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費門檻太高、孩子時間太少……校園冰雪運動該如何發展?

2020-12-22     冰球家

原標題:消費門檻太高、孩子時間太少……校園冰雪運動該如何發展?

隨著氣溫的不斷下降,冰雪運動迎來了一年中最熱的時節。和大多數對場地要求不高的夏季運動不同,冰雪運動進校園受到場地、師資等條件的較大制約,即便是在「體教融合」政策的出台和正在不斷貫徹深入的背景下,吸引更多的青少年參與冰雪運動也面臨著不少難點,如參與的門檻和價格較高、學生的業餘時間有限、冰雪企業能否以長遠眼光去培育青少年參與人群等。

12月20日,2020中國新時代校園冰雪運動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圖為上午進行的第二個圓桌論壇環節,參與討論的嘉賓包括浩泰董事長張遠(左二),北京滑雪協會副秘書長、八達嶺滑雪場總經理張岩(左三),萬國體育CEO張濤(右一)。

在12月20日舉行的「2020中國新時代校園冰雪運動發展論壇」(以下簡稱「校園冰雪論壇」)上,北京遠景浩泰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遠表示,冰球、花樣滑冰近幾年受到越來越多一二線城市家境較為富裕的孩子的喜愛,但是,高端的屬性和較高的消費門檻也意味著冰球、花樣滑冰把更多的普通家庭孩子排除在外,這顯然不利於這兩項運動在青少年群體中的推廣。

北京市冬季運動管理中心主任王寧在「校園冰雪論壇」上介紹,在北京,一名青少年參與冰球、花樣滑冰的年花費大約在十幾萬元至二十萬元。按照張遠估計,能夠負擔孩子長期打冰球和參與花滑的家庭,年收入需要達到80萬元以上,這顯然不是一般家庭所具備的條件。也難怪,在家長群體中廣泛流傳的一個所謂的「鄙視鏈」名單,能夠支持孩子打冰球與學馬術的家庭站在了所謂的「鄙視鏈」頂端,但在張遠看來,這絕不是值得冰雪行業高興的事情。

如果說馬術在全世界都屬於高端運動的話,冰球和花樣滑冰只在中國成為高消費運動的代表。過高的消費門檻,極大阻地礙了這兩項運動的普及。以北京為例,全市的室內冰場數量已經超過30家,全市青少年冰球運動員的註冊數量卻只有5000多人。據記者了解,在加拿大,一家好一點的室內冰場所覆蓋的青少年冰球運動員人數就能達到4000人左右。從國民收入看,加拿大的人均國民收入大約是中國的5倍,但是一名加拿大冰球少年的年花費只有北京冰球少年的1/3。

冰球家長與冰娃們。孩子打冰球對於家長來說不僅需要付出巨大的經濟代價,還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時間投入。視覺中國供圖

高端化對於中國冰雪運動推廣來說是一個明顯的弊端,這也是張遠一直在呼籲冰場運營企業降低冰球、花樣滑冰培訓價格、呼籲政府有關部門為冰場運營企業減負的原因。如果按照北京家庭年收入達到80萬元以上的和家庭子女適齡的數字預估,北京能夠負擔孩子打冰球的家庭可能只有兩三萬個,再刨去孩子不喜歡或未選擇冰球的家庭,這麼看,北京想要在已有5000多個註冊青少年運動員的基礎上繼續提升青少年冰球人口,增長空間已經非常有限。但如果一名青少年冰球運動員的年花費能夠降到5萬元以下,更多的中等收入家庭的孩子有可能參與冰球,這項運動的普及推廣空間才能發掘出來。張遠認為,國家提出「三億人上冰雪」,那麼冰雪運動應該是一個普世教育,即每個孩子都應該能夠接受冰雪文化的薰陶,如果一項運動只是作為少數人運動,它最終可能連喝采的人(觀眾)都沒有。

