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書協頒布中國書法工作者行為守則

2019-11-09   清風畫院

中國書法工作者行為守則

為深入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中國文藝工作者職業道德公約》,進一步規範書法工作者職業行為,加強行業自律,倡導行業新風,推動書法事業繁榮發展,特制定本守則。

一、胸懷祖國,藝為人民。

熱愛偉大祖國,擁護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自覺維護國家主權、民族尊嚴和人民利益,堅決抵制一切分裂祖國、破壞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的言行。在對外交流活動中講好中國故事,弘揚中國精神,展示中國風貌。牢記人民是書法工作者的衣食父母,始終心繫人民,把人民作為表現主體和服務對象,為人民抒寫、為人民抒情,努力為人民群眾奉獻最好的精神食糧。

二、深入生活,筆隨時代。

堅持深入火熱的社會生活,投身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時代洪流,聚焦人民群眾創造幸福生活的生動實踐,從基層一線的源頭活水中汲取素材,激發靈感,提升思想境界。唱響時代發展和社會進步的主旋律,在人民的進步中推動藝術的進步,自覺摒棄脫離實際、脫離生活、脫離群眾的不良傾向,做時代風氣的先覺者、先行者、先倡者。

三、敬業奉獻,書寫百姓。

熱愛書法藝術,忠誠藝術理想,堅守藝術良知,追求崇高價值。耐住寂寞,潛心鑽研,獻身藝術事業,堅決摒棄銅臭氣,不做市場的奴隸。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創作導向,把百姓放在心中的最高位置,愛百姓、書百姓,不斷豐富人們的精神文化生活,凝聚起人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信心和力量。

四、尊重傳統,守正創新。

藝海無涯,學無止境。提高自身的學養、涵養和修養,以文化素養促業務成長,共同營造書法界樂學、好學、善學、博學的良好氛圍。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把握書法本體,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牢記創作是中心任務、作品是立身之本,尊重原創,鼓勵創新,敢於突破,勇於實踐,把創新精神貫穿於書法創作全過程,努力推出思想精深、藝術精湛的傳世佳作。

五、敬畏書法,服務大眾。

書法藝術是書法家放飛理想、施展抱負、展示才華、奉獻社會的重要載體。對書法心存敬畏,對藝術懷抱忠誠,嚴肅認真地考慮作品的社會效果,弘揚正能量,引人向上、向善、向美,堅決反對庸俗、低俗、媚俗之風。尊重人民群眾對藝術的創造和貢獻,了解群眾願望和需求,把群眾作為藝術的鑑賞者和評判者,在服務人民群眾的過程中實現最大的藝術價值和人生意義。

六、尊師重教,和諧包容。

為師需重教,受藝不忘師。樹立正確的拜師收徒觀念,提倡師者願教、徒者樂學,形成尊師愛徒、教學相長、平等互助、共同進步的良好風氣。注重拜師儀式的文化內涵和社會影響,反對借拜師儀式之機炒作等不良習氣。鼓勵不同樣式、流派、風格的交流互鑒、取長補短、共謀發展,自覺反對和抵制門派之見、地域習氣、文人相輕的傾向和現象,建設融洽和諧、精誠團結、奮發有為的良好書法生態。

七、健康批評,引領風氣。

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和藝術民主、學術民主,說真話、講道理,重視理論研究,正確對待批評和反批評,拒絕以洋為尊、「友情」褒揚、紅包評論。弘揚中華美學精神,把社會效益和社會價值放在首位,堅持正確導向,反對見利忘義,發揮評論對創作的引領和激勵作用。增強社會責任感,熱心公益,敬業樂群,踴躍參加各種形式的文藝為民惠民樂民活動,自覺抵制享樂主義、拜金主義、極端個人主義等錯誤傾向。

八、遵紀守法,公平競爭。

樹立法治意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加強行業服務、行業管理、行業自律、行業維權,堅決抵制各類違法行為,堅決抵制剽竊、抄襲等侵權和代筆行為。端正藝術觀念和藝術態度,正確對待評獎辦節、展覽展示中的獎項和名次,既看作品也重人品,不為物慾所惑、不為人情所累、不為虛名所絆,堅決反對吃請託送、索拿卡要等不正之風,營造風清氣正、繁榮發展的良好氛圍。

九、德藝雙修,擔當使命。

德藝雙馨是藝術家的最高境界和畢生追求。書法工作者不僅要在藝術創作上追求卓越,而且要在思想道德修養上追求卓越,增強道德判斷,強化人格修為,追求文明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積極的生活情趣。樹立公眾人物的良好社會形象,講品位、重藝德,為歷史存正氣,為世人弘美德,為自身留清名。努力攀登道德高峰和藝術高峰,大力發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服務精神,爭做書法界行風建設的排頭兵,反對急功近利、弄虛作假、粗製濫造。牢記肩負的歷史責任,擔當起舉精神旗幟、立精神支柱、建精神家園的崇高使命,以高度的文化自覺和多樣的藝術方式,奏響實現中國夢的時代最強音。

各團體會員和書法家要大力宣傳和積極推動本守則的落實。廣大書法工作者應遵守本守則,自覺接受群眾、輿論和社會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