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絕大多數人都不願提及,因為它過去給人的印象就是不治之症,如今,時代在改變,醫學在進步,大部分癌症早期治癒率已到達90%以上,我們要試著慢慢了解它,從而能夠更好的去預防它,人們常說:「要想打敗你的對手,就必須先了解你的對手。」
癌症並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它長期發展的結果,癌症發生前會有癌前病變,如果能及時干預,就可以避免癌症的發生。
什麼是癌症病變?
癌前病變是病理學上的診斷,它是可控的甚至是可逆轉的,屬於一個雙向環節,可能會恢復正常狀態,也可能會向不好的方向發展,及時干預是關鍵。
癌前病變發展到癌症需要多長時間?
一般來說需要幾年甚至十幾年的時間,但是,當我們身體出現癌前病變的時候,及時干預,就能避免癌症的發生。
肺癌、腸癌、胃癌的癌前病變分別是什麼呢?
肺癌(癌前病變):肺結節:不典型腺瘤樣增生(結節越大,惡性的可能性也越大)。
據臨床觀察發現,肺部結節直徑小於0.5厘米,惡性的可能性很小,大約在1%以內;
肺部結節0.5~1厘米時,惡性可能性為6%~28%;
肺部結節>2厘米的肺結節惡性機率達到64%~82%;
肺部結節>3厘米的肺結節,90%~95%為惡性。
建議:少抽煙、注意室內通風,減少廚房油煙,每年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篩查早期肺癌。
腸癌(癌前病變):腺瘤性腸息肉(直徑大於2cm,癌變幾率高)
95%以上的結腸癌來自結腸腺瘤,一般從息肉到癌變,平均要5~15年。可通過腸鏡將息肉切除,能降低腸癌的發生。
建議:戒煙酒,少吃燒烤、煙燻、高鹽食品,多吃蔬菜水果,粗糧(豆類、小米、玉米、紅薯等),多運動,提升免疫力,50歲以上每5年進行一次腸鏡檢查,每年進行1次肛門指檢,發現息肉視情況處理。
胃癌(癌前病變):慢性萎縮性胃炎
胃癌形成:正常胃黏膜慢性淺表性胃炎慢性萎縮性胃炎腸化生、異型增生胃癌
慢性萎縮性胃炎可能屬於癌前病變或癌前狀態,癌變的風險相對增高;當胃黏膜出現上皮不典型增生、腸上皮化生(胃黏膜被腸型黏膜替代),可能是癌前病變的表現。
胃黏膜表面明顯不平,且顏色是紅白相間,但以白色為主,慢性萎縮性胃炎通過胃鏡及黏膜活檢可以確診,慢性萎縮性胃炎臨床症狀:多為上腹痛、腹脹、腹部不適、食欲不振等,只要在慢性期及時接受正規治療,通常不會癌變。
建議:戒煙酒、規律飲食(少吃腌制、高鹽食品、不暴飲暴食、拒絕辛辣,細嚼慢咽),推薦淺表性胃炎每3年查一次胃鏡,慢性萎縮性胃炎每1~2年查一次胃鏡,並積極治療。檢測幽門螺桿菌,視情況進行規範的抗幽門螺桿菌治療。
癌前病變可控甚至是可逆轉的,及時干預治療,能有效避免癌症的發生。
(部分圖文來源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