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毛毛,作者:李榮花 誦讀:劉強

2019-09-07   史志花開


作者:李榮花 誦讀:劉強

因為緣分而來的東西,終有因緣盡而別的時候。

——題記

宇(化名)是我教的一個女孩兒。她的身體不太好,一直服藥。宇的媽媽三天兩頭的為其請假,這導致宇只要是身體稍微有一點兒不適就不肯來學校。我最擔心宇會成為毛毛,最後會厭學,直至無法補救而休學,無法順利的畢業。

毛毛(化名)是我幾年前帶過的一個男孩。他很可愛,樣子憨憨的。人品也不錯,很有禮貌,就是反應有點慢。和毛毛相識,是在他上三年級的時候。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大多都坐不住,尤其是男孩子。而他卻不然,儘管他上課很少舉手,但一直都安靜地坐在座位上,不吵也不鬧。



起初,我不太了解他,單純地認為他是一個懂事、乖巧的男孩子。

真的同毛毛熟起來,是因為他的自我推薦。「李老師,你好,我叫毛行健。我的名字是我爺爺幫我起的。」聽他這麼一說,我不由地想起了「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多麼妥帖、有寓意的名字,想必他的爺爺一定是一個有學問的人。

後來,隨著時間的推移,我發現天真地他也有淘氣、調皮的時候,但並不讓人討厭。再加上和前任老師的交流,我才了解到毛毛的爺爺曾經是本市的一名退休教師。毛毛的爸爸是家裡的獨生子。毛毛一出生,他爺爺便給他取了一個這麼文雅的名字,只可惜毛毛的智商有點低。別人家的孩子大多一周左右就會說、會做的事,而他讓家人期待了四五年,才張開嘴巴說簡單的語句。



在外人看來,這是多麼令人傷心的一件事,而毛毛的媽媽一點兒也沒有放棄。她一直堅持教毛毛說話。作為初接班的班主任兼數學老師,我對孩子們的了解很少。即使多次和前任教師交流,也只是停留在面上。在學習了第一個單元之後,我進行了一次測驗。也就是這次模擬考試,讓我真正了解了毛媽的不容易。毛毛的成績差得不能再差了,看到這個成績我很撓頭,也很著急。放學的時候,和毛毛的媽媽進行了第一次交流。他的媽媽很實在、很誠懇,一點也不遮掩。她一再向我道歉,老師啊!孩子讓你費心了,有什麼我能做的,我一定盡力。

隨著我對毛毛的了解越來越多,也讓我越來越覺得自己的無能為力。其一,毛毛的課堂作業完成不了是家常便飯。其二,就是家庭作業偶爾完成了,質量也低得沒法說。我這人又是急性子,不允許自己所教的孩子出現絲毫差池。我便和其家長協商,學校的作業我承包,儘量利用邊邊角角的時間給毛毛開小灶,不讓其掉隊;家庭作業則由毛毛的媽媽多關注。可效果還是無法令人滿意,毛毛和其他孩子相比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就算是這樣,我依舊在堅持,因為我相信精誠所至,金石為開。



就這樣,我和毛毛一起度過了兩個學年。這兩年,我多次和他的媽媽交流,鼓勵她不要輕易地放棄毛毛。無論學習成績如何,只要毛毛過得開心。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就像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一樣,人都各有所長,又各有所短。關鍵就要看看你是怎麼利用的,如何揚長避短,這點才是最重要的。

我不再去苛求毛毛,不拿他和別的孩子比。只是盡己所能讓毛毛感受童年的快樂。不求轟轟烈烈,但願無愧我心足矣。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

原本以為我能陪著毛毛度過一個七彩的童年,快樂單純的生活。可誰知一切並沒有朝著我想要努力地方向發展。



那是一個周一,升旗的時候我沒看到他,也沒收到他家長的任何信息。於是,打電話向其家長了解情況。一連撥了好幾遍,都是沒人接聽。周會課上,我便詢問全班孩子誰知道毛毛為什麼沒有來上學?孩子們都搖頭說不知道。那麼誰離毛毛家比較近呢?一個女孩子站了起來——璇,她自告奮勇地說:「老師,我回家的時候路過毛毛家。」

「那就麻煩你去毛毛家看看,為什麼沒來學校上學?」

下午,我剛進學校的大門。璇便跑過來,低聲地對我說:「毛毛生病了。」就這樣,毛毛今天來,明天又不來,三天打漁兩天曬網地繼續他的學業。那天上班恰好遇到毛毛的媽媽,我便和她談起毛毛上學這件事。他媽媽竟然說:「老師,毛毛讓你費心了。你不知道,毛毛一上學,毛毛的爺爺就不吃飯,我也很為難,實在不知道怎麼做……」聽毛毛的媽媽這麼一說,我也覺得很無奈。

自古忠孝兩難全。毛毛媽媽這樣做也實在是無能為力。可如果這樣下去,毛毛無法和同齡的孩子交流,還有什麼未來可言呢?就這樣,毛毛起初是一天、兩天請假不來上學,再後來時間越來越長。直至五年級的時候,毛毛再也沒有來學校。他也讓璇代替他交錢訂閱各科教材,只不過是在家自學,沒再來學校上學。一直到畢業,我再也沒有見過毛毛。

升入七年級後的第一周,我班和他分到同一所中學同一個班級的一個孩子通過QQ向我報信說,「老師告訴你一件事,今天我看到毛毛了。他和我分到了一個班。」我欣喜若狂,以為毛毛的家長終於想通了。



可是,第二天,這位同學又告訴我說:「老師,毛毛可好玩了,只要是他一張嘴說話,班裡的同學就笑話他。」「為什麼?」

「他說話很幼稚,很好玩……」

我明白了,但是又不知道該怎麼說。毛毛和同齡人的年齡相仿,但他與人交往的能力還停留在小學時的水平,他說話本來速度就很慢,再加上這兩年一直休學在家,和同齡人沒有共同的話題,難怪班裡同學會嘲笑他。在家裡休學的這兩年,讓他與同齡人有了原本不該有的溝通「代溝」,說得嚴重點就是他似乎失去了和同齡人交流的能力。不過,我還是對那個孩子說:「不要嘲笑毛毛,無論如何都要和他做朋友,多幫幫他……」

再後來,毛毛又休學了……

毛毛雖然並不是一個優秀的男孩子,但如果他每天能堅持上學,多和同齡的孩子多一些溝通交流,再差也不至於掉隊。可是,他的家長確如此的不明智,溺愛孩子,任由毛毛按照自己的思維去做,結果可想而知。

一個原本鮮活單純的孩子就這樣被毀了,是誰的錯呢?該反思的人又是誰呢?

文中圖片由韓紹賓攝影



作者簡介:李榮花,筆名蘭馨,小學教師,喜歡讀書,喜歡旅遊,喜歡用文字記錄生活中的點滴感受。


誦讀簡介:劉強,愛好文字,朗誦。作品散見《禹城市報》等紙媒,徜徉文海喜歡用文字記錄生活,用筆觸書寫人生,用聲音傳播佳作。