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瓜太多,人設扎堆崩塌,這個世界會好嗎?

2020-04-27     妮妮小屋

01

1918年,一位父親懷著對國家前途的擔憂,寫下了幾萬字的文章後,選擇了投湖自盡。他用這種特別極端的方式,喚起更多人對國家命運的關注。

就在自盡的前幾天,他還在看著報上的國際新聞。還在看似隨意的問了兒子一句:「這個世界會好嗎?」

兒子回答:「我相信世界是一天一天往好里去的。」

父親點點頭:「能好就好啊。」

隨後出了門,就再也沒有回來。

這對父子,父親是清末的內閣中書梁濟,兒子則是被譽為「中國最後一個大儒」的梁漱溟。

父子在人生留下的最後對話場景,發生在兒子梁漱溟25歲那年。那一年,梁漱溟是北大一名年輕的哲學教師。

這段生命的對話與思考,至今讀來感人至深,它代表著父子二人理想與信念的堅定,更代表著一種人生態度。

「這個世界會好嗎?」每次想起這句話時,都有一種深深的共鳴。

02

就在剛剛穿越疫情的春天,在高度開放的網際網路上,一樁樁的醜聞,接二連三的向我們襲來。

還沒從某貓總裁的婚內出軌中回過神來,一位為人師表的初中校長竟被網紅爆出常年對女學生進行性騷擾;就連一向陽光燦爛、活力滿滿的小豬,竟也是劈腿,都能充分進行時間管理的超級高手……

每一個瓜,都大得讓人跌破眼鏡「懷疑人生」。

如果說網際網路是有記憶的,還應有那些雖已經失去熱度,卻已被我們記憶的各種瓜。

想起來,簡直都成一片瓜林了。

當各種各樣的熱搜,爭先恐後的表達著同一個熱點時,這種場面,真的讓人一聲嘆息。

03

14歲的兒子問我:「為什麼這些人,都這麼有錢、有名氣了,還出現這些感情糾紛呢?」

我發現,我和00後的腦迴路,果然不在一個頻道上。

但「感情糾紛」四個字,卻為我打開了思考這個現象的另一個維度。



在這三起連續發生的醜聞里,的確又都是因「感情糾紛」才掀開的潘多拉魔盒。

若不是總裁夫人為了家庭,一忍再忍,忍無可忍親自上陣,誰會知道理工男總裁,還會有這樣的故事?

網紅出鏡發聲,替同校繼續被侵害的學妹們「討個說法」,還把自己10多年前,遭受性騷擾的過往勇敢說出,表達了內心和情感受著雙重煎熬、忍無可忍,必須嚴懲這樣的色魔的決心。

而小豬女友在愛情里陪跑了9年,才發現自己的另一半種種不堪,回憶過往、公開分手,從此便是陌路……

04

我等吃瓜群眾,之所以如此憤怒,也是有原因的。

某貓總裁事件,可能在情感難以自控的問題背後,涉及到利益輸出。

而某貓,是多少女性為自己深夜解壓,通過自己辛苦賺錢,用來買買買來,為自己增加幸福指數的地方。

這樣的醜聞,感覺到自己的錢,花的有點兒不值。尤其是我在傳聞中的那家網紅店裡,還買過不少東西。

雖說衣物本無錯,可一想到衣品如人品,再看自己衣櫃里的衣物,心裡就有些堵,沒了再穿的勇氣。

我不知道大家,是不是和我一樣?

