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動訓練與競技表現的10大"S"要素--LTAD模型(8)

2020-10-30     冰球家

原標題:運動訓練與競技表現的10大"S"要素--LTAD模型(8)

我們在LTAD模型系列文章的第6篇,分享了不同運動素質的的最佳訓練窗口(敏感期),詳情點擊: 怎樣抓住敏感期進行更為有效的訓練?——LTAD模型(6) 。 其中,特別介紹了五類運動素質(5S):1.耐力(Staminaor endurance; 2.力量(Strength; 3.速度(Speed; 4.技能(Skills);5.靈活性(Supplenessor flexibility這五類素質,是一個人追求健康生活、享受運動快樂,乃至參與競技運動追求卓越成績所必需的要素。

對於體育愛好者或運動員來講,上述5大「S」的發展狀況,緊密關係著自己的運動訓練水平與競技表現,所以要科學地、持續地去發展。此外,還有五大「S」要素,對體育愛好者或運動員的個人成長和競技發展也是極為重要,它包括:6.身高/結構(Stature or Structure); 7.學校教育(Schooling); 8.心理狀態((P)Schology);9.恢復(Sustenance)和 10.社會文化(Socio-cultural)。

這10大「S」要素能夠完整地、長期地獲得並發展,是體育愛好者或運動員不斷在運動水平上取得進步、維持更長久的運動競技狀態、並在退役後更好地生活的重要前提。 而這其中很多要素也是原本的體育系統「三級訓練網所經常忽視的內容。

LTAD 特彆強調運動員的長期發展。如上一篇文章所討論的,從兒童少年到成人運動員的成長周期一般都很長,不同的階段需要設置不同的目標、並給予不同的任務、提供科學全面的訓練支持,才能保障孩子順利走上競技道路、並在成年之後更為成功的運動發展生涯。少年兒童時期,過早地去追求競技成績、追求比賽結果,會因為短視、急功近利去拔苗助長,最終損害孩子的發展潛力。這是我們作為家長、教練、俱樂部管理者,特別是體育行業的領導,應該特別注意的。

本期文章,我們就來具體解讀一下 10大「S

1. 耐力 stamina or endurance

耐力可以分為有氧耐力、無氧耐力,或者分為肌肉耐力、心肺耐力。它的發展敏感期,出現在青春期發育的初始階段。LTAD建議在孩子達到PHV(身高增長峰值期)之前進行有氧能力的訓練。在PHV之後,隨著孩子的身體發育速度趨於平緩,再逐漸地去發展他們的最大攝氧能力(VO2max)---代表著一個人有氧耐力的極限值。

2. 力量 Strength

女孩的力量發展敏感期,是從PHV剛結束之後或第一次初潮時開始;而男孩則是在PHV之後的12-18個月才開始。

3. 速度 Speed

對於男孩來說,第一個速度敏感期發生在7-9歲之間,第二個 速度敏感期發生在13-16歲之間。對於女孩來說,第一個速度敏感期發生在6-8歲之間,第二個發生在11-13歲之間。

4. 技能 Skills

男孩的技能訓練敏感期,一般發生在9-12歲之間;女孩的在8-11歲之間,或者說是在青春期的身體發育高峰開始之前。如下圖發展技能的區間所示,對於早期專項化運動項目的技能來講,男孩與女孩的歲數不一樣,對於晚期專項化的項目來講,更不一樣。

5. 柔韌性 Suppleness or Flexibility

男孩、女孩的柔韌敏感期都在6-10歲之間。需要注意的是,直至11、12歲的青春期初期,孩子的柔韌性訓練仍有良好效果。但此時,隨著孩子進入青春期,骨骼的快速生長已經對肌肉、韌帶和肌腱產生了壓力,因此在青春期內,要注意注意骨骼發育給柔韌性帶來的影響,合理去鍛鍊提高。

6. 身體結構/身高 Structure or Stature

身高是一個人的高度。在運動訓練和表現方面,它指的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教練、老師或家長定期地去記錄、測量孩子的身高變化。目的是跟蹤孩子的生長發育,並確定青少年生長突增和PHV的開始時期,去逐漸判斷區分:一個孩子是屬於發育的早熟、一般生長或晚熟類型。跟蹤記錄孩子身高的變化,並將其作為孩子發育年齡的指標,有利於根據運動素質敏感期去安排孩子的體能發展(耐力、力量、速度和柔韌性),以及技能發展。普遍做法是:每三個月測量一次,測量孩子的站立高度、坐高和臂展。

7. 學校教育 Schooling

在為孩子制定有效的運動訓練與競賽計劃時,必須充分地考慮學校教育的需求,包括孩子在學校內外的學習任務和作業量,孩子學習過程中和與學習成績相關的學習壓力,各種學科的校外學習安排、考試時間安排。在儘可能的情況下,孩子的訓練安排和比賽計劃,應該與其在學校的學業活動相輔相成,而不是相互衝突。科學的訓練安排,能夠有效緩解「學訓矛盾」。決不能為了暫時的比賽成績而去荒廢學業,更不能以「放水」的方式把學業輕鬆滑過。

