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適彪悍之妻江冬秀,拎菜刀趕小三守婚姻,值不值?

2020-04-06     妮妮小屋

01

偉大的胡適先生,曾對愛情有一句經典的詮釋:「愛情的代價是痛苦,愛情的方法是要忍得住痛苦。」

可惜,一語成讖。這句話也許就是胡適對於他跟江冬秀婚姻的最好詮釋吧。

胡適是新文化運動的領軍人物,中國早期踏出國門的留學生。他從小學識過人,熟讀國文,後考取了留學美國的公費留學生。

他還因個人志向和興趣的引領,先後從康奈爾大學轉入哥倫比亞大學,從農業專業轉為哲學專業,師從著名的哲學家杜威。

這樣的求學經歷,在今天我們看來都是牛氣沖天呀。

這些重量級的美國名校,都能被胡適自由選擇,還能投奔名師。胡適的確還是很有本事的人。很擅長在中西文化之間,運用西方實用主義哲學來解決現實困境。

然而這樣一位思想先鋒,婚姻卻守舊傳統,他的夫人是個鄉下來的大字不識的小腳太太。這在當時的民國朋友圈裡,就已經是特大新聞了。

話說這位江冬秀女士,其實是胡適母親給他選的媳婦,婚前兩人面都沒見過。恰好胡適所處的時代,正處於新舊變革期。

那個時候一般接受過新式教育的人,大多會追求婚姻自由,以此體現知識分子的理想與價值。包辦的舊式婚姻,都被這群人「掀翻了」。

胡適作為這些人的導師級人物,自己是一個留美博士,又是改革先鋒,模樣更是風流倜儻,身邊有無數的迷妹,怎麼著也應該有個佳人陪伴吧。

可在婚姻這條路上,居然堅決向傳統低頭,不得不令人稱奇。

從訂婚的日子算起,等胡適和江冬秀舉辦婚禮的時候,已經有十年過去了。這些年裡,胡適通過在國外讀書主動推遲了婚期,江冬秀為此等了十年。

對於那時的女人,人生也沒有幾個十年等待。可見,有一些婚姻就是命中注定吧。

估計胡適為此也是頗為感慨。回老家結婚的時候,貼在大門上的喜聯,是胡適自己寫的白話聯:

「三十夜大月亮,廿七歲老新郎。」

這和胡適寫在《嘗試集》里的《蝴蝶》一樣直白:

兩個黃蝴蝶,雙雙飛上天。

不知為什麼,一個忽飛還。

剩下那一個,孤單怪可憐;

也無心上天,天上太孤單。

……

這種大白話對聯、詩歌可以說是人人都能看懂,胡適對自己的自嘲精神,讓所有看到的人,不由莞爾一笑。

02

其實,胡適最不喜歡的就是不讀書的女子。

他在《敬告中國的女子》中說:「不讀書的女性,不能算好的女人,只能是美的廢物。」

他還建議:「要做一個好的女人,要真正求得女性的解放,一要放腳,二要讀書。」

結果,胡適母親為他選的這位妻子,除了算是名門望族之後這一點外,江冬秀相貌平平不說,既是小腳,又不識字,更別提讀書了。

不僅如此,江冬秀還比胡適大一歲,而且「溫良恭儉讓」這種傳統女性的美德,似乎也和江冬秀不搭界。

她個性彪悍,生肖屬虎,做事果斷潑辣,那是相當的厲害。

婚後,胡適曾與自己年輕貌美,既讀書又有文化的表妹情投意合,他要和江冬秀離婚,準備和表妹生活在一起。

江冬秀聽了胡適的離婚想法後,二話不說,先進廚房拎出一把菜刀,也有小道消息說是剪子,總之是兇器。

她把胡適的兒子拉到面前,大聲叫喊:「要是離婚,我就先殺了孩子,再殺了你,最後自殺。」

嚇得胡適,趕緊沒了下文,胡適也因此成為了後來大家口中的「怕太太協會」的會長。

只是可憐了表妹,遭遇婚姻失敗,又深愛胡適卻不得,最終選擇了一個人孤獨終老。

愛情,在胡適的婚姻里,應該是一個很沉重的話題吧?可又恰恰相反,胡適的婚姻總體上來說,還挺幸福。

有人說,胡適是用了自己最大的耐心來維繫這段婚姻,還不斷的運用哲學和文學的成果,提高自己婚姻的幸福感。

圖為胡適與江冬秀

看過胡適夫婦相處的一些細節之後,我倒覺得,恰恰是江冬秀身上的一種能量,才使得胡適家裡的這個能量場「爆棚」。

江冬秀身上的有一種大氣,今天看來也可以說是「女漢子」,這就把她的粗俗變成了「仁義」。

在那個動盪的年月,能夠給予胡適平靜而安定的力量,營造安靜而溫馨的家庭港灣,確實不是一般女人能做到的。

03

江冬秀是大戶人家長大的女兒。

雖然不識字,但是對夫君對她個人提升講的話,言聽計從。

胡適說不喜歡小腳,江冬秀說放就放,雖然最後一雙腳倒大不小,但也體現了對丈夫提出的要求,積極配合的努力。

後來在胡適的幫助下認了字,江冬秀還買了不少武俠小說來看,這也讓她日後有了一種俠女情結,為人很是仗義。

她身上最大的特點,是克服了一般女性對錢財的看重。

可能也因為她本人從小家境優越,小的時候也沒太過啥苦日子,總之她對錢財身外之物看得很淡,這一點確實和胡適很合拍,兩人並沒有因為經濟問題鬧過矛盾。

胡適作為一名海歸代表人物,知名教授,薪水很高,還有稿費,經濟收入還是很可觀的。

可胡適帶著家人在北京一直是租房生活。僅在北京租過的房,就先後有五處:「南池子緞庫後身8號、鐘鼓寺14號、景山大街陟山門6號、米糧庫4號、東廠胡同1號。」

而且家中經常留宿各種文友、學生以及各路友人,江冬秀也毫無怨言。

實際上,胡適的經濟收入絕對的高薪了,但除了生活開支以外,他把收入主要用於購書、買畫、買敦煌卷子。這些都是江冬秀完全不懂的東西,但她不干涉,還很支持丈夫在個人興趣、愛好上的投入。

