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撿漏」只是表象,諸葛亮荊州待業背後暗藏漢室衰亡的密碼

2020-06-13     我獨沉吟

原標題:劉備「撿漏」只是表象,諸葛亮荊州待業背後暗藏漢室衰亡的密碼

根據《出師表》的描述,人們推算出諸葛亮正式加入劉備帳下的時間大概在建安十二年。這個時間點簡直有點懸,因為第二年就發生了曹操掩襲荊州,劉琮降曹的事。換句話說,如果再晚一點的話,諸葛亮和劉備可能就要錯過彼此了。

那麼,我們的問題來了。建安六年就寓居荊州的劉備,為什麼蹉跎了如此長的時間才物色到諸葛亮?有「臥龍」之稱的諸葛亮,在荊州,或者說在襄陽的存在感竟是如此之低嗎?

答案或許還真就是如此。

儘管諸葛玄與劉備有舊,儘管諸葛亮早在建安二年左右就來到了荊州,儘管他自比管仲、樂毅,但是,他的名氣真的很小。

《三國志諸葛亮傳》在提到諸葛亮早期生涯時,用了這麼一句話來形容——時人莫之許也。

「時人莫之許也」的意思,就是說當時的人們都對他不以為然。

這位曠世之才何以會遭受這種尷尬的局面呢?其實不外乎三大因素——戶籍、年齡、學問。

首先,籍貫琅邪陽都的諸葛亮在荊州是當然的外來人口。當時流寓到荊州的人相當多,外來人口不僅在語言和習俗上與本地人有所不同,更是擠占了本地人的許多資源。比如說土地,又比如說工作崗位,尤其是公務人員的崗位,大量外地知識分子的流入,顯然會帶來一定的衝擊。

當然,在這方面劉表有自己的應對。總的來說,他對外來人口的起用是比較保守的,像繁欽、王璨這樣的名士,也不過是充當賓客而已,軍政要職一概由地方豪族大姓把持。

劉表採取這樣的政策,顯然有他自己的考慮,是非褒貶姑且不論,但一個無可改變的事實便是——當時的荊州所呈現出的,就是這種文化上繁榮,政治上保守的局面。

其次,從年齡上看,諸葛亮也有天然的劣勢。如果我們按建安二年諸葛亮來到荊州算,當時他不過十七歲,建安六年劉備投奔荊州時,諸葛亮也不過二十一歲。那麼多的知名人士都處於失業或半失業狀態,諸葛亮這種後起之秀就更難有出頭之日了。

當然,在那個年代,建功立業是絕大多數知識分子的第一選擇,諸葛亮為此也不是沒有努力過,甚至還付出了常人無法理解的代價。

他先是結交了潁川石廣元、徐元直、汝南孟公威、博陵崔州平等人,其中崔州平是前太尉崔烈之子,之後又拜訪了以「知人」聞名的潁川名士司馬徽,並多次求教於襄陽名士龐德公。

不僅如此,身長八尺的諸葛亮甚至不顧周圍人的嘲笑,執意迎娶了名士黃承彥的醜女兒。如果不為尊者諱的話,筆者非常篤定這場婚姻背後,不乏諸葛亮的現實考量。

《襄陽記》中稱——鄉里為之諺曰:「莫作孔明擇婦,正得阿承醜女。」

但即使如此,諸葛亮的仕途仍然看不到任何前景。以至他自己都灰心了,《出師表》中那句「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大概便是他那種無奈的真實寫照吧。

為什麼如此多的人脈也無法為諸葛亮打開局面呢?

答案或許要歸結到最後這一點,那就是諸葛亮的學問。

襄陽記曰:劉備訪世事於司馬德操。德操曰:「儒生俗士,豈識時務?識時務者在乎俊傑。此間自有伏龍、鳳雛。」備問為誰,曰:「諸葛孔明、龐士元也。」

司馬德操就是司馬徽,他說「儒生俗士,豈識時務」,意下之意便是,諸葛亮和龐統都不是儒生俗士。

筆者認為,諸葛亮確實是經由徐庶的介紹才引起了劉備的關注,但劉備第一次聽到諸葛亮的名字,應該還是在司馬徽那裡,只不過當時的劉備並沒有太在意。

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曾師從一代名儒盧值的劉備,自認為也是儒生。司馬徽在儒生劉備面前口口聲聲說「儒生俗士,豈識時務」,這讓人家如何能夠接受。

諸葛亮並非儒生,這一點不但劉備一時無法接受,甚至也是「時人莫之許」的原因所在。

管仲是公認的法家先驅,樂毅是一代名將,兵家傑出代表。在「獨尊儒術」的漢代,自比管仲、樂毅的諸葛亮,顯然走了一條非主流的道路。

當然,事實證明,最後成為一方霸主的曹操、孫權走的都是非主流路線,只不過當時的人們並沒有意識到,漢朝的衰亡,在文化本質上亦是漢代經學的衰亡。

當儒生劉表還在為「綦母闓、宋忠等撰立五經章句,謂之後定」而沾沾自喜時,諸葛亮、龐統、魯肅這些「法術」、「奇謀」之士,已經在隴畝間、在坐榻上經略天下了。

面對「博覽群書,特好兵法」的曹操,劉備的一敗再敗,也迫使他要反躬自省。對司馬徽的造訪亦可以看作是劉備在困境中的一次嘗試,雖然並沒有即時見效,但徐庶出現後,劉備終於受到了觸動。而諸葛亮「隆中對」一出,劉備更是撥雲見日。

徐庶主動投至劉備帳下,以及諸葛亮的出山,表面上看,似乎是劉備撿了個大便宜,但其實也是這批新生代知識分子在仕途受阻之後的一種務實選擇,是一文一武兩股不得志的力量,基於現實需要的一種結合。

最後插句題外話,對諸葛亮「政治婚姻」的判斷,並非筆者信口胡說,而是「於史有據」。

雖然諸葛亮夫妻的關係在史料中未曾提及,但諸葛亮很長時間都沒有子嗣卻是不爭的事實,這讓人不得不讓人有所懷疑。從普通男性的角度考慮,面對一個他並不感興趣的丑老婆,恐怕也難言正常的夫妻生活吧。

按史書所載,建興十二年,五十四歲的諸葛亮病逝,當時他的親生兒子諸葛瞻剛剛八歲。也就是說,諸葛亮四十六歲才有了這麼個寶貝兒子。

從年齡上推算,黃承彥的女兒即使不比諸葛亮年長,也不會小太多。夫妻二人結婚這麼多年都無所出,等老婆成為高齡產婦時反倒懷孕了,這不太符合常理。

而且諸葛亮在寫給諸葛瑾的信中明確說諸葛瞻長得聰明可愛,一般來說男孩容易像母親,高齡產婦黃氏醜女生下個可愛的男孩,這就更加匪夷所思了。

因此,諸葛瞻大機率並非黃氏所生,而是諸葛亮另納美妾,這才老來得子,誕下聰明可愛的諸葛瞻。只不過後人為尊者諱,將諸葛亮這段不幸的婚姻悄悄掩去了。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xlgGrnIBd4Bm1__Y1so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