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桂梅:對教師而言,讀書就是最好的備課

2020-09-03     校長學院

原標題:竇桂梅:對教師而言,讀書就是最好的備課

對教師而言,讀書就是最好的備課

教師的每一節課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教師因讀書鑄就的備課靈魂,便成了教育的永恆愛心,理想信念,社會良知以及社會責任心。這,才是一個「真正的教師」不可或缺的精神底子。」

我們談論讀書的重要時,我們更應該談論怎樣讀書有用,怎樣使讀書的教師成為教育社會甚至整個社會中最有力的競爭一群。

適應變化,教師得學會怎樣讀書學習

眾所周知,知識在迅速地爆炸、更新。社會流行這樣一條「知識折舊率」:一年不學習,自己知道;兩年不學習,同事知道;三年不學習,學生知道。一勞永逸、以不變應萬變已經是不可能實現的奢望。對於我們這些「文化人」而言,最大的心病是一不小心就成了「現代文盲」。要避免厄運,適應變化,我們就得學會怎樣讀書學習。讀書不是讓我們成為書籍的倉庫,而是書要為我所用,而是讓「吃下去的食物」轉化為營養,成為你工作中的能量儲蓄。

對教師而言,讀書就是最好的備課

中國的文化發展史證明:我們的讀書文化是書齋文化,而外國的讀書文化是實踐文化,是指向行動的文化,完成書齋文化向實踐文化的轉型,是21世紀中國教師的一個重要使命。

要完成書齋文化向實踐文化的轉型,就要先把讀書的過程作為備課的過程。全國著名特級教師高萬祥可以說是愛書愛到骨頭裡。他說,書籍是學校中的學校,對一個教師而言,讀書就是最好的備課。

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書。這樣,在你所教的那門學科領域裡,教科書里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對你來說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你的學科知識的大海里,你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里的那點基礎知識,只不過是滄海之一粟。

教師還要建立起自己的藏書

教師還要建立起自己的藏書,使之成為自己的老師,每天去向它們請教。那麼,每過一年,你的學科知識就變得更加豐富。單就我自己來講,一些經典藏書布滿家裡整個牆頭不說,《書屋》《隨筆》《教育參考》《中國教育報》《讀者》《讀書》也成了我生活的伴侶。工作若干年以後,「教科書在你眼裡看來就淺易得像識字課本一樣了」。

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我要說,教師的每一節課都是用終生的時間來準備的。教師因讀書鑄就的備課靈魂,便成了教育的永恆愛心,理想信念,社會良知以及社會責任心。這,才是一個「真正的教師」不可或缺的精神底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vzuGWHQBLq-Ct6CZstM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