胡適後來離開北京時,大部分藏書捐給了北京大學,很多書都是非常昂貴的孤本和古籍。可見當時,胡適在這個方面的物質投入,不可小視。

抗戰期間,大家東奔西跑,逃命要緊。

江冬秀在逃命的過程,都不忘帶著丈夫幾箱心愛的書籍一起逃亡,這在生死未卜的時候,是多麼需要勇氣的事情。

除此之外,胡適之所以在民國朋友圈裡,有那麼好的口碑和人緣,很大程度上和他的樂善好施有關。

他經常資助一些品學兼優的貧困學子繼續完成學業;還資助一些社會研究和野外調查,以多種方式,為中國的學術研究,持續做出自己的貢獻。

江冬秀也是這麼做的。

有一次,胡適從外地寄回家1600元,江冬秀馬上就給胡適平時資助的學生、家裡的傭人、老家的親朋一一分配,最後自己和孩子也沒有多留幾個錢。

胡適知道後,對江冬秀的大方大加誇獎:「你真不愧是你母親的女兒,我母親的兒媳婦。」

不僅如此,1940年時的胡適,收到了妻子寄來的一件醬紅色棉襖。穿在身上不僅襯膚色,而且合身大方。

衣兜里仿佛還裝著什麼?胡適用手一摸,一個精心包裹的小紙包安安靜靜的躺在裡面。打開一看,原來是七副象牙挖耳勺。

這麼用心的細節,也真的只有胡適的夫人才能想到了。

04

記得有一次,胡適一位朋友唐先生要出國,他想到胡適收入高,就想把自己的洋車,轉讓給胡適。

想一想,每個月租車和給車夫的費用,買一個二手洋車似乎要划算一些。

唐先生那輛洋車,其實很舊了,他定價45元,本是想著有一個商業討價還價的空間。

沒想到胡適和他老婆江冬秀兩個人,沒人還價。很痛快的就支付了45元,倒讓唐先生嚇了一跳。

實際上,這就是胡適夫婦做人的一貫風格,他們和朋友打交道,一般都不會讓朋友吃虧。

這輛洋車回來以後,經常因為車況不佳需要維修,江冬秀又花了21元給這輛車「大修」了一次,胡適每天就坐著這輛車去北大上課。

結果還是經常在路上「歇菜」,心疼胡適的江冬秀,毫不猶豫的給老公又買了一輛新洋車。

那輛沒坐多久的大修過的二手洋車,等再次售出時,就只賣了13元錢。

從這點上來看,江冬秀為人在錢財方面,確實有著超越一般女子的豪氣。

05

江冬秀還做得一手好菜,胡適為此經常得意的炫耀。

胡適家總是客來客往,江冬秀一年四季都能把餐桌做的熱氣騰騰。

連一個簡單的雞蛋,她都能做的不重樣。時不時還會端上一兩個大菜出來,讓好面子的胡適總是很有面子。

江冬秀最拿手好菜「一品鍋」,熱氣騰騰的端上來,裡面一層雞、一層鴨、一層肉,點綴著蛋餃,底下還有蘿蔔白菜,可以說是徽州人家待客的上品。

這種誠意,總是讓來賓感到暖意洋洋、興高采烈。

想一想,一天可能不止做一日三餐,隨時可能因為前來拜訪的人,要在廚房裡親自動手加餐。

聽一大堆文人聚在家裡講自己聽不懂的事兒,自己的任務,還要負責照顧好這些來客。

我想,這樣的耐心,也不是所有女人都能有的。

06

胡適後在紐約的十年生活,算是很拮据了。

江冬秀不懂英文,克服了很多困難出去買菜,總能買到便宜新鮮的蔬菜,還把找零也算得清清楚楚。

有一次,江冬秀獨自在家裡做飯,突然有一個彪形大漢破窗而入,多半是想搶劫。

江冬秀定了定神,用自己僅會的幾個單詞大喊一聲「go」。

那老外竟也呆住了,可能被面前這個中國女人,眼中的那種殺氣騰騰嚇到了,竟自己灰溜溜的走了。

話說在這些地方,就算是胡適在家,也未必能有這麼勇猛。

度過了很多婚姻中的坎坷,胡適和江冬秀牽手一生,成就了一段可圈可點的姻緣。

胡適心裡最愛的人,不一定是江冬秀,但是在我看來,江冬秀比誰都愛胡適。

也正因為這種深愛和深情後的「懂得」,才她一直用胡適喜歡的方式去「愛」胡適。

這其實才是婚姻中最寶貴的東西,「懂得「真是一個稀罕物。

若能遇到,就是一生的福氣。

本文參考文獻:

1.《胡適的女性世界》朱海波 著 河南人民出版社

2.《趣民國》黃強 著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3.《活在民國也不錯》林懷青 著 長江文藝出版社

4.《民國太太的廚房》李舒 著 中信出版集團

5.《靈魂有香氣的女子》李筱懿 著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作者妮妮:

曾任記者多年,親子教育與自我成長的終身學習者。

14歲帥哥的少女心辣媽,有深度的話癆達人,真誠幽默的非著名閱讀推廣人。

個人微信公眾號:妮妮小屋(ninixw),歡迎與妮妮交流閱讀與生活。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圖作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qxUcUXEBfwtFQPkdviJU.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