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夕禮:新時代金陵中學教育生態的系統構建

2019-12-08     校長學院

2019年11月29日,由北京聖陶教育發展與創新研究院主辦、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承辦的「2019年高中教育發展論壇」在南師附中舉辦。六百餘名來自全國各地的教育專家、廳長、局長、高中校長、教師齊聚一堂,共話「新時代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與高質量發展」。

江蘇省南京金陵中學校長、二級教授、特級教師 孫夕禮

江蘇省南京金陵中學校長、二級教授、特級教師孫夕禮做了《新時代金陵中學教育生態的系統構建》的主題演講。以下為演講的主要內容:

南京市金陵中學130年來,通過師生研討、上下研討、專家研討總結了四句辦學特色:人文主義和科學精神相結合、嚴謹治學和開拓創新相結合、推崇教師與尊重學生相結合、全面發展與個性特長相結合。下面我將從五個方面談談「新時代金陵中學教育生態的系統構建」。

教育生態建設的時代背景

第一,《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轉變?》報告強調了教育的人文主義精神和多樣性、多元化,也強調了數字化、網際網路時代學習的方式轉向混合、多樣化和複雜的學習格局,但教師和學校的作用不可替代。

第二,《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提出了推進教育現代化的八大基本理念和十大戰略任務。在「發展中國特色世界先進水平的優質教育」的戰略任務中指出:「全面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厚植愛國主義情懷,加強品德修養,增長知識見識,培養奮鬥精神,不斷提高學生思想水平、政治覺悟、道德品質、文化素養。」

金陵中學學校發展定與政策如何結合:

1.立健全中小學各學科學業質量標準和體質健康標準;

2.視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

3.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豐富並創新課程形式;

4.創新人才培養方式,推行啟發式、探究式、參與式、合作式等教學方式以及走班制、選課制等教學組織模式,培養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

5.提升中外合作辦學質量等等。

第三,新時代全球治理人才和創新人才的要求

(1)學校培養人的角度

希望他們具有:人文情懷、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國際視野、接納能力、身心強健、氣質高雅、專通結合等。

(2)已開發國家基礎教育的特點:

辦學的多樣性;管理的開放性;課程的自主性;學段的隨意性;升學的個體性;

(3)美國21世紀的核心素養:

溝通與合作;創造性與問題解決;信息素養;自我認識與調控;批判性思維;學會學習與終身學習;公民責任與社會參與。

(4)美國的教育體制:

1.多樣性:六三三制,六六制,八四制,四四四制,五三四制。

2.平等性:美國公民不論性別、宗教、膚色、居住地與年齡,教育機會均等。

3.雙通性: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的交融。

(5)世界級別的課程體系八大關鍵學習領域:

英語,數學,科學,人文與社會科學,經濟學、商業、公民教育,藝術表演與視覺藝術,語言(亞洲語言),健康與體育,信息與溝通技術、設計技術

建設金陵中學教育生態的基本遵循

第一建設金陵中學教育生態的基本遵循

• 追溯教育本源

• 回應當下關切

• 傳承辦學精髓

• 面向未來定位

• 匯聚多方力量

第二,金陵中學文化理念系統再梳理

•校訓內涵的再解釋

•辦學理念的再梳理

•核心教育主張的再確立

•辦學特色的再彰顯

•培養目標的再定位

什麼是教育生態

學校層面的實施路徑是建設學校的教育生態,學校的培養目標是人文和科學素養交融,具有完整人格和創造精神的人。

一、教育生態定義:教育生態是對教育的產生、存在和發展起制約和調控作用的多元環境體系。

二、教育的內涵(三個層面)

1.學校與外界復合系統(政策-協調-支持)

2.學校內部相互關係系統(課程-教學-管理-評價)

3.學生個體發展的因素系統(身心-節律-素質)

三、金陵中學教育生態的內涵

1.開放辦學(向國際、社會、高校、技術、未來等開放、接納)

2.科學管理(制度建設、人文關懷、利用好數據技術、環境氛圍營造)

