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第一次知道西格里德.溫塞特是在作家作家黃佟佟的書里。那篇《我必親手重建我的生活》讀完以後,可以說,溫塞特的形象就刻在了我的心裡。
黃佟佟書寫文字的張力,抓取人物的描寫點,真的太精彩。她從女人的「夢想房子」的角度切入,喚起了強烈的集體共鳴。通過對夢想中房子的嚮往,轉入現實里,已經實現夢想的挪威女作家溫塞特的故居。
那一天,她穿過一個書店,推開藍色的門,一個舊舊的世界的味道就撲面而來。
那些舊的鐵藝燭台、壁爐、搖椅、沙發和極其有質感的打字機,都在無聲的流淌著時光的記憶。
這是一個極有品位的女主人的家。一百多年過去了,留下的往日痕跡,留給後人們的是滿滿的羨慕。
但你可能無法想像,溫塞特其實是一個帶著幾個孩子,獨自生活的單親媽媽。無依無靠的在這座山中木屋生活,是靠自己一點點親手建起的家。
三十歲才成家的溫塞特,她曾以為自己遇見對的人,並為此做了一次不光彩的小三。
並且為了這段孽緣,溫塞特毫不猶豫的接納了丈夫和前妻的三個孩子,其中還有一個是智障兒。
當她和丈夫生了三個孩子之後,(其中也有一個智障兒)看起來丈夫的基因真有點問題。關鍵更可怕的是,丈夫還很花心。這一次,他再次選擇了結束和溫塞特的關係。
溫賽特怎麼也沒有想到,自己費心得到的這段感情會如此的短命。
痛苦過後,這個三十七歲的女人,獨自帶著幾個孩子,思索了自己新的人生路徑。
她決定先造一所房子,讓自己和孩子有一個安身立命的地方。沒人想的到,三年多的修建房屋的過程,是如同修築埃及金字塔般的艱辛歷程。
一磚一瓦,都是溫賽特的親力親為。她白天親手建房子,晚上帶著孩子們閱讀。這就是溫賽特不一樣的人生。
三年之後,房子建好了。白天,溫賽特打整家務,照顧孩子們,晚上,等孩子們睡去後,她開始在書房裡撰寫自己的小說。
無數個深夜裡碼字堆積的人生,很難想像,溫塞特是否是用一種執念對抗孤獨?
我們只知道,這樣的生活在十年後,讓她成為了世界上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獎的女作家。
黃佟佟站在挪威溫塞特的故居里,看著眼前舊舊的卻有著異常光輝的打字機,環視這所漂亮的房子。她唏噓不已,她把一個女人對另一個女人最高的讚美,給了這個一百多年,人生走過彎路卻又重回正途的偉大女人。
「一百年以前,在遙遠的北歐,世界最偏遠的一隅,一個孤獨的女人在漫長的黑夜裡敲擊著鍵盤,僅僅憑藉著一雙手在這個殘酷冰冷的世界裡,為自己建起了一個溫暖舒適的小小宮殿。
每個女人都想要自己的dream House,但得到它最簡單的方式,也許就像溫塞特,無論至於何種境地,哪怕是密林與廢墟,也要平靜的站起來,有把下巴高高揚起的傲氣。無論多難,我必親手重建我的生活。」
02
懷著對溫塞特如何過一生的強烈的好奇心,我查閱了很多關於她的資料。翻開她的過往,發現她的人生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
她幼年喪父,中年喪子,曾經歷了兩次世界大戰,作為一名普通的母親,靠碼字一步步實現了逆襲,為孩子們創造了一個溫暖而舒適的家。
可溫塞特的特別之處,在於她其實是個從小過慣了幸福生活的人。溫塞特出生於一個瑞典的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她的父親是挪威著名的考古專家,母親是一名通曉三國語言的丹麥人。
有意思的是這位考古專家,還特別喜歡陪伴家人,常常會在工作之際,帶著一家人走南闖北。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也許正是溫塞特父親對子女最好的教育方式。
在這個過程中,父親讓那時年紀很小的溫塞特,就對挪威中世紀的歷史有了很深的了解,這些經歷為她日後從事小說創作,奠定了非常堅實的基礎。
她的作品往往有著非虛構式的強烈真實感,透出觀察事物的敏銳直覺,捕捉細節的超常能力,一種力透紙背的寫作才華,最重要的是還有一種在內心裡,對筆下書寫的人物的敬畏與尊重。
如果沒有人生的意外,很難說溫塞特能否成為一個真正的作家?她原本是一個知識分子,家庭的快樂小公主,無憂無慮。
溫塞特
卻因為十一歲那年,她的父親的突然離世,當母親一個人挑起家庭生活重擔的時候,身為長女的溫塞特,自覺在幼年的時候就承擔起了家庭和生活的重擔。
為了幫助母親緩解經濟壓力,她放棄了上大學的機會,她選擇了去讀了一所秘書學校,16歲就開始在德國人開辦的工程公司,從事秘書工作。作為一個專業的打字員,很難想像多年以後,溫塞特還能成為一個如此傑出的作家。
現實並沒有打敗她的夢想。也許那個時候,她只想著怎麼樣能夠幫助母親,一起度過家庭里的經濟難關。
寫作在某種程度上,只是她心中的一個遙遠的夢想吧?
03
不只如此,她還要勇敢面對來自命運突如其來的打擊,這樣的衝突和對抗,其實是一般人很難承受的。
魯迅先生就曾說過:「有誰從小康人家而墜入困頓的麼,我以為在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見世人的真面目。」
心中的酸楚不言而喻。
但人生似乎又沒有白走的路,這段十年秘書的職業生涯,讓溫塞特和各種各樣的人打交道中,了解到了人性的底層邏輯。在和她腦袋裡熟悉的歷史文本結合起來,就有了最為獨特的生命書寫體驗。
十六歲那年,溫塞特開始創作自己的小說,這一寫就再也停不下來。她的小說總有濃濃的歷史味,也許是對父親的深深懷念的一種方式,更是一種內心的宣洩,以此對抗生活給予她的層層考驗。
三十歲那年,她遇見了自己的初戀,這個把她的心帶走的男人,是一個挪威畫家。為了迎娶溫塞特,畫家足足用了三年時間,才跟前妻離了婚,帶著和前妻的三個孩子來到了溫塞特的身邊。
然而,七年之癢溫塞特並沒有幸運的逃脫,當畫家丈夫再一次變心時,溫塞特已經是三個孩子的母親。
這是溫塞特人生里唯一的一次婚姻。從此,她選擇獨自帶著孩子們努力生活。
我在溫塞特的作品《花環》里,從女主角身上讀懂了溫塞特式的愛情,以及心甘情願為這段愛情付出一切的決心。
哪怕被現實傷得頭破血流,也平靜面對。這是一個敢愛敢恨願賭服輸的女人。
作家默默這麼評價溫塞特:「當同時代的維吉尼亞.伍爾芙,用煽情的筆調寫下那個時代小資產階級的悠遊生活時,她卻如一個忠實而樸素的石匠,用她堅忍的意志和不朽的文字,在歷史的扉頁上刻下了一個時代的沉浮。」
我欽佩這樣的女人。
@作者妮妮:
曾任記者多年,親子教育與自我成長的終身學習者。
13歲帥哥的少女心辣媽,有深度的話癆達人,真誠幽默的非著名閱讀推廣人。
個人微信公眾號:妮妮小屋(ninixw),歡迎與妮妮交流閱讀與生活。
本文圖片來自網絡,感謝原圖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