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通為補的中醫「七通養生法」

2019-05-21     國之健健康大講堂



中醫的發病觀有很多理論,有正氣邪氣鬥爭說、陰陽失調說、臟腑發病說、六淫七情太過說等,歸根到底還是要通暢。如果陰陽失調了,表現出來的就是氣和血不通暢,「不通則痛」「通則不痛」。

有的人會說:「醫生,我沒痛呀,只有麻」。實際上,痛是廣義的,它還包括很多異常的感覺,如癢、麻、酸脹不適等,這些都跟痛有關。癢可以發展到痛,麻可以變成痛,痛也可以轉變成麻。中醫以「通」為補。

1

通「五官九竅」

五官指耳、目、口、鼻、舌;耳、目、鼻各有兩竅,口和舌合為一竅,再加前陰、後陰二竅,共為九竅。

內臟與五官九竅之間的關係比較複雜,就其主要聯繫而言,《內經》稱之為五臟「開竅」:即心開竅於舌,肝開竅於目,脾開竅於口,肺開竅於鼻,腎開竅於二陰,又說腎「開竅於耳」。意即某一髒與某一官竅之間存在著對應的聯繫。但實際上遠不止這種單一的聯繫,而是每一官竅都與多個臟腑存在著直接或間接的關係。

中醫講究整體觀念,每一個官竅都和它的內在臟器有關聯,比如眼睛經常流淚、發紅,我們會考慮肝臟的問題,肝開竅於目,而經常流鼻涕,一般考慮肺的問題,肺開竅於鼻。

2

通「大便」

大便通暢對人體健康非常重要,如果不通就會造成各種毛病。

排便困難,多日不便,稱為便秘。熱盛傷津者為熱秘,陰寒內結者為冷秘,氣機阻滯者為氣秘,氣虛無力者為虛秘。



大便不成形或呈水樣,便次增多為泄瀉;

大便稀薄不成形為溏泄,多為脾失健運;腹痛泄瀉在黎明者為五更泄,多為腎陽虛;腹痛泄瀉,瀉後痛減為傷食泄瀉。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應注意多攝入蔬菜、水果以及雜糧等富含膳食纖維的食物,適量飲水,堅持運動,保持每天排便一次。此外,如果發現便秘情況嚴重時,要及時採取措施,如吃一些通便藥物等。

3

通「小便」

正常小便是淡黃色的,水喝得多時會淡得幾近無色,而體內有熱時,顏色又會加深。

一般尿量增多為虛寒;尿量減少由於熱盛、汗多傷津,或因吐瀉損傷津液所致;小便次數增多,尿短赤急迫而數,多為濕熱;久病尿清長而頻數,夜間尿次增多,屬腎陽虛;排尿痛、急迫、有灼熱感,多為濕熱下注膀胱所致,常見於淋病;小便不能控制,睡中不自主排尿為腎氣不固;神志昏迷而失禁屬危重證。

平常應注意飲水,保證每天不少於2000毫升,特別是老年人, 口不渴也應養成按時喝水的習慣。可飲白開水、淡茶水,少飲可樂、咖啡和濃茶等飲料。多喝水有利於排出體內代謝產生的毒素,促進新陳代謝。

4

通「月經」

《黃帝內經素問·上古天真論》云:「女子……二七而天癸至,任脈通,太沖脈盛,月事以時下,故有子……七七,任脈虛,太沖脈衰少,天癸竭,地道不通,故形壞而無子也。」大意是說女子的生殖功能從「二七」十四歲開始 「任脈通」,到「七七」四十九歲「地道不通」,月經就沒有了,進入了更年期。所以,作為一個健康女性,在這段生殖期里月經一定要通暢。

有的女性雖然月經每個月都來,但量非常少,顏色很暗,或伴有頭痛、肚子痛等,這都說明「不通則痛」。如果月經不通,包括月經量、月經的周期異常等,會引起很多疾病。現在不少年輕女性不在乎月經的紊亂,時間長了就糾正不過來了。

年輕女性平時生活中應注意自我養護,避免日夜顛倒,熬夜無度,忌亂服減肥藥、避孕藥,少食冰凍飲料等,應增加營養,戒煙戒酒,堅持適量運動。

5

通「血脈」

「脈」是血液運行的通道,血是脈管中流動的紅色液體,而心是推動血液在脈內運行的動力器官,心、血、脈共同組成了人體的血液循環系統。



六淫外侵、七情過極、痰瘀阻滯或久病耗損等均可引起血脈疾病。故血脈系統的正常與否可以用於解釋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機制,指導心腦血管疾病的辨證論治。

很多人平時都不太注意血脈通不通的問題,比如心臟有早搏、胸悶等,不舒服也不去看醫生,更不做什麼防護措施,對自己的血壓、血脂、血糖等,一問三不知,用藥無規律,隨便停藥,結果導致那麼多中青年人英年早逝的悲劇。

6

通「汗孔」

汗孔,是水液出入之處,也是我們人體最多的門,稱「鬼門」「玄府」「汗空」。不要小看這個小小的「鬼門」,實際上它對人體的內環境調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比如說感冒,我們通常把它分為有汗和無汗,治療方法則完全不同。如果受了風寒,惡寒重,不出汗,通常會用辛溫解表藥,常用的如薑湯、姜蔥茶、藿香正氣丸和午時茶,也可用川芎茶調散等。吃了藥發了汗,病也就好了。

有的感冒,發熱重,惡寒輕,出汗,通常會用辛涼解表的藥,如銀翹散、桑菊飲、板藍根沖劑等。

有的人只要感冒不問青紅皂白就用板藍根沖劑,甚至沒病也用板藍根沖劑「預防感冒」,其實如果是風寒感冒,藥正好用反了。無病久用寒涼之劑,對身體更是有害而無益。

人應該經常出出汗,排泄多餘的水分,帶出熱量和垃圾。尤其是夏天,不能長時間待在空調房間裡,而應該適量出出汗。這也叫 「天人相應」。

7

通「經絡」

中醫認為,人不僅有肉眼可見的血在脈管里流動,還有一種無形的能量也就是氣在體內蓄積、流動,這種流動是有規律的,有著各自的節奏、方向、時間。


這種能量流動經過的路線稱之為「經絡」,大路為「經」,小徑為「絡」。

如果經脈不通,或者脈絡不暢,人的氣血運行就會停滯,輕則出現疼痛,重則出現麻痹,久而成患,形成癌瘤。我們有一個搞針灸的博士,他自創了一套經絡健身操,每天從頭頂百會穴開始用一個小木榔頭敲擊全身的經絡,刺激經絡使其通暢,收到很好的健身效果。

當然,每天晚上睡覺前用熱水泡腳、按摩湧泉穴,或者做一些推拿、刮痧,都是有疏通的作用,值得注意的一點是,氣能行血,想要氣血暢通,必須要補足氣,保證營養的均衡和全面。

本文來源於網絡,旨在分享中醫養生知識,讓大家身體更健康。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runlEGwBmyVoG_1ZPjz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