3.內涵發展(課程、課堂、師資、質量管理、特色、評價等)

4.張弛有度(尊重規律、提倡個性、力促發展)

5.自由成長(思想精神、環境氛圍、育人模式、身心素質、學業成績、核心素養等)

如何建設教育生態

第一,學校實施「一體八維」工程

一體:新時代金陵中學教育生態

八維:教育生態系統工程中的核心支撐要素

(1)一個適應未來的「立德樹人、自由成長」課程體系的研製

目標、內容、方法、實行、評價

面向全體、全面發展、特長發展

國家課程校本化

學校課程精準化(選擇性、適切性)

家庭、學校和社會教育資源的整合

課題研究

(2)一個「互動、高質、共生」的生命課堂的深度研究

課題研究、行知杯賽課、聽課制度、學術委員會、新技術運用、暑假研訓、鐘樓講壇

(3)一個「引領、多樣、務實」的創新人才培養機制的建立

自主招生、STEAM、體藝、出國求學、高校合作、高校學科基地、各種競賽

(4)一個「和諧、協調、人文」的校園文化的營造

校園節日、教師社團、吳敬璉杯」、「吳仲華杯」文理科素養

大賽(2012年開始)、匯文讀書社(今年已經舉辦6期)、鐘樓論壇

(5)一個「高品質,能跨界、常態化」的專業生活打造

堅持「分級分類」培養策略;研製學科教學常規及學科組、個人規劃;成立全國教研聯合體,促進跨學科、跨國界開放成長;鼓勵青年教師雙語教學;吸納新的技術、方法和手段(IPAD、極課平台)。

(6)一個「盡職、合作、高效」的管理團隊價值導向的確立

中層崗位設置;STEAM中心;境外的合作交流;強化級部統籌;例會制度。

(7)一個「高端、實用」的智慧+校園升級改造

注重「智慧校園」版本升級;建設高端理、化、生「泛在學習場」;建設一體化智能化教學、管理與服務平台。

(8)一個「合力、共進、開放」的四方育人範式的形成

開設「之本」家長學堂;利用南京豐富的高教、科研與社區優質資源,共建共享共建(南京大學金陵中學);堅持國際部外教和本部師資交互使用。

第二,名校的特徵

有知名校友、有優質生源、有不凡的教育業績、有悠久的歷史、有深厚的人文傳統、有品牌(特色)項目即是一所有民意、民心和民眾的學校,一所有名聲、名譽和名望的學校。而名校的教師會明確的個人專業發展規劃,形成課程標準的解讀(本校教學標準),會全面了解、深入理解學生(把握學情),會教材的解讀與重整(國家課程校本化實施),會制定學科發展規劃,會建設教學資源庫,會開展教學微技能研究、教學過程留痕,會總結個人教育教學經驗,形成教育教學風格。

130年來,以學生髮展為中心的辦學追求始終一以貫之,無論魔方怎麼動,學生髮展目標永在中心。橫向看,八維中的每個維度都體現著學生的培養目標;縱向看,學生的培養目標始終貫穿於八個維度之中。轉動中,同一面有不同顏色的組合,表明教育生態提供不同層次學生不同的選擇需要,適合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所以,學校要提供多種教育選擇。

建設教育生態的關鍵點

第一,核心是課程整合

最核心的應該是課程整合和整個架構體系的梳理,最後隨之適應的是一個新的管理模式。

第二,重點是課堂變革

課堂教和學方式如果不變革,高品質的高中無從談起。

第三,難點是多元評價

上級政策體系要做疏通,在中國的高中談多樣化,特色化發展,給我們自由空間總是太小。

第四,痛點是支撐乏力

很多要素需要政府、家長支持,很多時候校長作用和團隊作用力量不一定能達到這樣的狀態。我們始終認為,所有的孩子都無例外地是有天賦的,有才能的。學校關愛、尊重和信任每一個孩子,並為他們創造民主、寬鬆、和諧、陽光的環境,提供適合的教育生態,讓孩子們在這裡培育少年精神,自由成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NWjX8W4BMH2_cNUgi2r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