8. 心理狀態 (P)Schology

對於心理健康的概念、和如何保持對孩子的心理觀察,教練或家長們可以在孩子比較小的時候,就引入介紹。這包括在訓練過程中特彆強調訓練內容的有趣好玩,在孩子們努力訓練的同時,可以逐漸向他們強調積極的態度、保持專注力和激發想像力的一些基本原則。所以,隨著孩子逐步進入運動員長期發展的幾個階段,教練要適時介紹並教會他們如何有效地了解和調整自己的心理,以幫助他們處理訓練與競技過程中,心理和精神上日益增加的內、外部壓力。

心理健康的獲得,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它隨著以下因素而變化:1) 運動員為學會了解、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況而投入的時間和精力; 2)運動員對自我學習和提高(包括對比賽經驗的反思)的開放態度。

為了給運動員提供發揮個人潛能的機會,心理健康的引導與教育必須貫穿於整個運動員的長期發展之中。 這既需要教練、家長或體育管理者們以科學的精神專業的態度對待 兒童青少年在參與運動出現的心理問題。傳統的權威主義或者政工幹部的教育(說教)方式,難以真實地解決問題。

9. 恢復 Sustenance

孩子進行運動訓練、參加體育比賽和各類身體活動,會導致身心明顯的疲勞。恢復,是身心擺脫疲勞的過程。與此同時,如果身體會適應訓練的刺激,就能更好的重新獲得精力(精神、力量、耐力等)去進行體育活動、訓練或比賽,或者其他的活動。我們的運動訓練與競賽, 需要很科學的保障與支持。

有各種各樣的方法和模式可以用來促進身心恢復過程,並且幫助運動員恢復其競技能力,去承受反覆的訓練、參與身體活動或比賽的強度或量的要求。這些方法和形式包括飲食與營養、補水、休息、睡眠,使用如按摩、冷熱水交替洗浴、冰浴和溫水噴射等輔助技術手段。需要和使用哪些種類的恢復策略,以及使用的頻率,要根據運動員的長期發展階段、運動員的比賽水平和身體狀態而有所不同。

對運動員的恢復過程的最優化管理,也需要注意運動員在運動之外的其他生活活動。因為這些活動,也有可能是相當沉重的身心精力損耗,它們也是疲勞和壓力的重要來源(比如,學習作業、家庭問題、情感壓力、金錢壓力、生活負擔等)。

糟糕的訓練和比賽計劃安排、過度(量)的訓練或參加過多的比賽,都會導致運動員嚴重的身心疲勞。此外,對運動員恢復過程的不當管理,或不科學的恢復措施,都可能導致運動員的身心不能真正恢復。而身心沒有得到恢復,不僅會導致後續的訓練或競技狀態不穩定、不可持續,大隱患還包括大機率的傷病、心理倦怠、以及對運動的厭棄。所以,教練與家長們,包括運動隊的領導們,要有科學的精神、從運動員長遠的發展出發,安排好各種恢復措施。

10. 社會文化

體育的社會文化一面是相當重要的,必須給予適當的規劃、並加以管理和支持。通過體育進行社會化教育,是我們讓孩子成長的重要方式,它可以幫助孩子學習到一些普世的價值觀和規範。例如公平、尊重、團結、協作、堅韌、遵守規則、追求卓越、grace in defeat 等等運動價值觀的內化,或者孩子在體育運動中的成長與發展,結交朋友、獲得友誼,都是個體在體育運動中的社會化。它既發生在社區、學校的層面,也發生在運動員長期發展的各個階段,包括去國際上參與各類比賽活動。通過接觸不同國家的選手,接觸不同的文化與歷史,去開闊視野、眼界,了解不同種族的文化多樣性,保持孩子學會包容、理解的心態。

歐美社會重視體育運動,除了它增進身心健康、鍛鍊意志品質、提高凝聚力、執行力與領導力的普遍功效,極為重要的是它把人們因為喜好而聚在一起、團結在一起,點燃人的情緒與熱情;孩子、青年、成人與老人們,都可以從中獲得快樂,從中獲得社交,在日常聊天與交流中有共通的話題,生活因為體育運動而更有意義。體育運動、項目比賽 能夠普遍地融入人們的生活,構成一種社會文化交往與生活的方式。

其實,在運動員的比賽活動和旅程計劃中,運動員身心恢復的方法可以多種多樣。例如,可以去了解城市的歷史、地理、建築、美食、文學、音樂和視覺藝術等。這些活動,對於運動員來講,都是對於身心的放鬆和恢復。所以,運動隊在比賽期間也要有適當的文化交流規劃。體育運動能提供的,遠不止比賽本身。

此外,體育社會化,也可以指特定體育活動中的體育亞文化。體育亞文化非常多樣化,看看橄欖球、體操、冰球、田徑、足球或游泳等運動,它們之間也有很大的文化差異。

總的來說,體育的社會文化活動,絕不應該被理解為分散或干擾正常的運動訓練或比賽。合理地安排社會文化活動,對運動參與者的成長發展具有積極的意義。很多運動員,真的是在賽場上相識、在比賽期間的各種文化社交活動中去交流互動、建立了友誼。

(本文為「冰球家」原創及編譯。歡迎轉發傳閱,請勿用於商業用途。未經允許,嚴禁以任何方式轉載)

預告:本系列下一節將介紹訓練與競賽的周期化

  • 風物長宜放眼量,不必羨慕那些太早冒尖的孩子——LTAD模型(4)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ySkgf3UBeElxlkkaKPZ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