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命換肉的貓

2019-09-25   史志花開

作者:馮秀珍 誦讀:王嬋娟

我家曾經養過一隻貓。

那是十七年前的一個晚上。月明風高,秋風吹動一片片的莊稼地,挺直的玉米如一個個戰士,威嚴的站立著。我正騎車走在回家的路上,月亮在路旁的白楊樹上,零散撒下斑駁的白月光,周圍的莊稼和雜草在秋風驅動下搖曳擺動。

忽然就在自行車的前方不遠處,一個跳動的小白影猛地一閃,停在了路邊的草叢裡。我機敏的從車子上跳下來,把車子往路邊一歪,脫下了套在外面的上衣,輕輕向白影走了過去。近了,發現它正警惕地趴在草叢裡,白色的毛在月光照耀下發著晶亮的光,如一個可愛的白精靈。我撐起上衣,猛地一下撲過去,小精靈就被罩在了我的上衣下面。我輕輕將它抱起來,試著打開一角,發現原來是只小白貓,它正睜著一雙靈動的圓眼睛,萌萌地看著我。

從小我就特喜歡小動物,甚至還會跳到豬圈裡和小豬們也能玩上半天。我歡喜的把小白貓抱回家,它成了我家裡的一員,從此它有了家,我有了伴。我給它起名叫「咪咪」。

那些年火腿腸算得上是奢侈品,就算我已經能自己上班掙錢了,家裡弟兄多,每月工資都要上交,自己也捨不得買火腿腸吃。每天我從自己吃飯的錢里省出點錢,給小貓買來火腿腸,然後把火腿腸掰成小段,靜靜地看著它吃。中間它還會向我抬起頭,然後小嘴一張沖我「喵……喵……」地叫幾聲,真像個懂事的小孩子。

每天小貓都會和我一起睡,我抱著它,滿身的白毛柔柔地,軟軟地,靠在身上熱呼呼的,就算寒冷的冬天我也不覺的夜晚寒涼。

一天晚上,門外想起了咪咪的叫聲。爸爸打開門,咪咪用極快的速度迅速擠了進來,同時擠進來的,還有它嘴裡叼著的一隻灰色野兔。它把野兔放下來,只是把兔頭自己吃了,好像就是把整個身子留下來的。爸爸用刀剁下咪咪吃的那一塊,為我弟兄幾個燉了一鍋美美的兔肉。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咪咪斷續逮了好幾隻野兔,每次都是它把兔腦袋吃掉,為我和家人留下整個兔身。

咪咪能捉野兔的消息不徑而走,順間傳遍了村子。也許是有人出於嫉妒,有一天咪咪受著重傷回來了,肚子上破了一條長長的口子,只有一層薄薄的透明的皮包裹著內臟,裡面的五臟六腑清晰可見。媽媽找來紗布,忍著心疼輕輕地為它包紮,它也安靜的在家養了些時日。傷養好了,咪咪又開始出去活動,有一天卻還是出事了。

那天,我下班回到家,媽媽告訴我咪咪死了。原來媽媽出門的時候,在村裡的大街上看到一隻大狼狗正叼著咪咪的屍體。媽媽喝退了狼狗撿回了咪咪的屍身,在一片自家的樹林裡找了個平坦的地方將它掩埋了。一個忠誠的良貓就這樣在我們一家人的視線里消失了,從此我再也沒有一個這樣的玩伴陪我相擁而眠,我的心疼了好久好久。

之後我家又養了幾次貓,但卻再也沒有一隻和咪咪一樣,要不就是出去就不再回家,要不就是咬人撓人,可咪咪從來沒有這樣過,所以我再也不養貓。

好多年過去了,咪咪依然在我心裡,每次想起,心還是疼的。

作者簡介:馮秀珍,山東禹城人,基層工作者,喜歡文字,願以文字為伴,結良師益友,努力學習向前。

誦讀簡介:王嬋娟,禹城市作協會員,史志花開編輯,喜歡朗讀,用文字記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