"怎麼可能有我的功勞?難道我讓對方出軌,我讓對方對我施加暴力?"

是的,有你的功勞,你的功勞在於一次次退讓,以至於縱容對方踐踏自己的底線。又或者是一次次的無視,踐踏對方的底線,讓對方忍無可忍。

男女雙方在離開對方之前都會指責對方:"你變了。"這裡的"變"也許有理想中的狀態變成了現實中的狀態。你想像中對方應該是溫柔賢淑,英俊謙和,而現實卻不是這樣,於是,你失望了,乃至要放棄。我們往往犯了一個錯誤,只認為對方只是自己想像中的樣子,卻忍受不了現實的樣子。不是人變心了,而是你沒有跟著一塊更新。

離婚"那雙鞋"合不合適,與外物無關,只與當事人雙方有關,他們的成長中的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是否合拍,而不僅僅是大環境的薰陶,家庭結構的代際,自己責任心是否完善。

我是上海華大應用心理研究院螢火蟲老師,不管你有任何心理或情感困惑,可以關注及私信我們的頭條號,向作者提問諮詢!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6pxsDm8BMH2_cNUgwfD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