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在體檢前,我們經常會受到醫生的囑咐:體檢前不要吃東西;不要做劇烈運動......如果這些準備工作不做好,可能會導致檢查結果不準確!
因此,請牢記在體檢前,這些事千萬不要做!
1
體檢前,這些事千萬不要做!
1. 體檢前8個小時,不要吃東西
事實上,空腹(至少8小時不吃東西)采血是體檢的基本要求。因為血液檢查指標的正常值,是按照健康人群的空腹抽血結果設定的。體檢前吃東西很可能會引起血糖、血脂等檢查結果變化,導致最終檢查的結果無法準確反映身體狀況。
2. 體檢前 3 天不要劇烈運動
劇烈運動會影響血壓和心率的變化,不僅會促進胰島素、糖皮質激素的釋放,還會消耗能量,影響血糖水平。
建議體檢前3天儘量少做劇烈運動,否則如果檢查結果有異常,醫生會建議重新采血複查,不僅耗時又耗錢,還耗精力!
3. 體檢前,避免吃肉喝酒
一定要注意!體檢的前3天必須要清淡飲食。因為太油膩的食物會引起身體甘油三酯增高,從而影響肝功能的檢查。而一些如: 豬肝、鴨血等含血的動物內臟,會引起糞便隱血試驗的「假陽性」結果。
此外,體檢的前一周,注意不要喝酒。否則會影響肝的轉氨酶及血尿酸水平,會讓醫生無法準確判斷檢查者肝臟的健康狀況。
4. 體檢前不要大量喝水
雖然白開水不會影響到血糖、血脂的結果,但如果喝了太多的水會促進膽囊排空,極容易影響膽囊檢查結果。
如果需要做腹部B超,尤其是需要觀察膽囊的話,一定要避免大量飲水。起床後抿一小口是可以的,但如果喝個三五百毫升可就不那麼合適了哦~
5. 體檢時千萬不要隱瞞病情
有些患者擔心暴露隱私,所以在醫生問診時,會有意無意隱瞞身體上的一些問題,比如:曾患過B型肝炎、便中帶血等問題。
其實,這種做法對自己的健康不僅沒有幫助,還會影響醫生的判斷,從而導致更嚴重的問題!
因為,醫生的問診和檢查可以發現機器無法檢測出的不良習慣,比如:吸煙、喝酒,也能檢查出機器無法發現的健康問題,比如手廯或腳氣等。
如果真是想要自己好,誠心建議大家千萬不要和醫生玩「我隱你猜」的遊戲!
2
這些癌症高發人群要定時體檢
這些癌症的高危人群,更應該有針對性地檢查,並積極調整生活作息,防患於未然。
那麼,哪些人要做防癌體檢?具體說來有這6大類人:
1.肺癌——除了年齡外,吸煙是一個重要的高危因素,吸煙≥30年的吸煙者和戒煙≤15年的已戒煙者,每年應接受一次體檢篩查,另外肺部慢性疾病患者和職業接觸者。
2.乳腺癌——40歲以上,有家族史、生育較少或未育的、行經時間較長的女性,需要接受體檢。
3.結直腸癌——結直腸癌近年發病率突然上升,城市發病率較高。50歲以上、愛飲酒、吃肉的男性或有家族史人群,是結直腸癌的高危人群。
4.胃癌——有胃癌家族史、不良飲食習慣以及長期左上腹不適,都是胃癌的高危人群。
5.肝癌——B肝病毒攜帶者是肝癌的好發人群,需要進行規律體檢。
6.食管癌——《食管癌規範診療指》建議對農村食管癌高發區(山西、河南、河北)和城市的高危人群(40歲以上、來自食管癌高發區、有上消化道癌家族史或有上消化道症狀等)。
3
防癌篩查體檢很重要
常規的健康體檢主要側重於慢病的體檢,包括身高體重、血常規、尿常規、血糖、肝腎功能、心電圖、B超等。而這些非癌症篩查,更適合身體健康,沒有病症、沒有家族病史的人。
2017年美國癌症報告表明,在過去的20年間,癌症總體死亡率下降了25%,主要的功臣就在於「癌症篩查」的推廣。
一般情況下,40歲就要開始重視針對腫瘤的體檢。可考慮每隔3~5年有針對性地進行這幾項腫瘤篩查:血檢(檢測腫瘤標記物)、影像學檢查(包括B超、CT、X線檢查)等項目。
做完篩查,根據參考值,如若指標一高,也切莫慌張。因為腫瘤≠癌症,腫瘤分為良性和惡性腫瘤。
良性腫瘤不是癌症,惡性腫瘤才是癌症!
但需要注意的是:就算得了良性腫瘤也需要警惕!因為少數良性腫瘤在一定條件下會逐漸轉變為惡性腫瘤。因此如果發現有良性腫瘤,應及時去醫院早作發現追蹤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