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先亮:學校特色發展,理念比行動更重要

2020-08-25     校長學院

原標題:孫先亮:學校特色發展,理念比行動更重要

高中階段的多樣化和特色化發展是現階段高中進一步發展的必然追求,作為學校發展內涵建設的戰略規劃,必須真正釐清特色建設發展的理念與思想,才能為學校注入持續發展的動力,提升學校發展品質。

但是,許多學校在特色發展過程中存在著理念不清、內涵混亂、做法偏頗等問題,不僅誤導家長、學生和社會,也誤導很多做教育的人,把一個本來具有品質和內涵的教育發展追求,庸俗地變成膚淺又功利的教育噱頭。

因而,必須真正把學校特色發展的問題解讀清楚、理解到位,才能在本質意義上推進學校的多樣化和特色發展,促進內涵發展,為學生的個性發展提供支持。

- 五花八門的學校特色發展 -

當下的教育實踐中,由於對「辦學特色」的錯誤理解和認識,隨之產生了五花八門的「辦學特色」。概括起來講,有以下幾類:

一是特色項目,如籃球、足球、舞蹈、美術等。這類項目的產生,可能是學校資源比較匱乏,只有這樣的項目比較容易操作;也可能因為自己學校出了一個或者幾個擅長這方面的名人校友,為了放大「名人效應」,就開始組建藝體隊伍或者俱樂部,通過這樣的方式快速提升學校名氣和影響力。

二是特色班級,如某課程班、某國際班、某企業班等。這些「班級」常冠以「某某班」之稱謂,實則並無稱謂之實,無非是借這些課程、國際、企業之名,招攬學生,讓許多不明真相的家長和學生趨之若鶩,許多特色班最後都成了重點班、「最牛班」。

三是特色課程,學校開設一些地方課程、傳統文化課程和學生髮展特色課程。這些課程本來就是學校根據當地的資源和條件,為滿足部分學生需要而開設。原是支持學生個性發展的好事,但為了擴大影響,學校就把這些課程擴而大之,變成學校特色。

這些所謂「特色」有幾個共同點:

第一,以點充面。不管是項目還是課程,說到底也就是學校其中的一個點,這個點只是學校豐富課程的「一盤菜」,非要說成「一桌菜」,那就有些自欺欺人;

第二,以小充大。雖說一個學校為了弄個某某特色班級挖空心思,但是畢竟學校很大,班級很小,小固然可以做得精緻,但非要把一個班級說成自己學校的特色,承載如此重負,會有「小馬拉大車」之嫌;

第三,以偏概全。學校是學生的全面發展之地,學校舉辦一些特殊的教育探索項目和活動,也是教育應有之義;學校也是一個小社會,要照顧到社會評價和教育評價等各個方面,本也無可厚非,但是如果使之成為學校的辦學特色,那就會失之偏頗。由此,所謂「特色」準確點說,充其量只是學校某某項目特色、學校某某課程特色。

- 特色發展不應當是噱頭 -

高中多樣化發展和特色發展,根本上是從人的發展需要出發,為人的發展而創設條件、資源和環境。學校特色發展不應當是一個噱頭,而應該體現學校的精神文化品質、獨特風格和面貌,彰顯學校教育內涵的整體、獨特的價值追求。我認為特色學校建設有四個特點:

一是學校整體的價值追求。學校發展的獨特性,不是指學校自我演進的時代差異,而是學校與其他教育同行的教育差異,體現學校整體上的而非個別性的育人價值追求和品質。特色必然蘊含價值,沒有教育的價值追求,就不可能有育人的品位。教育的核心存在價值,根本就是育人的問題。雖然特色辦學提供了一種育人的資源和條件,但是歸根結底,教育必須從人出發,為人的終身發展負責。所以,教育特色的終極指向,就是人的內在潛質和個性發展的差異。