北京市滑雪協會副秘書長張岩談到的也是冰雪運動的普及問題。他說到一個現象,就是承接冰雪運動進校園活動的培訓機構是不是可以把這項工作當做是賺錢的事情。張岩認為,「冰雪企業一定不能把它當成是一個掙錢的事。」他說,「我們知道,承接冰雪運動進校園的企業能夠從學校、教委得到的經費是有限的,可能僅夠成本的錢。如果冰雪培訓企業還想從這個經費里賺取利潤,只能通過減少教練的配比,或是降低教練的待遇去達到。但是,冰雪運動都帶有一定的危險性,比如雪場,正常情況下,教練與學生的配比是一對四,一對六,最多一對十,但如果是一對三十,不僅起不到任何冰雪普及的作用,甚至連學生的安全可能都保證不了。」

12月16日,內蒙古烏蘭察布的學生在學習滑雪。視覺中國供圖

張岩建議,在冰雪進校園這件事上,冰雪行業不要只看眼前利益。其實很簡單,每一個喜歡上冰雪運動的孩子,未來他都是冰雪行業的消費者,但如果冰雪企業為了眼前的幾百塊錢而導致這些孩子沒有入門,是整個行業失去了未來。

即便是冰雪消費的門檻降低、冰雪企業也能夠以長遠眼光去做好冰雪運動進校園的普及工作,但還有一個關鍵問題需要解決,萬國體育CEO張濤在「校園冰雪論壇」上表示,那就是孩子參與運動的時間從哪裡來。

張濤說:「我們做過統計,中國一線城市的孩子一周可自由支配的時間就12到14個小時。孩子把這12到14個小時去學英語、學數學之後,就沒有時間從事體育運動。」

張濤以萬國擊劍為例,他說,萬國擊劍最大的競爭對手不是同行,而是學科教育,在孩子的業餘時間就那麼多的情況下,孩子每學一門課外學科輔導課,就意味著必須減少體育運動或其他業餘愛好的時間。

按照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王登峰在「校園冰雪論壇」上的主題演講所說,「學校體育要實現的目標從最開始的單一的增強青少年體質,到幫助學生實現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和錘鍊意志,這樣一個價值定位跟原來的單一目的有了根本區別。」

12月20日,2020中國新時代校園冰雪運動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圖為教育部體衛藝司司長王登峰做主旨演講。

王登峰表示,「從學校體育來講,我們過去忽視了體育的育人的價值。」今年以來,國家連續出台關於「體教融合」的文件,推動學校體育的發展,有望逐步改變張濤所擔憂的孩子們缺少業餘活動時間的現象。

但中小學生的「減負」還需要一個過程,張濤建議相關部門、冰雪行業可以從更加重視冰雪運動進大學做起,相比起學業壓力較重的中小學生,大學生能夠自由支配的時間明顯更多,但是目前冰雪運動進校園的活動主要以進中小學為主,大學反倒成為一個相對薄弱的環節。

資深冰球人、央視冰球解說嘉賓袁勐通過視頻直播觀看了本次論壇,他在論壇結束之後向「冰球家」表示,「體教融合」現在說的很多,其實是個偽命題,因為體育原本就應該是教育的基本組成部分。

他說,體育是人格的教育。體育給人帶來的頑強拼搏,堅持不懈,團隊合作,崇尚榮譽的教育,都是一個人的社會化指標體育是一個人從出生就要接受的身心適應社會發展能力的教育。體育,是人格的塑造,是伴隨國民一生的終身教育。

袁勐認為,教育系統要提高對體育的認知,根據中國的國情以及時代背景做好自己的配置工作(場館、師資),從幼兒園的體適能系統,到小學、初中、大學逐步發展完善分項競賽聯盟。這項工作應該結合社會資本資源的整合介入(獎學金制度等),藉以快速達成教育體系內的分項體育聯賽聯盟的目標。真切希望不再有類似「冰雪進校園」這樣的口號,因為這是社會各界對教育系統的喚醒和期許(本就是學校應該做的)。我們希望今後能聽到看到教育系統在時代背景下的有所作為。

註:本文大部分內容轉載自12月22日《中國青年報》的相關報道,少部分內容為「冰球家」添加。

本文封面圖片來自視覺中國

第二屆全國大學生冰球錦標賽開幕,期待帶動校園冰球運動發展

《冰球少年》上映,無論孩子打不打冰球,都值得一看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Zhtdi3YBX2TYn2u-vfr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