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峻的經濟形勢之後,房地產會再次成為拉動增長的處方嗎?

2019-12-11   無念地產觀

01

確定的下行趨勢

三周前,國家統計局公布了10月份經濟數據。雖然從今年下半年開始,各種跡象就表明經濟一直在下行,但10月底的數字還是讓人意識到,真實的情況可能比想像中的還要嚴重。

下行是多方面的,摘錄如下:


01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再至今年最低

2019年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8104億元,同比名義增長7.2%(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4.9%,以下除特殊說明外均為名義增長)。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34876億元,增長8.3%。

2019年1-10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4778億元,同比增長8.1%。其中,除汽車以外的消費品零售額303066億元,增長9.0%。

增速降低說明兩個問題:1、大家是真的沒錢了。2、所謂刺激消費拉動經濟,還是失敗了。


02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創今年以來次新低

2019年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4.7%(以下增加值增速均為扣除價格因素的實際增長率),比9月份回落1.1個百分點。從環比看,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月增長0.17%。1-10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6%。

簡單的來說就是:干不動了。為什麼干不動了?工業利潤率低,風險大,融資困難,現在已經不是結構性的失衡,而是整體的增長乏力。


03

進出口總額同比下降0.5%

10月份,進出口總額27071億元,同比下降0.5%,降幅比上月收窄2.7個百分點。其中,出口15042億元,同比增長2.1%,上月為下降0.7%;進口12029億元,下降3.5%,降幅比上月收窄2.5個百分點。進出口相抵,貿易順差3013億元。貿易規模持續擴大。

1-10月份,進出口總額256273億元,增長2.4%。其中,出口139840億元,增長4.9%;進口116432億元,下降0.4%。


04

全國固定資產投資創今年以來新低

2019年1-10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510880億元,同比增長5.2%,增速比1-9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從環比速度看,10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0.40%。其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291522億元,同比增長4.4%,增速比1-9月份回落0.3個百分點。

從以上幾個方面來看,所有數據都證實了,中國經濟正面臨著嚴峻和困難的局面。


02

房地產的政策見底

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儘管也呈回落態勢,但2019年1-10月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109603億元,同比仍增長10.3%。為增速最高。

1-10月份,商品房銷售面積133251萬平方米,增速今年以來首次由負轉正,同比增長0.1%,1-9月份為下降0.1%。

甚至無法想像,如果沒有房地產的支撐,經濟形勢的嚴峻程度會是怎樣?

在李克強總理主持召開的經濟形勢專家和企業家座談會上,已經做出了明確的表述:「當前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豬肉等一些產品價格上漲較快、企業經營困難增多等矛盾交織。」

並且特彆強調:要保持宏觀政策穩定,更有效運用好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工具。完善財政、貨幣、就業、區域等政策,適時適度調控,完善政策協同、傳導和落實機制,增強有效性和可持續性。

無論官方調控政策怎麼表述,可以肯定預見的是:未來一段時間內「穩增長」是第一位的任務,房地產調控政策階段性見底。

但政策見底,未必是市場見底。和政策相比,市場本身通常都有強大的慣性,無論是向上還是向下。

我們的判斷是,廣義上的房市政策底已出現,短期內,雖然不會主動刺激房地產市場,但絕對不會繼續加大調控力度了。


03

十九屆四中全會怎麼說房地產?

11月5日,新華社受權全文發布《中共中央關於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其中涉及房地產的直接表述,僅有一句話: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

什麼是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我們稍微總結一下過去幾年已經在推進的舉措(以下摘自德科地產):

多主體供給: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包括探索在集體土地建設租賃住房),不像過去必須先徵收為國有土地才能建設。

多渠道保障:公租房+共有產權住房,不像過去靠蓋經濟適用房來保障中等收入群體與低收入群體,一直處於僧多粥少的狀態。

租購併舉:公租房+專業化機構化住房租賃企業(長租公寓),不像過去「購」是絕對主流。

站在現在這個時間點上,我們如何理解這句話?如果不留情面的翻譯過來,就是,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售並舉的住房制度,會慢慢,慢慢的成為主流。這個慢具體有多慢,大機率是個有生之年系列。


04

央媽的定調

最後的最後,我們來看看央媽是怎麼給下一階段的房地產定調的:

《2019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刪除了「房住不炒」的表述,僅強調了按照「因城施策」的基本原則,落實房地產長效管理機制。從這裡可以看出上層通過房地產和基建穩經濟的思路,並沒有變化。

那是否真的如某些公眾號所說,樓市的風向已變,小陽春即將到來?

我們認為恰恰相反,央行報告刪掉了「房住不炒」,並不意味著不再強調,而恰恰是更要堅持房住不炒。

是否還有人記得2018年有人說國家不提房住不炒了,某些地區肆意上漲,結果還是引出了房住不炒的重申。所以,調控放鬆依然沒有成熟的環境。但不可否認的是,將會在堅持調控基礎上,給予地方在因城施策上更多的主動權。

房地產調控政策最嚴厲的時代或許已經過去,但在「穩地價、穩房價、穩預期」的調控思路下,全國性政策放鬆的可能性仍然不大,各地的「一城一策」將繼續維持房地產市場的平穩發展。

近日,央行參事盛松成也表達了此類觀點,「中國目前,息可降,但不可放水,樓市調控也不宜再收緊」,「不將房地產作為刺激手段,不應與政策繼續收緊畫等號」。目前房地產調控已經恰到好處,不適宜進一步大幅收緊。

所以,無論是從央行還是經濟日報,我們不難看出,可能調控的硬度已經達到了天花板。接下來會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微調,但絕不能抱有調控放鬆的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