當然,作為學校特色,更重要的是它必定是學校整體性的價值追求,不是為了滿足某個人、某個團隊發展需要的設計,要滿足全體學生共同發展的品質指向和價值取向。從這個意義上說,個別化的項目設計、個別人的興趣(或者決策者的興趣)都只能是學校的課程或者活動之一。只滿足個別化的興趣和品質發展的需要,而無法上升為全體師生共同的價值追求,就不可能成為學校辦學特色的標誌。

甚至可以說,學校的辦學特色,是一個類概念或者抽象的概念,而非具體概念,其品質和價值共性,才應是學校教育所追求的。就如某個藝術項目不能成為辦學特色,但是藝術卻可以,因為藝術具有價值追求的延展性,通過藝術能夠塑造所有人的人格品質。

二是學校的獨特風貌氣質。從一所學校培養的學生在人們心目中的印象,就可以反觀學校的獨特風貌和氣質。當一所學校真正具有塑造學生的獨特資源條件,設計出承載學生的獨特品質培養的課程和實踐活動,並且能夠創造出持續而深刻的環境氛圍時,學生就會耳濡目染,逐步獲得學校的環境氣息,並且形成自己的獨特氣質,這很難通過壓迫性的應試教育而呈現。

而應試教育的環境帶給孩子的壓抑狀態,恰恰驗證了環境對於人影響的重要性。所以,一所學校特色發展必須要有與之相匹配的內容,這包括學校以核心育人目標為根本的豐富的課程體系、相應的管理制度、大量的社會實踐活動、呈現出學生參與的大量的發展成果等。這些學校特色可見可感可行的內容,也是學校特色的表征,反映在學生身上就是獨特的「精氣神」。因此,學校特色必須能夠內化於心,外顯於形。

三是學校的精神文化品質。學校特色包含一所學校的精神和文化品質,它可能由一些學校發展的具體內容承載。對於一所學校的發展而言,最具有深刻影響力和傳承價值的,是學校對於精神文化價值的執著追求。學校的核心任務是塑造靈魂,是形成品質,是涵養精神。當下,一些學校特色「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滿足於功利的追求和表象的熱鬧,卻忽視了教育背後的真正價值。

任何辦學特色,首先應當從學校的精神文化角度去定位,也即學校教育要有仰望星空的精神高度和文化境界,然後才能據此設計實施的資源、條件和路徑。反之,任何不能升華為精神文化品質的教育內容和設計,都不具有真正的特色的本質,只能是簡單的知識學習與活動而已。所以辦學特色不能只是某個點的放射,而應體現學校的精神追求,它不僅要為全體師生所接受,而且要具有提升人的精神高度和文化品質的價值。

四是學校內化於心的教育自覺。辦學特色在經過長期的探索和實踐基礎上,不僅能夠被全體教師和學生所認可,而且會通過學校的教學、課程、活動、社團等方面體現出來,並且融入學生的血液和靈魂,成為師生髮展的自覺。這種自覺,不只是每個學生對於特色的清晰的表達與理解,而且能夠對學生的品格、境界和格局產生影響,在學生的成長中打下烙印。無論學生身處何地,不管學生離開學校多久,辦學特色都會在每個學生身上形成持久影響,都能夠從他們身上找到學校特色培養所形成的印記。

所以,辦學特色並非是一個可以用來宣傳的噱頭和招牌,只有通過特色形成的品格和精神,才能對學校發展形成持久深刻的影響,並且成為師生髮展的自覺,體現出辦學特色的真正價值。

- 特色發展,歸根結底是學生髮展 -

學校特色發展歸根結底,就是要以學生髮展為根本、以學校質量提升為目標、以教育資源的利用最大化為條件。在辦學實踐中,不能唯特色而特色,只有堅持從學生出發,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才能以此提升學校的發展品質。在實踐過程中,應當遵循以下路徑:

從既有的精神文化的積澱中提煉特色。大多數學校都有自己的過去和歷史,都蘊涵著創辦者獨特的教育思考和追求,凝聚著一代一代教師的心血和智慧。經過代代傳承,學校具有了自己獨特的文化底蘊和精神品質。

有的學校因為具有長久的辦學歷史,在教風、學風、校風等方面與眾不同;有的學校因為全體學生獨特的發展而逐漸深化成學生之間傳承和延續的共同的素質;有的學校則因為校友在貢獻社會方面所表現出的素養和品質而展現出別具一格的教育品質……

學校發展是一個多種因素支持的過程,也是一個不斷向社會呈現教育品質和成果的過程。在傳統教育過程中,許多學校可能都把自己的主攻方向放在了考試升學,雖然如此,學校在管理上、教師在教學和研究上、學生在提高自己的發展素質上等都會體現出一些良好的品質。這些都應當成為學校特色發展的獨特品質,從而提煉成一代一代師生不斷傳承的精神和共同推崇的行為準則,彰顯一所學校獨特的育人品質、學校風貌和價值追求。

當然,歷史形成的學校文化與品質,應當進行認真的檢視,在與現代教育和社會發展結合的基礎上,形成更能符合時代發展特點的學校辦學特色。

立足獨特地域或者資源特點挖掘特色。在辦學實際中,打造自己的辦學特色有多種視角和方法。任何好的教育都需要一些獨特的資源支持,這些資源本身具有支持學生某些能力、素質提升的價值,如物質資源、高校資源、企業資源等等。學校可以依據學生的培養發展目標定位,充分利用這些資源開展學生的素質培養,形成自己的獨特品質和辦學特色。

另外,每一所學校都處於不同的辦學地域,區域環境中地方性的文化資源等,既可以成為學校的教育資源,也可借其培育成學校教育的特色。藉助區域資源和文化特點培育特色,需要深入思考富有教育價值和文化品質的內涵,與學校的育人理想和信念進行有機融合和提升。學校辦學特色不是項目的引進,而是育人價值的升華。

從適應時代教育發展的追求中確立特色。許多學校在長期的發展中,由於追求升學承受了巨大壓力,很難發掘出有價值的精神和文化特色;有的學校由於是新建學校,因而也不可能如歷史悠久的學校那樣,能夠提煉出自己的特色。對於這類學校,我認為最好的辦法是站在未來發展的角度認識教育,站在國際教育發展的潮流定位學校的教育。

由此,就可以從培養適應時代發展要求的人才方面,思考學校進行人才培養的規格或者品質,或者確定學校發展的獨特理念思想和文化特色。但是,這些定位必須符合人才成長規律、教育規律和學校發展的實際,不能以點代面、盲目拔高虛浮,也不能妄自菲薄、盲從別人。

從滿足學生個性發展需要的目標上思考特色。教育的真正出發點是學生,教育的核心價值追求也是學生。因而,當學校思考教育特色的時候,最好的方式就是敢於開放教育的諸多領域,給學生更多的選擇,在此基礎上,根據學生的發展需要,通過分析學生髮展需要中共性的品質和素質,設計自己的學校辦學特色。

這樣的辦學特色,不是學校的憑空想像,也非模仿別人,因而更能夠走進學生的內心,贏得學生的尊重,如人文教育特色、科技教育特色等。絕大多數學校的招生,都是根據學生的成績,學校特色的確定往往只能基於學生基本素質和能力培養。但是,只要特色能夠內化於每一個學生的心靈,並且為全體學生認同和接受,能夠最大程度地助推學生的發展,特色價值就得以真正彰顯。

釐清辦學特色,是為了從根本上建立起以學生髮展為核心追求的價值觀,是為了讓教育破除傳統「千校一面」的應試教育格局,更充分地發揮各種教育資源的作用,從而為每個生命個體的全面發展、個性發展、終身發展創造更好的教育環境和條件。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evkBJnQBd8y1i3sJTRW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