在疫情宅家期間,為了緩解對未來的不確定的壓力,我最常打開的APP就是就是某貓,就算不買什麼,看一看那些直播,心情也會好很多。

我一直覺得這個基於購物分享的平台挺治癒的。畢竟上面各種稀奇古怪的小玩意,真的為生活增增添了很多樂趣。

我想,這也是為什麼某貓,瓜一出,群眾們會集體去馬爸爸的微博下面留言投訴,對這種醜聞深惡痛絕。

05

至於這位中學校長的醜聞,一經公開,目前該校已經形成了專案調查組,配合多方調查,相信很快也會有一個處理結果。

這個瓜,真的是突破了我們的認知底線。

作為教育工作者,是離學生最近的人。為人師表,應該對自己有更高的道德標準和要求,這也是選擇這份職業的人,應該守住的一份初心。全社會對這份職業的從業者,是有期待的。

羅永浩就曾當過新東方的老師,也曾自己開過英語培訓學校。他在很多朋友眼中,都是有點道德潔癖的人。

對此,他的解釋是:「咱是當過老師的人,必須對道德有更高的要求。」

即使現在早已經離開了教師行業,但是他始終堅持著一些道德標準,用做好人的信念,在商業世界裡打拚。

而網傳的這位中學校長,是在一所川內知名的外國語學校,對青春期的女孩子實施性騷擾。

那些對教育有更高的期待和要求的家長們,把孩子送到這裡,誰曾想到送進了惡魔的手掌里?

就像滿園的鮮花,被惡魔隨手摘取滿足了個人一時的歡愉,但為這些鮮花帶來的卻是希望的幻滅。

即使有些鮮花有幸一直綻放,卻也都會在未來,或多或少,在自己情感和心理上留下一個可怕的黑洞。

這種突破道德底線的瓜,真的是讓人心生因恐懼而產生的憤怒。

06

小豬的事,我覺得是為更多的人,敲響了警鐘。

尤其是那些一年收入可以頂普通人一家人幾十年收入的明星、網紅,既然在物質方面,已經達到普通人永遠無法企及高度,光環本身也應該成為約束力吧。

越是這樣的名人,越需要有公信力,越要愛惜自己的羽毛。

可總有一些人,一方面,想保持較高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收入,一方面,卻連普通人的道德規範都達不到。德不配位,指的就是這群人。

也許,還有很多名人的黑暗故事,沒有曝光,我們不知。

但一定要相信,如果真做過太多錯事和壞事,線索多了,總有一天會爆炸。

07

千萬別小看了現在的女性,越來越多的女性,因為經濟獨立和智慧頭腦,不會被男性控制。

一旦突破底線,她們敢於發聲,敢于堅持自己正確的標準,敢於直面全社會,讓那些本來就不體面的人現出原形。

我對14歲的兒子說:「堅持做一個好人,對於普通人來說也許不難,對那些有光環的人來說,經受的誘惑很多,可能就很難。

所以,上天很公平。

總是讓一些人,通過管不住自己,暴露出人性的醜惡,最終消失在神壇上。

所以真正能夠經住時間考驗和歷史檢驗的人,總是那麼少,那麼彌足珍貴。讓真正堅持內心標準,對自己有要求的人,看得到希望。

這就是另一種公平。」

兒子也很認可我的觀點。

他認為這些管不住自己作惡的人,就是一種泥沙俱下、大浪淘沙,最終留下那些閃閃發光的名字,才是真金。

萬萬沒想到,本來一場有關吃瓜群眾圍觀,人設扎堆而崩塌的討論,在我和兒子的交流中,竟上升到對人生態度的思考。

大思想家梁漱溟曾說過:

「在自省過程中,我發現自己被外在因素左右的太多太多,慾望太多又不夠誠實。這是障礙,是落在心靈上的塵埃。

同時我又發現自己是這樣一個人:

我一定要想明白自己在做的事情,一定要走自己選擇的道路,才會真的快樂。我無法盲目接受安排。這是支持我一直在思考的根源和動力。」

正是這樣一個梁漱溟,即使知道生而為人的複雜性,也始終懷著相信這個世界會好的願望,去追求一個更加純凈的精神世界。

這給了我們更多的啟發。

@作者妮妮:

曾任記者多年,親子教育與自我成長的終身學習者。

14歲帥哥的少女心辣媽,有深度的話癆達人,真誠幽默的非著名閱讀推廣人。

個人微信公眾號:妮妮小屋(ninixw),歡迎與妮妮交流閱讀與生活。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圖作者。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cn/Y9rH5HEBnkjnB-0z8kG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